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榆次区居民社区健身器材使用状况调查

张海滨 曹电康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榆次区通过健身器材参与体育锻炼居民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锻炼的时间、强度、次数)、健身器材的选用情况和居民对所在社区所设健身器材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研究调查,为推动榆次区居民区体育更好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榆次区 居民区 健身器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53—03

作者简介:1.张海滨(1976~),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2.曹电康(1969~),男,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1 前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 随之出现了很多花钱买健康的人群。为了使人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健康意识和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本文重点对健身器材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因为在调查中发现通过健身器材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最多。故本文对榆次区居民区健身器材的使用现状及居民对所在社区的健身器材设施的满意度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关注。针对榆次区居民区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理性的审视, 并对所发现的有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从而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榆次区居民区健身器材的使用状况, 调查对象为随机选取榆次区居民区不同年龄段的200 名居民。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大同大学图书馆资料、中国知网、百度网等搜集、查阅关于居民区使用健身器材的相关论文20 余篇, 著作10 余部, 同时收集了榆次区体育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健身器材安置和使用情况的部分信息作为基础, 为本研究的续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对榆次区200 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 份,收回问卷189 份,有效问卷178 份,有效率达89%。

2.2.3 访谈法

对所调查居民区内的街道干部及其负责人, 以及参与锻炼的居民进行访谈, 从而全面地了解榆次区居民区健身器材在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2.2.4 数据统计法

本文采用Excel2003 对回收的178 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2.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得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归纳和逻辑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榆次区居民区参加体育锻炼居民的基本情况

3.1.1 年龄调查

从表1 调查可知, 年龄段在46-65 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数的62.9%,16-25 岁的居民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15.7%,26-35 岁的居民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12.4%,36-45岁的居民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9%。分析其原因: 年龄段在46-65 的居民中,大部分是已退休人员,他们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处于16-25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部分是学生,相对来说其业余时间也多。在学习之余有足够的放松空间。处于36-45 年龄段的人士, 大部分是已婚且事业有成或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其锻炼时间相对来说很少。

3.1.2 性别调查

从表2可知, 通过健身器材进行体育锻炼的男性有56 人,占总人数的31.5%,女性有122 人,占总人数的68.5%。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究其原因,女性相对男性来说,对美的追求较高,更加注重自己的形体美。再者,在时间上较充裕。男性则大多时间忙于工作和应酬,无暇顾及体育锻炼。

3.1.3 受教育程度的调查

由表3可知: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中66人是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 占总人数的37.1%。53 人是高中学历, 占总人数的29.8%。48人初中学历,占总人数的26.9%。11人小学学历,占总人数的6.2%。从数据可以看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与其受教育程度成正比。究其原因: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在一定程度上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便会更上一个层次, 不仅具有正确的健康意识,而且更能明确的知道体育锻炼的诸多益处。

3.1.4榆次区居民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调查

由表4可知: 榆次区居民体育健身时间多集中在早饭之前的清晨时间和晚饭过后, 清晨健身人数有68 人, 占总人数的38.2%,晚上健身的有72人,占总人数的40.5%。分析其原因:清晨空气较清新,对人体各器官大有裨益,尤其是对呼吸系统。在调查中还发现:清晨锻炼的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由于年龄较大,睡眠减少,故早起锻炼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午,是其一天当中紫外线最强的时候,加之人们都有午休的习惯,故一般不会选择这个时间去健身。现在社会,生活节奏过快,人们的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晚上是其难得的放松机会,故参与人数较多。

3.1.5榆次区居民区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调查

由表5 可知:在每次锻炼过程中,坚持30 分钟以内的有97人,占总人数的54.5%。30 分钟-1小时的有45人,占总人数的25.3%。1-2小时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13.5%。2小时以上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6.7%。其大部分人都在30分钟左右。究其原因:使用健身器材进行体育锻炼较为枯燥、单一,让人难以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此。由于参与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其健身的目的在于延缓身体衰老,以益寿延年,故其强度要求较低,持续时间较短。

