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务必与时俱进。本文借鉴差异化管理理念,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关注学生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导向来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这种“面向对象”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激励;高校学生管理;差异化管理;激励措施
一、绪论
组织行为学对激励的定义是:引发以及维持以目标为导向的行为的过程。按照心理学对激励的定义,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指向预定目标的作用。激励发生的基础是: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使行为指向预定的目标。需要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求或欲望。动机是在需要指向特定目标时,产生的驱动行为的力量。由此可见,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是激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四个组成部分。
由于需要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思想上的反映,而且不同人的需要也是各异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需要,这就注定激励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过程。相反,即使仅仅是对个人而言,激励也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过程。一个人由于客观事物的刺激而感到了需要,而产生满足需要的动机,从而使其采取某种行为,为达到其目标而努力。结果如果达到目标,需要得到满足,那么这个人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又重新开始一个激励过程。俗语说的“人往高处走”就形象地描述了这种螺旋向上的循环过程。
对于组织来说,激励过程意味着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组织必须不断提供适当的刺激,使成员感受到需要,促使其成员为满足其需要而努力,在其努力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也就为达到组织目标做出了贡献。
二、需要的主要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otw)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具有层次性,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马斯洛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他认为任何生命都生来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倾向,人更是如此。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身心各方面的潜能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2.麦克里兰的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D.C.McClell?nad)等人利用默里的主题统觉测验及其他工具研究社会组织中不同的人的需要,发现在人的生理需要满足后,就会出现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交往需要。在不同的人身上,这三种需要的排列层次及每种需要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三、大学生的需要差异
大学生的需要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是积极向上,有自己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以此来理智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表现出好学上进;另一种是消极的颓废,把享受、感情、娱乐放在第一位,认为在经历了十年寒窗之后,到大学可以轻松几年了;学习上追求60 分万岁,感情上“爱情第一”,生活上“享受至上”,作为学生管理者的我们对第二种情况尤为要引起重视,通过大学生的外显行为理解其内心的动机和需要,支持和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健康需要,疏导和转化他们的不合理需要,并且把低级需要引向高级需要,构建以需要层次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1.最低层次的生活需要
有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基本的学习生活都无法满足,我们应该从生活上的点滴小事关心学生,为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免除学习的后顾之忧,引导其参加勤工俭学,帮助寻找合适的岗位,引导通过学习获得各类助学类奖学金。
2.校园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大学生对校园生活内容需要是多样的,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需要我们对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拨与指导,需要开阔眼界和胸襟,通过学生活动和社团组织等锻炼能力,发展兴趣。
3.大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的需要
既然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而且他们精力旺盛、思维灵活,参与的愿望也非常的强烈,他们愿意参与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讨论、制度制定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推动高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还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参与管理、获得尊重、体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4.获得友情的需要
人际交往是处于社会中的人的本能需要,处于学校的大家庭中,人际交往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方面,完全孤立、自闭的人是难以获得发展的,也是不能融入现代校园大家庭的。锻炼和展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面,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大学生的心理友情需要。
5.资助和培训的需要
学生活动和科研活动是他们自我实现需要的体现,因此,学校应对学生实践工作能力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和,对学生自己开展的实践活动给予适当资助,包括资金、政策的帮助,增加成功的把握,增加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6.创新和创造的需要
如今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年代,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创新性和创造性需求强烈,学校应该创造和设立平台让他们能够创新和创造。
7.求知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升学就业压力,知识的扩充和能力的扩展成为其重要的需要,成为大学生在校努力学习、锻炼的主要驱动力。他们不满足于获取单一的专业课知识,积极从多种渠道增加自己的知识,如选修课、讲座、各种学生活动,使自己尽快成长为符合社会所期望的大学生角色。
8.晋升的需要
高校学生干部是一支锻炼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强化领导艺术等的一支队伍,是学生的领头人,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干部职务的晋升更是对其工作的肯定。
9.政治追求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党组织新鲜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期望在大学期间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先进组织,组织也会加强考察,选出各方面素质过硬的同学加入。
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激励过程
差异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之一。所谓差异化管理,指在组织内部管理者通过对成员个性的观察及测量,制定出能够激励他们为组织作出最大贡献的相关的管理措施。这样的管理理念重视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性以及认识到个性差异的存在会对组织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并能充分利用个体差异带来的互补增值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励组织成员个体发挥潜能,让其得到发展的同时达到组织目标。这种“面向对象”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务必与时俱进。新形势下,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须切实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导向来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借鉴差异化管理理念,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关注学生深层次的发展需求,营造团结、进取的和谐氛围;建立基于学生需要差异的高校学生管理激励机制,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成效。
高校学生激励过程具体图示如图一。
上图所示的激励过程表明,学校对学生的激励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适当的诱因
即学校必须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的诱因,以刺激学生感受到需要。
2. 必须保证学生个人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一致,否则这个过程对学校就没有意义
由上图可知: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学校要根据对学生的需要的了解提供有效的诱因,此时学校应该区分学生有哪些未满足的、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分析哪些因素可以对学生形成内在的激励因素,哪些只能起到安抚和保健的作用。当学校提供的诱因有针对性时,学生会在主观上认识到自身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其满足需要的动机,动机又驱动学生采取行为,此时的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这两个因素。期望值是学生对其行为能否达到预期绩效,达到预期绩效会获得什么奖励的估计。效价是学生对预期绩效与奖励的重视程度。如果学生因努力工作而最终获得自己所需的事物如奖学金、干部晋升、成就感等,今后学生有极大的可能会重复这一行为,否则学生今后可能不会重复这一行为。
据此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沙因(E.H.Schein)教授提出了“心理契约”一词,意即学校能清楚每个学生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学生也为学校的培养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学校能实现他们的期望。但另一方面,学生会对激励的公平性作出评价,即将自己的所得与付出之比与相关他人的所得与付出之比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如减少或增加付出等。
由此可见,学校对学生的激励是学校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学校提供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学生也在对预定绩效达到的可能性和奖励的价值进行主观的评价,并比较付出与收获的公平性。因此学校必须了解不同学生的主导需要的动态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调整对绩效与奖励的效价与期望值,以便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五、基于不同需要的学生激励措施分析
基于激励基本理论和现实管理工作的需求,如何来激励、引导学生的行为,使之朝向有利于个人和学校培养目标发展的方向来思考问题、发挥潜能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比如利用学业优秀奖学金来奖励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不奖励学习不认真,成绩落后的人,前者因受奖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后者则因无奖励而抑制其学习拖拉,不认真,减少其再发生率。
基于学生的不同需要,学校设置相应的诱因即激励措施,刺激激励学生,实现他们的目标。具体设置见表1。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建立基于学生需要差异的高校学生管理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所有的教育、学习、实践等各类活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这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成效。随着这样的激励机制的不断深化与细化,必将最终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眭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3(6).
[2]彭巧胤.高校学生干部需要结构与激励方式研究[D].重庆:重庆西南大学,2009:2-7.
[3]罗凌斐,朱凑花. 试析激励机制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 黑河学刊, 2010(6).
[4]叶巧群.差异化管理理念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探究.教育与职业[J]. 2012(12).
[5]黄辉.榜样激励机制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1(6).
[6]蔡奇轩.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2(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 年高校学生工作委托课题“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