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洪亚玲

【摘 要】新的一轮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然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始终教师永恒的追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否是有效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要经过再次加工重新创造,使我们的教材以新的姿态展现出来,更大程度上是要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如在教学“认识整时”的课时,从课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在学生动手操作拨“整时”后,由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书中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这样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但因为上本课时没有读透教材,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笔者建议授课的老师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创设良好情境是动因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个苹果(500克)和一块石头(1千克),说:“哪个重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掂一掂后说:“这块石头重些。”接着加一个苹果合起来近1千克后又问:“现在还是这块石头重吗?”学生掂一掂后说:“差不多,但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

三、建立和谐关系是保证

教师要蹲下来,做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更主要的是通过心灵进行平等的沟通。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这样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1)老师也有个想法,可以说一说吗?(2)老师也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3)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想的吗?(4)谢谢你,教给我们这个好方法。(5)老师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愿意再说一遍吗?在这种状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教师应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去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师生互尊、和谐,不轻易否定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使学生能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久而久之,课堂中学生爱发言的多了,参与活动、讨论的人多了,学习劲头足了,实现了课堂上互动共鸣,课堂氛围真正达到了愉悦和谐。

四、提倡激励评价是宗旨

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并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

如:“你的思维真活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真不错。”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增添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从而激发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当然,偶尔的批评错误,及时纠正也是应该的。又如在一节应用题的练习课上,其中有一道题的问题是:“这筐苹果有多重?”有个学生回答:“这筐苹果有50重。”教师没有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笑着问:“你今年多大了?”“我今年8岁。”“不,应该说你今年8大。”“你有多高?”“我身高大约120厘米。”“不,你身高大约120高。”“不能那么说……”这个学生有些着急了。通过教师机智巧妙的引导,在幽默的对话中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该怎样正确使用单位名称。这样,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着新的评价,无论是指出缺点还是肯定优点,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把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水平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玲,张志平.《有效问题设计·激活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教育》2009、5期

[2]李天舒.《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华章》2014年第03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二小学)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