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作文范文 » 正文

新四军在江南征文

参文网收录的范文作文新四军在江南征文,【篇一:新四精神在江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三月上旬,在这一天有扫墓祭祖的习俗。 杜牧说的好.....下面随小编来详细看看新四军在江南征文吧。

【篇一:新四精神在江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三月上旬,在这一天有扫墓祭祖的习俗。

杜牧说的好呀:“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又赶上细雨下个不停,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牧童指了指远处杏花盛开的村庄。

生命随着肉体的消逝而宣告终结,于是思念便成了追悼的方式。白色的菊花瓣散落在江边。夕阳的霞光照射到海里,被撕成金色的碎片,任海水冲刷。独自一人站在海边,虔诚的祈祷。不时心中一阵凄凉,而他离你远去的摸样却依旧清晰存在于你的脑海里,成为你的回忆。

站在烈士碑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民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社会,建立社会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的

先烈们,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是你们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斗争,是你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让后人翻身做了主人。先烈们,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

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建设了我们的美好家园,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争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址,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的明天。

【篇二:新四军在江南】

在江南有一座新四军纪念馆。纪念馆是在1939年11月建立的,1982年4月被国家政府所保护,1984年开始对外开放,自从对外开放以来,有无数的人前去参观,感受纪念馆的庄严,神圣。

王必成将军曾说:“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由此可见,新四军纪念馆的重要性。

我曾经有幸去过一趟纪念馆,刚进馆,就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庄严感和神圣感,让我的内心澎湃不已,在纪念馆的一楼,有着粟裕和陈毅将军的雕塑,雕塑栩栩如生,他们的脸上有着常年打仗的刚毅,雕塑后面的帷幕上,写着李一氓的话:“威震江南,功在民族。”正是因为有了粟裕,陈毅等新四军的抗战,我们才会有这样和平的生活。

在一旁的走道上有80余幅照片还有52名老战士的题词和书法。每一张照片,每一篇题词,没一幅书法,都有新四军特有的一种独特气息,看着他们,仿佛身在战场,看到敌人拿着手枪向自己冲来,为了百姓们的安危,为了自己亲爱的祖国,我们只能选择战斗,哪怕牺牲自己。我想,江南新四军正是有着这样的想法,才能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维护江南百姓安全。

如今,在江南大地,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师中,有着牢固的桌椅。光滑的地面,明亮的灯光,与新四军颠沛流离相比起来,好太多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浪费光阴,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我们的美好生活,是新四军带给我们的,我们要对得起他们付出的努力与鲜血。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新四军虽然死了,但精神永远存在于江南,在江南有一座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在江南人的心中永远存在着,永生不灭。

【篇三:新四军在江南作文】

从未涉足过这么一个地方,门口凌乱的写着“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或许这气势已然充分。

随着大部队来到主管大厅,纪念馆独特的外形设计首先夺得我的眼球,后经导游介绍才知道这就是纪念馆的英文标识“NSA”,我们当中很快就有人找出了“N”,但其他2个,还真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后来,还是导游提醒,才明白过来。

进入主馆区后,我们大家首先各自浏览,也进行了拍照留念,后来,我们开展了一次北山文学活动会,在活动中,老师告诉我们。原来水西这个地方也曾经是新四军驻足的地方,同时这里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将,如“陈毅,叶飞”等人。老师们向我们明确了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以这些革命烈士为标榜,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在会议结束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对我们之前浏览过的景点又加以深入的了解,不论是举枪的战士,还是橱窗里展示的一份份战时文件,都让我们对抗战的艰辛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敬畏之情。当我们看到据说是给陈毅做手术的手术刀时,我心为之一颤,那或明或暗的血迹让我想起了之前学过的陈毅做手术时的坚韧顽强,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发扬得抗战精神。

之后,我们有紧迈着脚步到达李氏宗祠,进入宗祠后,眼看那一件件摆设都已涂上历史的痕迹,虽然陈旧,但却在无形中体现着一种朴素艰苦的生活气息。朴质的床,古旧的电话机,还有我们从未触及过的枪支。从这些东西当中,更能引发我们对战士们的尊敬之情。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要到离开的时候了,回过头,望了一眼那几个大字,我的心被它剧烈的撞击着。时间虽然很短,但我们也从中带走不少,有坚强,有勇敢,有朴素,有执著,这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宝贵动力。

【篇四:新四军的情怀永映江南】

新四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在革命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丧失作为一个人的生活情怀,他们以一种宽广的心胸,笑对生活,笑对困难,笑对人生,这是他们成功的根本。他们始终坚怀,“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的傲然情怀,去面对生活,面对革命,他们是真正的革命者。真正的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

