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谢素碧

四川省仪陇县金城小学637600

【摘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挑战“教师说,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倡导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呢?笔者建议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是让“爱意”充满课堂,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二是让“情境”进入课堂,诱发主动参与的欲望;三是让“活动“占据课堂,丰富主动参与的形式。四是让“点拨”引领课堂,提高主动参与的实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生 主动 参与 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成为一个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逐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得到发展。那么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挑战“教师说,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倡导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呢?笔者建议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让“爱意”充满课堂,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

实践证明: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1)微笑教学。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曾说过,“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一定离不开师生的微笑。”可见,微笑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作为小学生,向师性很强,但又敬畏老师,如果我们经常板着面孔上课,效果肯定不佳。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态度或较高的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经常用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激励,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尽情的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的展现自己的潜力,真心参与到学习中去。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善意的微笑,学会自然地微笑,努力增强亲和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2)积极评价。在学生出现不同见解,并且大胆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及时给他们真诚的表扬和肯定,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激励他们进一步发现知识,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体验。诸如“你能提出自己的想法非常好。”、“我赞同你的想法,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很好,你不满足于刚刚已有的结论,而是进一步观察、思考,才有了新的发现,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值得老师和同学一起向你学习。”、“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表扬学生的时候恰如其分的运用激励性、赏识性评价用语,一定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有效度。(3)游戏激趣。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利用学生各自的学号做“找座位”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巩固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既觉得轻松、有趣,又掌握了数学知识,取得了“双赢”效果。

2.让“情境”进入课堂,诱发主动参与的欲望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特定的情境是能够吸引他们去探究的。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感知新知,并产生问题,引起探究欲望,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在参与中获得自身的发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经常提供给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就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创设了摸球游戏、帮一帮、涂一涂等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培养了策略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又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我创设如下故事情境:厘米跟毫米以前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生活在一把尺上。可是有一天,厘米看了看身边的毫米心想:毫米这么小,竟然跟我平起平坐。厘米很不服气地冲着毫米说:“每次主人让我俩去度量时,总是我出的力多,你只是偶尔量一下,几乎不派用场,你算老几?竟然跟我平起平坐!”这时,教师问学生,“如果你们是毫米,听了厘米刚才的话你们会怎么说,学生情绪非常高涨,结合学到的知识,说得头头是道。教师创设故事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数学学内容赋予生命灵性,让学生主动地卷入童话角色体验中,即凸现毫米与厘米的本质联系,又使学生在其中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理的熏陶。我们可以创设导入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情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可以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刺激,体验和理解教学;可以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3.让“活动”占据课堂,丰富主动参与的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放手让儿童动手、动口、动脑。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多层次地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充分体验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如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我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使学生在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发展思维;依据“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规律,我通过让学生说算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发展语言,并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如我在教学《可能性》时,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导入环节,让学生猜玻璃球在老师的哪一个拳头里,这个活动既简单又有趣,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自己想探索的需求,情绪高昂地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导学环节,通过摸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尝到探索成功的乐趣,使教学过程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反馈环节中,通过议一议、说一说、涂一涂、帮一帮等训练活动,既丰富了训练形式,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与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和认识。

4.让“点拨”引领课堂,提高主动参与的实效

数学课,素以“精讲”体现学科特色。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疑点,如果老师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消失,运用效果一定很差。因此,必须让“点拨”引领课堂。可采取以下策略:①讲精要,对数学概念、法则、规律的内涵深入挖掘,精当讲解;②讲正确,不要出现知识性错误;③讲时机,我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自主思考中的疑点和合作探究中的困点适时疏导和点拨,使点拨恰到好处。

总之,在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和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关注“怎样教”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怎样学”,尤其要探索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愿我的点滴做法能激发老师们更深层次地思考,引出更可取的方法。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