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为生本教育插上一双翅膀

——浅谈课堂提问与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文/冯春萍

所谓的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平等、民主、和谐、激励的人文课堂环境。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其次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逐步感受成功的愉悦。那么在这样一个生本课堂里,怎样使我们的生本教育更上一层楼呢?笔者在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三年时间内发现,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多媒体应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精心设计问题。

(1)有效设计旧知问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错误或模棱两可时,及时纠正;另一方面,为新知识的导入铺平道路,使新旧知识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有些教师习惯在导入时问类似问题:“Hello, how are you? I?蒺m fine, thank you. And you?”等,学生面对这样类似的问题,刚提起的兴趣一下就没有了,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有效地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作好铺垫。如某某小学的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为PEP 8 Unit 4 My holiday A Let’s read,这是一篇阅读课,她先与学生一起复习了动词的过去式,而后与学生交流“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Did you…?”等句型的问答,为后续的阅读教学作了较好的铺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有效设计过渡型问题。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出等待、探索和行动。” 设计得当的问题能使教学环节间的衔接过渡润滑顺畅。我们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经常要为环节间的衔接语苦恼。如果衔接不好,整堂课就会觉得很不连贯或者觉得很别扭。这样也会影响课堂活动的高效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点的过渡要衔接自然,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例如在教授PEP6 Unit 2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A Let’s learn四季的单词时,我由第一单元的活动类单词进行导入,首先询问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activity on the weekend? ”接着询问学生:“Which season can you…?”在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中,由第一单元的单词和已学过的句型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单元的单词中。实践证明,教师在新旧知识或教学环节的连接点上设置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加主动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掌握课堂提问技巧。

(1)提问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要像作业设计那样有梯度。这样,学生回答时才会有成就感,也才能体现出学生的层次。

(2)提问的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并引导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共同提高。切忌只顾少数,忽视多数。小学英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开火车”,正好符合了这一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下,那些暂差生也会被调动起回答的兴趣,从而达到生本教育的目的。

(3)把握好等待时间。教师在提问以后等候学生回答时间的长短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目的语言的提问进行处理。Rowe(1974)提到,在他所观察的课堂里,总体来说,教师在指定一个学生回答时,等待的时间还不足两秒钟,如果3秒钟后学生还不能回答,教师就要干预了。因此他强调,当教师是有耐心将等待的时间延长到3到5秒或更长时,更多的学生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当然,也不是说教师就要无限期地等着学生回答。一般来说,等待时间以不超过5秒为宜。

(4)提问要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是教师整体教学语言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提问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反馈语言是一种看不见的课程,它会微妙地进入教学过程,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或心理障碍。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反馈过程,也是师生精神、情感交流融汇的过程。只有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完美的教学过程。

二、多媒体应用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在多媒体教学中,同学们通过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视觉和听觉功同时发挥作用,这也是消化吸收知识的最佳选择。同时也创造了轻松愉快、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真正让学生“学在课堂,乐在课堂”。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教教材的兴趣。”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比如在教授动物类单词时,利用多媒体把各种动物的声音、动画展示在PPT上,学生一看到这些,马上就会被吸引住。尤其对于那些他们平常很少见到的动物的单词,通过画面呈现,可以使他们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在这种比较真实的情景下,学生学习有关动物的背景知识就被激活了。

2.能够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在上某些课时,需要用到相当多的词汇或者练习,如果单靠教师板书,那可是一个相当巨大的工程,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学生还不一定看得清楚。这时用PPT把要用的单词、词组打在幻灯片上,学生就一目了然了,教师也轻松了很多。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效率。

3.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如大屏幕上丰富多彩的食物和饮料图像会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饮食习惯。这时教师就可适时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出他们喜欢的食品名称。

以上是笔者从课堂提问和多媒体应用两个方面得到的一些教学体会。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作为21世纪教师的我们更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在理论方面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更要在实践方面掌握先进教学技术,从心理上转变自身角色,科学的将现代科技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继续为实现生本教育而不懈努力着。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黄山小学)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