生活是他们的主导,困难只是生活的调剂品。在新四军为了革命,艰难转移到江南水西之后,他们的生活极其艰难,最基本的生活物资缺乏,但他们与同志们,与老乡们悠然自乐。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在水西,有一幢别致的两层小楼,这里原是祠堂,上面住着陈毅,栗裕等新四军领导,而下层住着一些小姑娘秘书们,他们为了革命工作走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敌人围困,革命形势恶化,他们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但这改变不了小姑娘们快速消化的胃,他们在饿的时候竟然到楼上领导的抽屉里偷饼干吃。当然革命者做事光明磊落,吃饼干时留下一言,“小老鼠到此一游”,楼下姑娘们这一游把新四军领导的饼干游得干干净净,当然有革命情怀的革命者不会计较小老鼠们,他们看到纸条,会心一笑,“小姑娘变成小老鼠了”就是这一偷一笑,笑出了美好友谊,也笑出了甜美的爱情,栗裕也因此爱上了爱吃饼干的小老鼠。成了革命佳话,代代流传。

这虽然是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但这正是他们乐观地面对革命,笑对生活的体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他们没有退缩,精神没有低迷,他们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保持一种昂扬的斗志,振奋的精神,以热爱生活的美好姿态,引领着人们去生活,去战斗。因为他们知道,革命就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所以在革命的过程之中,更要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美好,革命的浪漫,让所有的人都在革命情怀的引领下,一步步走向美好的革命道路,走向自已美好的生活道路。这也正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不计较得失,友好地与人相处,与人同乐,让所有的人生活在和谐安宁之中,以自已的奉献,带来美好的生活,这不正是革命者们正在做和将要彻底做的事情吗?这让劳苦大众看到了革命者光辉的形象,也让他们看到了灿烂的未来,锦绣前程。他们所有的人对革命者充满必胜的信心,这不正是革命者舍已欲求得吗?.

革命中,既有爱情,又有与敌人残酷的斗争,这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生活,这就拉近了人们与革命,让它不成为空中楼阁,而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正是江南革命精神的体现和目的。

革命精神,流露在生活中,流露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流露在江南的小楼中,流露在江南广阔的大地,让人们时能看到,能想到,能体会到。情不随事迁,虽然革命已去,革命者已逝,但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江南,光照千古,至到永远。

【篇五:永恒的江南革命精神】

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洪老师组织我们去参观水西的新四军纪念馆。

步入新四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别致,气势雄伟的主体展馆。根据导游介绍:这个展馆是由设计师张雷设计的,由设计造型上我们能够看出“N4A”,实在是独特!纪念馆的大厅内屹立着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的全身铜像。看到他们的铜身像,就可以想到当年他们是多么的英姿飒爽。为了人民的和平,为了民族的未来,他们建立根据地,只为保护人民,让人民有个辛福美满的生活。再深入展厅,整个展览大厅内,以照片、实物、图表、电子模型等展品,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新四军江南部队在陈毅、张鼎臣、粟裕的率领下,深入苏南敌后,开创和发展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历程。

在一楼的展厅内,我们看到了一排的照片,而导游主要给我们介绍了三位著名的革命人物:王必成,叶飞,陶勇。其中陶勇曾被人们誉为“拼命三郎”,与其他两位并称为第三野战军的三员“虎将”,但他的真名并不是陶勇,而是张道庸,是陈毅司令为其改名,取道庸的谐音,而他也不负众望,在战场上勇猛无敌!虽然他们已经为国牺牲,但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是永存的!

由于我们去的时机并不是太好,只能遗憾的参观一楼,而二楼和三楼就和我们失之交臂了。出了展厅,我们都看见了一架飞机,虽没有近距离的去看,有点惋惜,但还是很兴奋!接着导游又带我们去了遗存下来的根据地旧址。

在那里,我们见到了陈毅留下的办公地,简单却不失认真。而这里不仅仅是陈毅将军的办公地,同时也是他的新婚之地。在这里,导游向我们陈述了,在新婚之夜,陈毅做的一首诗《佳期》:“烛影摇红喜可知,催妆为赋小乔诗。同心能偿深疑梦,注目相看不语时。一笑艰难成往事,共盟奋勉记佳期。百年一吻叮咛后,明月为窥正夜迟。”张茜从此陪伴陈毅终生,历经诸多曲折与艰难,忠贞不渝。

过六角亭,拾级而下,便是“碑廊”。它临池而建,黑瓦飞檐,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廊壁上镶嵌着52位新四军老战士的题词、书法作品。在中间,还有陈毅和张茜的铜身像,一直一直守护着江南水西!出了碑廊,便能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王必成将军的题词:“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由此可见,江南水西根据地的重要性。

到这里,参观结束了,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建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经过情况及浴血奋战等有关事迹,我们更是深切感受到陈毅、粟裕同志带领新四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创下光辉业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的革命才会取得不断胜利。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让江南新四军英勇善战、百折不挠、特别能战斗、永不言败的精气神代代相传,让江南革命精神成为永恒!

