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关于装备安全管理的两点思考

王兆国1,2龚奇勇1,2彭波1,2

(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装备管理中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现根据从业经验,结合装备管理理论知识,深入阐述装备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然后总结出装备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的规范和完善办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应急预案

0引言

安全工作作为“保底工程”,不是中心工作,但能影响全局[1]。各种装备设施动用频繁,装备安全管理形势十分严峻。装备安全管理与装备日常管理一样,是装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把握装备安全管理的特点规律,对指导装备管理工作,提高整体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装备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

装备安全管理虽然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但只要坚持科学管理,就会取得一定的效果[2]。装备安全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对预防装备管理事故有个积极、科学的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装备安全管理是有保障的。

1.1装备技术安全管理

装备技术安全管理就是从技术的角度,在装备使用、维修与保管过程中,加强安全工作的组织管理,消除隐患,重点避免因技术知识缺乏、没有技术规程而引发操作不当、蛮干、乱干,或者因技术设备不完善以及技术环境条件恶劣等原因引发各类装备事故[3]。

装备技术安全管理是装备安全管理最主要的环节。在装备管理实际工作中,因技术原因而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其他因素引发的事故。因此,一方面,我们应下大力气提高各级装备管理人员自身技术技能,按照各种技术层面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规定办事;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装备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提高装备自身的安全性。

1.2装备制度安全管理

装备制度安全管理是通过建立健全装备安全管理制度,对装备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的指导、督促与监控,保证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从而确保装备管理的安全。装备制度安全管理是保证装备安全管理扎实有效的重要手段。只有认识到位、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教育到位,才能保证各项制度落实,才能有效避免装备管理中人为事故的发生。

装备技术安全管理重点在于装备技术规程与技术设备的完善,侧重于装备方面;装备制度安全管理重点在于人员重视与制度完善、落实,侧重于装备管理人员方面。二者相辅相成,技术安全管理是基础,制度安全管理是手段,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实施,全面管理,才能达到装备安全管理的目的。

2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种应急预案

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但隐患存在,就有发生事故的几率。事故发生后,各种处置程序及手段都要靠应急预案予以明确。要制定实际管用的应急预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风险辨识

主要通过试验分析、测试检测、日常使用等手段,根据专家评估或经验总结,判断和发现装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故障隐患及潜在威胁。即风险辨识主要是判断会遇到什么风险以及风险发生后会产生什么后果。风险辨识是制定应急预案的出发点和依据,如果我们对风险的种类和后果都判断不清,那么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就值得商榷了。因此,只有风险辨识清晰,才能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目前,此项工作已引起大家高度关注,特别是依据使用经验及常识发现各种故障隐患已在工作中广泛开展,但是由于对部分装备设施了解不足以及受专业理论水平限制,许多潜在风险无法发现。今后工作重点应是协同科研院所、设计生产厂家,对装备设施进行梳理分析,提高风险辨识能力,同时系统、有效地登记、统计各种风险,建立相关档案,为应急预案的制定明确方向。

2.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目前安全工作的时髦用语,许多文件中都要求重大任务之前需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是制定应急预案的基本依据。目前,各级对风险评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我们进行风险评估大都还停留在风险辨识的层次上,只是简单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其实真正的风险评估最重要的内容是对风险的量化,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严重性做出估计,即判断风险具体有多大。举例说明,风险大小可以简单地用公式表示为:

R=P×C

式中,R为风险大小;P为发生风险的可能性;C为发生后果的严重性。

风险大小取决于风险可能性与严重性的乘积,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P可能性、C严重性两者都不小,导致乘积R风险比较大,则表示为较为常见的重大事故,这是我们应急预案重点准备的项目。

(2)P可能性很小但C严重性非常大,导致乘积R风险比较大,则表示为小概率极端事故,也就是我们目前常说的极端情况下的特大灾害,由于事故后果具有颠覆性或特别巨大,因此也是我们应急预案主要考虑的项目。

(3)P可能性很大但C严重性非常小,导致乘积R风险比较大,则表示为几乎经常发生的小事故。由于其发生几乎属于常态化,也就失去了应急的意义,因此不是应急预案考虑的范围。

(4)P可能性很小C严重性也很小,导致乘积R风险比较小,应急预案不予考虑。

由于许多数据统计不足或者统计的案例过少,用概率定量估计风险大小十分困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定性估计方法确定风险大小是比较可行的。今后可以在此方面投入部分人力,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应急预案制定确定范围,为领导决策制定依据。

2.3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是实际行动的环节,我们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都是侧重此方面的。

真正行之有效的、全面的应急预案应包括5方面内容:风险避免、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转移和事后调查研究。

(1)风险避免,即如何避免事故发生。一般针对可预见的、后果非常严重的事故,我们都要立足防范,目前的各种应急预案大都包含此方面内容,无需赘述。

(2)风险控制,即事故发生后如何控制影响范围,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例如发生电气火灾后应立即断电,防止人员触电及火势蔓延,灭火过程中防止窒息、中毒等,都属于风险控制。但我们现有的应急预案此方面内容都过于简单,大都只针对某些特定事故就事论事、进行处置,很少涉及事故引发的进一步的次生事故的响应及处理,这也与风险辨识不深不细有关。

(3)风险接受,即明确哪些低概率、后果轻的事故是可以接受的。在事故发生过程中,许多情况是出乎意料的,而且发展蔓延迅速,应急处置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进行处置。因此,应急预案还应明确处置的先后次序及优先等级,明确紧急情况下哪些事项不需处置,哪些损失是可以接受的。只有这样,应急处置才能主次分明,现场指挥员才能思路清晰。

(4)风险转移,即事故发生后,由于无法控制,危及重大要害部位或目标的安全,需要果断采取必要措施转移危害结果,也就我们常说的“丢卒保车”。何时开始“丢卒”,如何“丢卒”以及多个“卒”的丢弃次序都需要明确。例如长江中上游发生洪水,危及武汉等重要城市的安全,国家必然在上游设立多个泄洪区,什么水位开始疏散人口,什么时候开始泄洪,多个泄洪区的泄洪次序必然都有明确规定。风险转移是“两者权衡择其轻”的结果,事故发生突然,且情况复杂,现场处置往往考虑不周,无法正确选择处置手段。临机处置只能是现场情况下较优的结果,很难是最优结果。而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可以详细斟酌,仔细衡量,做出的决定肯定要比临机处置做出的决定更周全,因此在应急预案中明确风险转移的详细处理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5)事后调查研究。虽然不是风险处置的过程,但它可以积累资料,为今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概率和后果严重性提供支撑。因此,有的应急预案当中还应涉及事故现场保护、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等相关内容。

3结语

本文从技术管理和制度管理入手对装备安全管理进行重点分析,结合分析评估理论公式,提出了应急预案的5个方面,并介绍了风险避免、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转移和事后调查研究的方法,对装备安全管理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能够解决装备安全管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靳白雨.安全工作要重点抓好“五防”[J].政工学刊,2012(11):60?61.

[2]临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科学[J].化工管理,2011(9):1.

[3]谭蔚.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5?07?03

作者简介:王兆国(1973—),男,山东临沂人,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经济和船舶管理工作。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