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医学护理 » 兽医学 » 正文

禽流感与新城疫的综合防控措施

赵平伟/ 山西省饲料兽药监察所 费强/ 山西省汾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禽流感与新城疫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1. 鸡场生物安全措施不力。集约化饲养方式改变了鸡的生存和生长环境,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鸡的外部环境与动态平衡。另外,鸡群过分密集,不同饲养条件下的独立鸡群相互距离太近,使得一个鸡群发生禽流感、新城疫感染就会殃及周围。同时,鸡场本身的管理不科学,饲养生态环境恶化,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土壤、空气和水源的污染,禽流感、新城疫的防控更加困难。

2. 免疫方面存在的问题。

(1)疫苗选择不当。禽流感病毒血清型众多,不同的血清型交叉保护性差,养殖户在选择疫苗时往往机械照搬,不考虑本地流行的毒株,导致免疫失败。

(2)免疫程序不当。由于很多鸡场不进行严格的免疫监测,故易造成免疫超前或滞后。超前即是在鸡只特异性抗体尚处于较高水平时进行免疫,致使疫苗被中和,不仅无法产生免疫反应,反而使原有特异性抗体降至临界值以下造成人为的免疫空白期;滞后即是在鸡只特异性抗体降至临界值以下时才进行免疫,亦可产生免疫空白。

(3)接种方法不当。新城疫弱毒活疫苗以气雾免疫保护效果最佳,其次为滴鼻和点眼,饮水的效果要差,接种操作中,为方便省事,饮水免疫最普遍,抗体滴度得不到保证。

(4)过分依赖疫苗。实际接种用苗过频、过滥及使用剂量过大,促使禽流感、新城疫病毒朝以下三方面发展:一是病毒感染新的宿主群体;二是病原发生变异可能出现亚型毒株;三是病毒毒力变强。

3.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很多鸡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鸡传染性贫血因子病等,这些疾病侵害免疫器官,影响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抑制疫苗的免疫应答。

(二)禽流感与新城疫综合防控的原则

1. 群防群控。对于现代规模化养鸡场,禽流感与新城疫的预防一定要从整个鸡群出发,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免疫程序,选择适合本场毒力及血清型的疫苗,适时免疫接种;对于一些重要的其他病毒性疾病,也应作到切实有效的免疫,增强鸡群机体特异性抵抗力,间接增强禽流感与新城疫的防控水平。

2. 标准化饲养管理。加强育雏、育成、产蛋各期的饲养管理,尽量给鸡群创造舒适的生长、生产条件,尤其是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通风、饲料营养的全面与均衡,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应激因素等。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建立疫病主动监测制度,定期对鸡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免疫,使鸡群保持持久良好的健康状态。

3. 预防为主。鸡场疫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由被动防疫转为主动防疫,从治疗为主向管理、服务为主转变。切实做好全进全出、隔离饲养、消毒、免疫接种等各项防疫工作,在人、鸡、饲料、环境等方面均要采取有效措施,消灭鸡场内疫病的发生。

4. 长远规划。有计划分期地完成各项防疫措施,使疫病防疫不断完善,技术人员要专业过硬,责任心强,保证防疫工作始终如一。

5. 学科协作。畜牧、兽医、生态、机械设备等学科应密切配合,从鸡场场址选择、场舍建筑、场区布局、病原净化等多方面考虑防疫问题,完善防疫体系。

6. 多病因论。规模化鸡场禽流感与新城疫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防控时应采用环境、生态及流行病学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从基础设施、制度、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

(三)禽流感与新城疫综合防控措施

1. 环境控制。环境控制包括鸡场建设、温度控制、鸡舍通风三方面。

(1)鸡场建设。养鸡场要建在地势较高,平坦开阔、排水方便、水质良好、向阳背风的地方,并且要尽量远离公路、村镇、工厂,以便有效地进行隔离。布局要便于通风、排水、生产管理和防疫管理,生产区内脏、净道分开,互不交叉,蛋鸡饲养要求育雏、育成区域与成鸡区域设置一定宽度的防疫隔离带,育雏区布局在上风向,成鸡区安排在偏下风向,兽医处理室、化尸坑、粪便处理等对生产有危险的设施安排在下风向。鸡场之间距离不能太近,鸡舍间距也不能过小,一般区内间距为房屋高度的3 ~ 5 倍,区间间距为房屋高度的8 ~ 10 倍。