【篇六:军民情,水西魂】

历史画卷瑰丽长虹,无数百姓在这雄伟的画卷时挥血汗。当然也少不了那些为人铭记,为历史铭记的时代英雄们的点晴之笔,时代英雄与百姓间深厚的情谊,更是让这画卷有了生命气息。

八月一日,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瞻仰新四军纪念馆,纪念馆位于溧阳市前马水西村,成立于1939年,当时陈毅将军照着毛主席的指示,建立了茅山革命根据地,准备东进,在此期间,新四军与当地的百姓友好相处,到处都洋溢着军民间深深的鱼水之情。

进入新四军纪念馆,看到馆内陈列着的以前诸位将军使用过的望远镜,手枪等物品,它们在刚毅中带着些许沧桑,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那些战斗的场面,战士们浴血奋战,毫不畏惧,有着誓死卫家的决心。

王必成将军说:“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革命根据地,了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茅山根据地在那时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磨灭的贡献,馆内陈列的照片,题字,都让我们看到了战士的豪情。看着这些,我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谢那些可亲可敬的前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和平的生活。

尽管那些前人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苦,不怕累地去拼搏,感谢江南的革命精神,他们的精神永远在江南大地流传。

【篇七:新四军在江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一个中国人听到这首激动人心的歌,都会被这慷慨激昂的曲调和振奋人心的歌词所震撼。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生在江南!

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挥之不去亦在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新四军。

铮铮铁骨都凝固成座座坚固的铜像,一阵阵狂风暴雨的洗礼,浮尘复归大地,很多残花纷纷跌落,却磨不掉新四军英雄坚忍不拔的气慨,雨水冲刷掉他们身上的尘土,却冲刷不了他们身上流下的鲜血,那鲜血早已与铜像融为一体,那铜像是他们生命的延续,风吹不走,雨洗不净,无论狂风骤雨,还是晴空万里,他们都屹立在那里,不远不近。

正如席慕容所说:“生命里所有残缺的部分,原来是一本完整的自传里不可或缺的内容。”新四军战士在自传中写下了一篇完美的篇章,也为美丽的江南增添更美的历史景观。

走进新四军纪念馆,不是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气氛,而是好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般,仿佛一幕幕战争的场面在眼前重演,雷鸣般的炮声将尘土炸起,瞬间灰飞烟灭,血肉模糊,倒下一批又一批的新四军,心里的痛油然而生。令我肃然起敬,突然传来的是抗战胜利的喜讯,心中的痛隐隐散去,擦干眼泪,仿佛也在同战士们欢呼。我的内心随着金色的碑文波澜起伏。金色的碑文深深地刻在石碑上,而战士们的模样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在我心中,从此竖起一座纪念碑,比铜还坚固,比巍巍的宫殿还高,无论是暴雨,无论是午夜的狂风,还是绵绵的岁月,都不能摧毁它!

【篇八:新四军在江南】

成功从志中来,一个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中,自然无法获得成功,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战中从容不迫,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终撼卫国颜。

不管是谁,都要有志向,好男儿志在四方,而曾经,就有一群铁血色的生命之花!

如今他们的沉睡着,在充满豪情与柔美的江南,静静的站定在新四军纪念馆前,脑中顿时“轰”的一声炸响,那是沉睡的战士。他们抖落身上的尘埃,踏着沉稳的步伐向我走来,我似乎听见了金鼓齐鸣,战号齐响,他们气宇轩昂,周身绕着无畏的气息,他们迫不及待的在我脑中苏醒,重现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面。

那是李一氓威震江南的雄姿,那是王必成冲锋陷阵的飒爽,那是黄继光舍生忘死的豪情,还有那千千万万在革命征途中倒下的士兵!他们用血肉筑长城,用筋骨架起桥梁,让无数的后来人踩着他们沐浴着同伴的鲜血,肩负着祖国的期望,他们忘记了疼痛,忘记了退却,忘记了家人,他们只记得自已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郞!

