导航菜单

来自实践的报告⑥ ——家校合力构筑健康网络生态 培养未来数字公民

“不玩网游,怎么在‘朋友圈’混?”这是一位小学生在网上的“吐槽”。现在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他们有了自己的手机、iPad,会发微信“朋友圈”、打“怪兽”、聊QQ、听音乐、网购,甚至还会用“作业宝”帮助自己做作业。这些是不是让您刮目相看?中小学生正因为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受益。《2013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显示: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小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来源。

本期策划,我们关注中小学生的网络生活。首先,三个典型案例从一个“特长生”个体,到北京市中小学生的整体,再到以“作业宝”为代表的学生网络生态环境,勾勒出当前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同时,学生网络生活现状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数字时代,学校如何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网络生活?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郑小军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小学唐晓勇副校长等教育工作者就“如何为学生构建健康的网络学习生态”进行争鸣和讨论。

学校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是有着重要作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孙宏艳所长指出:“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网络行为有较大影响,放任不管的家庭,孩子网络成瘾比例最高,其次是反对孩子上网的家庭。而支持孩子上网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仅为1.7%。可见,父母开明的态度使孩子乐意接受父母的监督指导,从而避免或减少网瘾状况发生。”过度使用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生理、心理的伤害。家长应该学会科学的方法进行亲子沟通,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健康生活。

家校、社会如何共同构筑健康的网络生态,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本期,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王丹迪博士在《网络时代的数字公民素养教育》中将数字公民素养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指出了数字公民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数字公民素养不仅仅是一个如何合理使用网络的泛泛之谈,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通过传递数字公民素养,帮助网络原生代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生活。”

构筑健康的网络生态,培养未来合格的数字公民,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相信未来孩子们会健康地使用网络,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精彩。(卢秋红)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