(2)温度控制。育雏时要做好防寒保温措施,产蛋鸡主要是做好防暑降温措施。鸡舍顶层建成通风屋顶,顶面或屋面涂成白色,屋檐加宽,窗户加遮阳棚,可在鸡舍周围种植绿色植物以降低环境温度。

(3)注意鸡舍通风。持续高浓度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能导致鸡体质变弱,生产性能和抗病力下降,而且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鸡舍通风不能忽视,必要时可采用机械纵向通风。

2. 卫生消毒措施。

(1)消毒工作要制度化。在鸡场大门口设消毒池,要求进出的一切车辆必须彻底消毒,定期更换消毒液。饲养人员每次进鸡舍前必须洗手、脚踏消毒液,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对工作人员、来访客人及进出的杂物严加管理和监督,以防携带病原体。

(2)进鸡前的消毒。进鸡前的消毒对整个养鸡工作至关重要,在进鸡前,将鸡舍彻底清扫干净,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3)坚持做好带鸡消毒。在鸡舍有鸡的情况下,带鸡消毒对环境的净化和疾病的防治具有很好的效果,带鸡消毒不仅能使地面、墙壁、鸡体和空气中的病原体数量明显减少,还能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夏天还有降温作用。

(4)净道和脏道的设置。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和蛋、鸡的通道;脏道是专门运送鸡粪、死鸡和垃圾的通道。场区内不能有鸡粪和鸡毛,要定期清扫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5)科学处理淘汰鸡和粪便。

对无治疗价值的病鸡应即使淘汰,以防成为传染源而危害健康鸡;有治疗价值的鸡要与健康鸡隔离饲养,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死鸡不能乱扔,要及时收集,进行深埋或焚烧。从鸡舍清出的鸡粪、垃圾要及时运走,鸡舍排出的废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6)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同一栋鸡舍,同一个鸡场要作到同时进鸡、同时出栏,出栏后对环境统一进行彻底的清扫、冲刷、消毒。3. 饲料与饮水的管理措施。

(1)保证饲料营养卫生。根据鸡只不同品种、生长阶段和季节的营养需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满足鸡体生长、发育、产蛋以及维持良好的免疫机能所需要的营养。当鸡只断喙、转群、免疫、饲养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会发生应激反应,此时对维生素、电解质、氨基酸应及时予以补充。除了保证饲料的营养外,还要注意饲料卫生,不从疫区购买饲料,每种饲料原料每次进场时要进行质量检验,控制饲料中细菌、霉菌及真菌含量不能超标,并且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同时要做好饲料的保管,饲料超过保质期坚决不能使用。

(2)控制水质。饮水质量不良,常会引起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大量消化道疾病,导致鸡群腹泻的疾病,很多与饮水质量差有关。鸡的饮用水应清洁无毒、无病原菌,符合人的饮用水标准。选用密闭式管道乳头饮水器代替水槽,可以防止病原经饮水向鸡群内扩散,饮水的净化与消毒处理是控制鸡群消化到疾病的首要任务,常用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碘制剂和复合季铵盐类等。

4. 科学免疫。

(1)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考虑本场实际情况,不仅要选择合适的疫苗,而且制定免疫程序时,保证免疫途径、免疫剂量、免疫间隔时间等的正确。

(2)认真执行抗体监测工作。禽流感和新城疫都可通过血凝抑制试验(H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来检测鸡群抗体水平,从进雏开始,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充分了解其抗体,包括母源抗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免疫程序。

(3)禁止滥用药物。在免疫期间,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糖皮质激素类等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可适当选用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以防止继发感染,活疫苗免疫前后二天不可带鸡消毒。

(四)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加强鸡群日常观测,并做好记录,以档案形式保存。一旦发现可疑疾病,要及时诊断和果断处置,做好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对受威胁的鸡群要紧急预防,防止疫情的蔓延。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