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27 日报道称,以今年感恩节后第一天即“黑色星期五”,以及下周一即“网络星期一”为契机,美国零售业的节前业务高峰即将到来。据估算,今年11 月、12 月两个月,美国国内零售业销售额将较同比增长4.1%,至6170 亿美元。互联网电商销售额则有望达到610 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6%。
徐立凡
中国有“双十一”,美国有“黑色星期五”。
感恩节后第一天的“黑色星期五”作为圣诞节囤货行动的开始,也意味着全年最大购物狂欢季的到来。今年感恩节是11 月28 日,“黑五”是29 日。许多线上、线下商家在“黑五”加大打折力度,吸引大批“剁手党”掏腰包,因此“黑五”堪称美国的“剁手节”。
我不是“剁手党”,但今年体验了一下美国的“剁手节”,从中感受到了中美“剁手节”的相似和不同。
价格是购物的最大驱动力,哪便宜哪人气旺,这一点都一样。早在感恩节前,电视上已有不少商家“黑五”打折的广告滚动播放。我在“黑五”白天去了一些商场,高端一些的商场尽管人气不低,但是逛得多买得少。而在相对平民的商场,人头攒动,拎着大包小包从门店出来的顾客络绎不绝。
网上购物逐渐代替实体店购物,这一点也一样。美国两大电子商务企业EBay 和亚马逊的“黑五”销售业绩分别相比去年增长27% 和24%。购物季也是网上诈骗高峰,这一点一样。“黑五”前,联邦调查局、联邦商业委员会、“网络哨兵”以及VISA 等网站,就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警示和建议,不断地提醒“剁手党们”。
不过,同样是购物季,中美商家也有一些差异。
最明显的是打折力度不同。相较于中国“双十一”的打折力度,美国“黑五”要逊色得多。20% 是常见的折扣,打折力度大的,要么是低端品牌,要么是指定商品。就此来看,与中国商家通常季节的让利幅度相当。这大概出自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美国商品的日常价格,泡沫就较少,打折空间有限。其二,对于大品牌商品来说,打折过大反而有损于其品牌形象的维护。
不仅如此,一些商家干脆通过“黑五”关门,以显示其重视假日家人团聚的企业理念。关门歇业的背后,还发出了这样的信息:我们日常的商品价格,已足够公道。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美国“黑色星期五”中也出现了中国元素。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电商正致力于拓展海外零售供应渠道,今年会是它们集体参与美国圣诞消费假期的第一年。京东、顺丰、1 号店等都力推其海外购物网站,刺激消费者购买更多美国商品,承诺便捷的配送服务。
最后要说的是,我在“黑五”前后观察了一番之后,还是当了一回“剁手党”,决定通过美国商家官网买个手机。跟踪信息的结果告诉我:所购物品已从“ZHENGZHOU”发货。断电片刻才反应过来,我在美国要买的手机,由中国郑州生产。“剁手节”中的商品链条,确实体现了环球同此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