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刘谢莹

(如东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江苏 如东 2264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安全问题逐渐提上管理议程,并开始得到广泛关注。经济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各国既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随着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化与全球化,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持续增加,使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具有区域性、全球性的特点。加上近两年来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贯彻,经济安全问题已经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行业、各阶层。经济安全包括金融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战略资源安全以及经济信息安全等。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问题进行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国家;金融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战略资源安全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66-02

一、我国经济安全体系及其现状

(一)金融安全,内忧外患。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然而,我国的金融并不安全,甚至对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一方面,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性矛盾使得我国金融安全存在巨大的隐患;另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以及中国加入WTO,我国的金融安全将面临外部冲击的考验。这些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违法违规活动严重、金融监管体制滞后;金融开放和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外部冲击;国际游资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二)产业与贸易安全,外部冲击不断加大。产业与贸易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与贸易安全也面临着外部冲击不断加大的风险。这些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较高的外贸依存度降低了我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三)战略资源安全,形势极为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却是以资源大量消耗作为代价的。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了100%,天然气消费增长92%,钢材消费增长143%,铜消费增长189%,铝消费增长380%,锌消费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消费增长276%。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远远超过生产总量,能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为了弥补国内能源供给不足的缺口,必须依靠国外进口,从而使得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据有关报导,到2014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了60%左右。因此,一旦国际能源市场发生波动,那么必然会对国内经济的发展造成强大的冲击,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二、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一)经济转型重要时期带来的改革

根据相关文件,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7%以上的增速,创新、国企改革、刺激内需增长等都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力量。当前的关键是推动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消费导向型经济转变,从过去主要投资硬件设施转向更加重视教育、科技等软性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转型意味着国家经济秩序的重塑。这个重塑的过程就蕴含着一定的风险。以金融安全为例,金融领域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领域形成的银行信用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中长期看,要高度关注企业债务率过高、流动性结构失衡等问题。在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转换的重要时期,金融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需要时刻注意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以及流动性失效造成的结构性问题等。

经济转型为金融等各个经济领域带了发展的巨大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机构应当认真看待转型期的进步,也要时时检验,提前预防,将经济风险降到最低。

(二)网络安全问题渗透于经济安全

新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是多媒体的时代。网络的日益普及和更新换代,都让更多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依赖于网络的应用。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隐形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前几年,网络安全就被美国列为最严重的经济和军事挑战。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活跃智能设备总量从3.8亿台增至7亿台。同年11月11日当天,线上购物平台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就超过362亿人民币。此外,百度的网络搜索量每天高达50亿次。上亿的中国人使用腾讯的社交应用软件“微信”。目前中国的网名规模达到6.32亿,并在持续增长。这些数据都反映了互联网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网络重要性日渐突出的同时,网络安全也应得到充分重视。2014年相关机构继续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指导督促相关企业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完善和落实企业自身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基础设施。

三、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法律体系。首先,完善有关产业安全的法律法规。我国应及时修订完善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对外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安全、农业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符合WTO规则的产业保护法律体系,促进产业保护手段法制化、体系化;并加强技术性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强化产业保护的效果。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应诉指导,加大谈判和交涉力度,建立可行、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应诉取得较好结果。其次,制定规范外商投资的综合法律。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将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对象、原则、方式、法律适用、法律责任以及国家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和监管等内容囊括其中,使之成为我国规范外商投资的纲领性法律。再次,强化产业安全预警体系立法。适时推出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产业安全预警工作的指导。最后,加强各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我国需要抓住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充分发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实施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有机配合,对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支持,促进其发育、成长、壮大,直至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构建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有效互动机制。外国的经验表明,维护产业安全,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企业自己的事,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产业界及企业间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只有上下协调、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才有力量去维护产业安全。

(三)建立安全预警机制。首先,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一套能够全面、动态、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的指标体系。其次,确定产业安全预警临界域。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只有在确定了指标预警临界域之后才能真正运行。预警临界域的合理界定,对于准确监测各项预警指标的演进情况,进而对产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有很大影响。最后,对产业安全预警结果进行分析与输出。建立产业安全预警体系旨在出现警情之前做出预测并及时发出警报。预测与警报都是依据预警体系输出的结果,而对于预警系统运行绩效的最终判断也完全取决于预警体系输出的结果。

(四)切实推进自主创新。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国际化,自主创新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要形成产业持续的竞争力,保持持续发展的后劲,就必须在自主创新上有大的突破。要把建立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保障产业安全的根本举措,把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战略措施,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作为战略的突破口,把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战略的关键,把完善和落实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作为产业安全的战略保障。总之,只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才能维护我国产业安全,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快速发展。

(五)加强对产业安全的监管。随着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外资并购节奏加快,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会越来越多,需要加强对产业安全的监管。严格对外资的管理,尤其要严格规制外资并购。对外资应采取鼓励与防范“两手抓”,其松紧度的把握、政策组合的设计,应根据我国的发展战略、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成熟度与国内外形势和条件,适时灵活地调整,做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同时,要转变对外资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已引进外资的管理,通过监管投资企业的发展状况,建立对外资企业评估的指标体系,区分外资企业的级别,采取不同的标准对待,限制甚至关闭那些给我国发展带来收益较少的企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何干强.论国家安全的经济底线[J].现代经济探讨.2014(06).

(责任编辑:赵蕾)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