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技巧

魏炜

摘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了对三类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必须熟记的知识,用口诀教;急需运用的知识,在现场教;能够探究的知识,要展开教等方法。既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特征,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传授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4.016

课程标准针对系统宽泛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各学段学生科学地总括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为此,教师在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贴合理论知识的实践原理,并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着眼学生的知识能力来教知识。以培养学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抽象和概括知识的能力。据此,浅谈我们在课堂上传授体育理论知识的三个案例,以共鸣。

一、必须熟记的知识,用口诀教

体育理论知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它紧密地联系着体育实践活动,以多种形式贯穿于体育教学始终。在这些体育理论知识之中,大多数是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部分是需要掌握的知识,还有少量则是必须熟记的知识。然而恰恰是这少量的必须熟记的知识,对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和提高运动技能影响最大,关系到他们完成动作的规格和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用口诀法教学生必须熟记的基础知识,效果良好。体育教学中的口诀法是指把要记忆的内容创编成言简意赅而又押韵的口诀或顺口溜来记忆的方法。以排球垫球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1.教师在课前将垫球动作要领“身体正面对准来球;当来球在胸腹前一臂左右距离时,两手臂伸直、夹紧、提肩;抬双臂前伸到球下,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击球;手臂击球时,下肢伸腿蹬地,上下肢配合,协调用力;击球后身体重心前移”[1]进行口诀化处理。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将其总结为“夹肘压腕臂摆平,抬臂蹬腿体前倾;腹前击球前臂垫,动作轻松不僵硬”。

2.经过教师讲解示范环节的详细介绍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口诀与动作的协同练习。学生一边做徒手动作一边齐声说出动作口诀,先一句句口诀对照相应动作的分解练习,再连起来完整练习。此环节主要是利用口诀与动作在知识掌握中的相互促进作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与激发。虽然动作口诀未必包含全部动作要领,但却是动作要领中最关键的信息[2]。这些信息不但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熟记的知识,还对学生理解动作方法至关重要。而充分利用多感官对大脑多皮层的持续刺激对建立新授动作的神经反射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组织学生探究精炼口诀,并通过新口诀与动作的反复配合练习加深记忆。探究过程是对动作和口诀的纵深认识和重新梳理,其本身对知识的掌握具有积极意义。反复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促成超量学习,以快速形成深度记忆和动作自动化。在本例中,通过学生探究综述将排球垫球口诀精炼为“插、夹、抬、蹬”四个字。通过口诀法的连续重复练习,学生在本课不但熟记了垫球理论知识,较好地掌握了动作技术,还提升了知识的抽象加工能力。

二、急需运用的知识,在现场教

体育理论知识不但对促进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方法具有显著作用,还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健康安全。根据“健康第一”的课程指导思想,对于学生缺乏且已经危及到其健康的知识,教师要不拘泥于教学计划在现场对学生进行即时的理论知识传授。这不但能够维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安全,更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因为学生身体的不适感和痛苦会给其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在此时传授给学生能够解困的知识,学生的记忆较之以往会更加牢固。

1.在一次800米测试时,发现有学生脚步沉重且表情痛苦,走近观察发现这几位学生始终紧闭嘴巴用鼻子呼吸,致使出现类似缺氧的症状。询问后得知她们依据科学老师对鼻子过滤和湿润空气的讲解,理解认为用嘴呼吸不利于健康,故只用鼻子呼吸。殊不知她们目前的呼吸方法只适用于一般日常生活,在体育运动中是不科学甚至是危险的。在现场陪跑讲解“口鼻并用”的呼吸方法后,她们的跑步状态逐步恢复正常。

2.学生对于急需的知识会记忆深刻,其根源是人对知识的需要和探索。学生在需要用到知识的时候会在头脑中快速检索和抽象加工知识,这就是一次隐性的学习探究过程。例如在新生800米跑随堂测试过程中,见到几位平时表现尚好的女生在跑步过程中双手叉紧腰部。在测试结束后了解到,她们在跑步开始后不久便感觉到腰部疼痛,发现按压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所以才叉腰跑步。对此,老师利用休息时间马上给学生讲解了“极点”现象和对策,学生随后从容地参加到后续练习。

三、能够探究的知识,要展开教

在学年教学计划中以体育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室内体育理论课不可或缺。这既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应教学任务,也是体育课受制于天气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必然安排。但这些体育理论课要么是因为体育教师照本宣科而枯燥乏味,要么是被其他学科挤占挪用,造成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厌烦上理论课。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解析和良好设计,形成“越不教越不会教,越是教不好越不愿意教”的恶性循环[3]。为此,教师需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理论知识的操作性,避免纸上谈兵式的说教,体现课程的实践特征。对能够展开探究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大胆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尝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探究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展开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例如《心率测定》室内理论课,教学重点是运动时的心率测定。首先,教师让各组学生自测一分钟的安静心率,绝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地以腕桡动脉为测试部位,并且测试数据都在合理范围内,总体准确。随后,教师让每组选出男女各一人测试半分钟高抬腿跑后的心率,结果体质相当的同性别学生在相同强度的运动后,自测心率的数据区间竟然为90次至170次。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产生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经过激烈讨论,学生们发现是因为运动后腕部桡动脉的跳动十分浅表,已经无法满足测试计数要求。需要找寻跳动更强的体表动脉作为检测对象,这时有学生提到颈动脉,大家开始了新的尝试。

2.在第二环节的心率颈动脉测试中,半分钟高抬腿跑后的自测心率数据区间缩小到120至160次,但仍有明显的准确性偏差。在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中,有学生提到自己计数的时候感觉到数不清楚,只能凭感觉“数多快,跳多快!”。为此,大家提出了1至10“单音节”计数法,即计数时只循环数1至10这几个单音节,避免数复杂数字和多位数字浪费时间,保证了数数速度。有人马上提出,一分钟里会有很多个循环的“10”,如何记录?最后大家商定,先测运动后10秒的数据再计算出心率,运动心率的颈动脉测试法就这样呈现出来。在采用新方法的第三次测试中,体质相当的同性别学生在参加了相同负荷运动后,心率区间缩小至20次以内,体现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可靠性。这样的体育理论课不但学生参与热情高,而且教学效果好。

参考文献:

[1]课程教育研究所等.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

[2]俞政荣.“口诀教学”让小学体育课堂更高效[J].中国学校体育,2011(8):43.

[3]高军,郄捍烈.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1):92-93.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南京)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