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使用预习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文/曹小琴

【摘 要】“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既可有效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又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预习方案”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课前预习;预习方案;自主学习

一、预习方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细化预习内容

为什么以前“预习”没有取得效果?关键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不知道预习什么,也不知到底该怎么去预习,责任在于教师没有为学生做出有效的“学习方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没有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预习第几页”“预习第几课的单词”等等这些含糊的预习作业,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要让学生的预习具有实效,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出“学习方案”,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新授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精心设计、细化预习内容。如在新授6 A Unit 6 (BCE)的部分时,我从“预习提示、我的尝试、我的资料、预习评价、我的收获”等几个方面设计了预习方案,“预习提示”是提示学生该预习哪些内容。“我的尝试”是指在提示了学生预习的内容之后,学生能够尝试着解决一些问题,如自己朗读新单词;通过A部分的学习,我知道对节日和人们活动的提问方式,我可以举例;完成书上P51的表格,填写节日名称等等。“我的资料”指的是通过网络查找或是其它的途径完成相关知识的搜集。“预习评价”指的是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这两种评价让学生自觉地达到一定阶段,如“课文朗读的正确”、“课文朗读正确而且流利”、“课文朗读正确流利且语调优美”等三个等级,学生为了达到最高等级,就会非常努力地去朗读课文,这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我的收获”指的是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有了精心设计的预习题目,学生预习目的性就更明确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口头及书面的表达,学生在课堂上也就变得有话可说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加充满自信,并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预习内容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贴近学生知识水平

“学习方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知识阶梯,“学习方案”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因此,设计“学习方案”时,我们就应该考虑预习的内容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同时应降低难度,给予学生“过五关,斩六将”的战斗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预习内容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做到分层设计

预习是要通过学生独立的阅读,独立的思考,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的获得新知识。但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的个体,学生心理发展及智力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各有不同,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程度有深有浅。这种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了。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的自觉性和领悟能力就相对差一点,在设计预习内容时就应充分考虑他们的能力,降低要求,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做“学习方案”就要分层设计,如A级题目为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掌握;B级题目增加一点难度,为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而设计;C类题为拓展题,为优生设计。特别是在初始养成学生预习习惯阶段,为激发和培养他们预习的兴趣,使其树立自信心,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内容,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刻苦攀登,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预习方案还要注重评价策略

美国著名专家曾说道:“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因此,检查和评价预习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怎样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和效果呢?如果教师逐一在课堂上检查,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相反,如果教师没有意识、不重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就会逐渐松懈,必然会失去预习的热情。怎样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关键是如何给学生课前预习予以正确地评价。我们可以根据预习的内容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激励性的原则,采取多元的、多样的评价策略。

以往我们只注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方式,把学生视为被动的评价对象。我们应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评价,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和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喜欢评价,体验学习的进步和成功。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以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评价的方法。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比如每次使用预习方案后,本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掌握最好的和不好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原因分析。这样逐渐的让学生了解自己,从而改正自己。有时,学生自我评价往往比教师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获得成功感。尤其是困难学生的自我评价,特别值得我们教师及时发现他们的在预习方面的点滴进步并给予表扬。

2.小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一样,同伴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而这一能力是学习和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在上课时,我要求学生把“学习方案”同桌交叉检查,进行互评,用“Very good/Good/So so/Bad”记录评价等级,每月统计一次,比一比看谁课前预习做得好?其次根据学生实际,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谈预习心得,比一比看看谁的观点最合理?看谁提出的问题多?通过小组间的互问、互答、互评,调动了预习的兴趣,提高了预习的效率,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本人还发现,有了评价任务在身,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地倾听,并不时做些笔记,以便评价的时候能有理有据,同时,他们拥有了更多练习听力的机会。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学生对“先预习,后上课”的学习方式表示喜欢,学习效果比以前好多了,课堂更有实效了。但是,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预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让我们把课前预习重视起来,使其成为有效课堂、成功课堂的奠基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