最终,他们累了,倒下了,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睡在纯净,缱绻的江南,静静的,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为这些沉睡在江南的勇士默哀,他们坚韧的品质流于每一个江南人的心中,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新四军,他们不仅仅存于江南,也久久印在了我的心中。

【篇九:新四军在江南】

战火熊熊见天昏,铁血刀锋断军魂,三九威楼平地起,陈栗威名震乾坤。

小时候,月光下,看风中低语的古树,看树叶飘落河中,看着苔暗侵石阶,看夜鸟呓巢穴,听着时间逝去的声音,品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体会夏日的夜晚独有的寂静,听着老一辈人说着新四军的故事。

自小出生于江南,听遍了老一辈人的故事,唯独“新四军”令我难以忘怀,或许是因为离家五米就矗立着一座新四军纪念馆吧!记忆中的新四军纪念馆呈现出一片古朴而苍桑的景象,大理石制作的大门散发着庄严的韵味,走进里面,望见的是一条迂回的走廊,在走廊的墙壁上,雕刻着的是五十二位老战士的字画,从字体的铿锵有力与画风的奔放不羁中,似乎体会到了不驱日军不罢休的豪情壮志。如今新馆已经建成,因为受政府的重视,此处已被开发为红色旅游基地。当我再一次踏进此处时,庄严感与神圣似乎并未因开发而消失,反而愈发的强烈,望着门前“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八个大鲜红的大字,不油得吟诵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溅轩辕”当我走进大厅,望着两位为抗日面奋斗的英雄雕像时,望着他们坚定的眼神,我的精神为之振奋,这才是真正的“铁血军魂”在他们的身后,有“威震江南,功在民族”八个大字,正是因为们,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走过一条条小径,望着一张张充满历史岁月的照片,似乎融入他们之中,我望见了战场上厮杀的场面,听见了炮火与冲锋号的炸响,望着那一张张为了民族生存而拼搏的脸庞,不觉叹道:“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他们是真正的战士,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国家的希望而敢于奉献自身,我为他们肃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流风疾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如今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用着全新的物品,还有谁能记得这是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今,我们浑浑噩噩的学习,生活,又怎么对的起烈士英雄们的付出?努力学习吧!新四军的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新四军的军魂,永远在我们的身边飘荡。新四军在江南永存。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篇十:新四军在江南】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儿时常听见爷爷的收音机中放着震撼人心的歌曲,心中不免对“军人”这样一类人有了一种崇敬之意。

记得在我二、三岁时,村上突然很热闹,爷爷拉着我出门,我问爷爷:“我们去哪儿啊?”爷爷说:“村上来了一位烈士!”于是便带着我一起去到村口的槐花树下站着。

炎热的天气,太阳就这么烘着大地,知了也不禁烦躁地“知了,知了”乱叫,大家的脸上都是豆粒般大的汗珠,但是谁也没有要走的意思。

“来了,来了”不知是谁喊叫了一声,大家都自觉地排在了马路两边,庄严地看着那个装有烈士尸体的棺材,现场没了刚才的那份吵闹,连知了也不叫了,槐花垂下了头,散发出幽香,来迎接这位年轻的为这片乐土牺牲了自已生命的烈士。

以前还会有人为这位烈士献上鲜花,但如今随着家乡的发展,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所以也没有人再替他送花了,可是不久前我回去,却意外地发现家乡那位烈士的墓旁多了几棵松树,爷爷说那是它自已长起来。

我知道他一直都在,一直在守卫着我的家乡。或许他幻化成一阵清风一吹拂路边的油菜花,或许他幻化成一缕阳光普照大地。

他是新四军的一员,他在这儿守护着我的家乡,我相信新四军的其他成员也一定和他一样在江南的其他地方守卫着别人的家乡,他们是最忠诚的士兵。生前,他们为了保卫江南这片土地,与敌人殊死搏斗,浴血奋战。死后,他们的灵魂继续代替他们的肉身,守卫江南。

事隔多年,爷爷的收音机已因为多年不用而坏了,但那首歌依然在耳畔流连,“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篇十一:新四军在江南】

茅山抗日根据地在龙门村,有姓赵的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长。一个晚上,咚咚的敲门声打破了村里的宁静,父亲打开了门,一个将死的士兵拼着最后的力气,递上了一封信,留下了唯一的句话“信信……一定要交到新四军的手上。”父亲颤抖着打开了信,信上赫然写着鬼子进山抢粮的时间和地点,这个侦察兵冒死送来了消息,为的是让部队能抓住这个良机,一举歼灭茅山地区活动的鬼子,父亲顿时明白了事情的紧迫性。茅山地区的和平也许就决定于这封小小的鸡毛信了。而这么重要的信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了新四军军部,老赵看上了人小鬼大的海娃,海娃早就十分憎恨鬼子了,他们胡作非为,欺压百姓,让茅山一带了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他毅然绝然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的深夜,苇塘里只有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鬼子们是紧紧藏到窗里躲避到炮楼里去了,苇子还是那很狠狠地往处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一路上,海娃小心翼翼,可是鬼子就好像提前知道一样,海娃遭遇了鬼子。他急中生智,将信藏在羊的尾巴下,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还逼他带他们去龙门村,海娃心中自是不愿意,他想到“好汉不吃眼前亏”,就假装投降,跟着他们走了。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逃走了。