3.1.6榆次区居民区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调查

由表6 的可知:居民每周健身1-2 次的占总人数的37.6%,3-4 次的占总人数的22.5%,而5 次以上的仅占10.7%,从不参与的却占总人数29.2%。说明榆次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频率较低。分析其原因:使用健身器材进行体育锻炼是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健身活动,居民的随意性较大,再者,这可能与宣传力度不到位有一定的相关性。

3.1.7参与体育锻炼的季节调查

从表7 可知,居民在春夏两个季节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最多,其次是秋冬,一年四季坚持锻炼的人数不是很多。分析其原因: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空气清新, 相对来说人们的心情较舒畅,参与锻炼的心情也随之高涨。故选择在春季锻炼的人较多。选择夏季锻炼的人群一般都是在晚饭过后的时间, 由于夏季炎热的季节特点,人们在晚饭过后忍受不了那种炎热,故选择去室外健身,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保持心情愉快。纵观榆次区居民在季节上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

3.2 榆次区居民区健身器材的选用情况调查

由表8 可知:选用太空漫步、攀高环进行体育锻炼的有45人,选用平衡滚筒、荡椅的居民有54 人,共占总人数的55.6%,选用仰卧起坐、俯卧撑的有38 人,占总人数21.3%。球类运动、单双杠以及综合训练相对来说人数较少。分析其原因:通过太空漫步、攀高环、平衡滚筒、荡椅进行体育锻炼,其强度适中、速度因人而异,适合各年龄段的需求。仰卧起坐、俯卧撑、球类运动、单双杠以及综合训练这些项目的竞技性相对较强, 具有一定的对抗性,一般是年青男性的首要选择。

3.3 榆次区居民对健身器材的安置状况的满意度调查

由表9调查结果显示说明: 榆次区健身器材的整体布局较良好。其安置位置和器材的质量大部分符合榆次区居民要求,就其数量而言略有不足。若再能添置更多的健身器材,其健身氛围和健身人数相应的会有所增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使用健身器材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6-65 岁之间,且女性是体育锻炼的主力军。(2)榆次区居民体育健身时间多集中在早饭之前的清晨时间和晚饭过后, 其强度较小,频率较低。(3)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与其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人数越多。(4)居民一般选择较轻松的体育项目,如:太空漫步、攀高环、平衡滚筒、荡椅。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一般是年青男性的首选。(5)榆次区健身器材的整体布局较良好。其安置位置和器材的质量大部分符合榆次区居民要求,就其数量而言略有不足。(6)榆次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一般选择春夏两个季节,秋冬两个季节选择的相对较少,一年四季坚持锻炼的更少。

4.2 建议

4.2.1加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

榆次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较小、频率较低以及参与热情不是很高涨, 通过健身器材进行体育锻炼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它还没有被所有的居民所认可,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不热衷于参与其中。所以,要加强居民的锻炼意识,加大社区以及媒体、报纸、网络等对健身益处的宣传力度,从而刺激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 从潜意识里增强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4.2.2增加有偿和无偿服务

社会指导员是发展群众体育的中坚力量。增加有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 不仅可以增加体育专业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而且可以让市民掌握正确使用健身器材方法,避免错误动作发生而造成的运动损伤,以此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壮大志愿者的队伍,为榆次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增添无偿服务。

4.2.3政府加大对体育健身的重视度

通过健身器材进行体育锻炼,是发展群众体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响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政府不仅要加大健身器材投资, 同时政府领导要定期组织居民听取有关健身器材功效的相关讲座, 还要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或比赛,让居民亲自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以便于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4.2.4增设专门的体育管理部门和信息服务机构

设置教育服务、知识服务、宣传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可以让居民了解更多关于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动态。健身是一门艺术,而很多问题不是健身器材本身可以解决的,只有信息服务做好了,才能更好的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主编. 体育社会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庄永达, 郑建岳. 宁波市社区健身器械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

[3]孙淑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23-26.

[4]何畅.常熟市全民健身点健身器材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