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发现并被抓住了,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海娃把他们带到龙门村,这时敌人才发现自已中计了,打伤了海娃的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侯,新四军赶来搭救,全歼灭了敌人。海娃完成送信的任务牺牲了,新四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司令。

才12岁的海娃,为了家里的亲人,为了乡里的平静。为了部队的计划。为了早日把鬼子从茅山地区赶回他们的老家,毅然选择了暴露自己,给部队指引方向,他们幼小的生命,换来了鬼子的全歼,换来了久违的和平。

多少年后,在他倒下的地方,一片旺盛的芦苇生长了出来。

迎着阳光,吹着和风,后人看到这儿美里的风景,又是否会记忆起今天的一切,原来是那些像海娃这样的为了祖国甘愿牺牲一切的人儿换来的。

如今的中国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这是多少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用成绩来回报他们,用实力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行动吧!我们肯定会赢得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篇十二:新四军在江南】

有一些事情是难以忘怀的,有一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绮丽峻绝的黄山,还是沉静秀美的西湖,都无法与我心中的革命圣地水西村相比。她给我的是一份庄严、敬仰和亲切。

水西村,地处茅山山脉南麓的竹箦镇,距溧阳城1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边缘地带。这里丘岭起伏、山岗连绵,水网纵横、沟河成渠。她虽然偏僻,但自古富庶,常有大户人家在此落脚,繁衍生息。

暑假学校组织我们文学社的学生去参观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那天我学到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

然后回家我就上网查了有关历史资料,我想了解那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

1938年6月,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支队与先前到达苏南敌后的粟裕先遣支队在溧阳竹箦桥会师。随后,张鼎丞率新四军第二支队进驻苏皖地区。11月,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驻进水西村,司令部就设在李家祠堂。

1939年8月14日,新四军军部为了加强对已挺进苏南的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的统一领导,电呈国民党第三战区:“本军第一、二两支队活动地区毗连,为便利作战及在战斗战役中配合行动以收协助之效,故将二支队暂归一支队陈司令指挥”。17日第三战区应予照准。11月7日,新四军在水西村举行的十月革命节纪念大会上,陈毅、粟裕以江南指挥部正、副指挥名义发表讲话,正式宣布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遵照党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在与敌、伪、顽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创建了以茅山地区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把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茅山抗日根据地背依长江,雄踞江南,屏障江淮,拱卫浙皖,部队从初入江南时的4000人扩大到1.5万人。1940年6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奉命率主力渡江北上。

短短的19个月,广大新四军指战员在水西村期间,与当地群众同甘共苦、共仇敌忾,建立了鱼水情深的友谊,水西村的一草一木都经历了与日寇鏖战的烽火硝烟。新四军将士们一个个传奇的故事、陈毅与张茜浪漫的革命爱情,在水西村乃至整个茅山一带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广泛流传。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丰功伟绩,己成为历史的丰碑,彪炳史册;水西村一个江南普通的村庄,从这里却走出了陈毅元帅、粟裕大将、还有上百位将军以及众多的共和国建设的栋梁,从而造就了威震江南,功在民族的辉煌。王必成将军曾回忆说:“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

“当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将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清明节,遵照粟裕生前遗愿,他的部分骨灰在家人的护送下,撒在了水西村。

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新展览馆以纪念碑的现代抽象,解读新四军的文化符号,通过运筹帷幄、疆场烽火、风雨同舟、民族忠魂、华夏脊梁等篇章,展现了当年新四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场面。在旧址原李家祠堂陈列馆内,后厅两厢的右室是当年陈毅的住处,按原状布置。从1938年11月到1940年6月,陈毅同志大部分时间在这里住宿和办公,许多重要会议在此举行,1940年春末,他与张茜同志在这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墙上挂着一幅他俩在水西村外散步时的合影。左室有阁楼,当年是粟裕同志的住处,卧室前面的天井左侧,现在埋有他的骨灰,墓碑上是溧阳县人民政府缮刻的碑文:“1984年4月25日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于此”。

弹指几十年,悠悠水西情,言不尽,思更亲。如今的水西村,已经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水西,我心中的丰碑!水西,我永久的向往!同时新四军的精神时刻!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