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文网收录的范文作文遇上生活,曾听过一个笑话:一个人在写论文之时,正开着维基百科的主页准备搜索资料。他顺手拿起旁边泡好的茶,于是&mdash.....下面随小编来详细看看遇上生活吧。
曾听过一个笑话:一个人在写论文之时,正开着维基百科的主页准备搜索资料。他顺手拿起旁边泡好的茶,于是——他决定在维基百科上搜索有关茶叶、茶多酚、如何泡茶等词条。
如此之现象在这个可爱又可憎的21世纪实在是太普遍了。醒来第一件事是什么?可不是刷牙洗脸吃早饭,是在睡眼惺忪之时摸摸被电充满了的手机,按下开机键。八点醒的你我,说不定得和热乎的手机一起赖床到太阳晒屁股。
碎片化生活,与移动互联网,密不可分。
如果回到第一代iphone还没发布的2007年之前,回忆一下你每天都在干什么?睡前的我每天都会在不刺眼的夜灯之下看《东周列国志》、听FM101、7、公交车上无聊的我看着路上的风景与人物。那时候我父母的诺基亚手机有最基本的推箱子游戏,通关之后就觉得索然无味。
可等我在高中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之后完全不同了。在人人都低头看手机的地铁上,我不用两眼放空忍受那份寂寞了;在喧闹的南京路上,我可以戴着耳机听音乐沉浸于属于我自己的世界中了;在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只想放松自己之时,可以直接通过QQ和朋友们聊聊天了。任何原本无用的碎片化时间,都被我们一份份利用起来,无论是看新闻、听音乐,或是背单词、刷知乎,似乎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了。那为什么,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对碎片化生活如此抵制,如此抗拒呢?
原因就在于这个“碎”字。
生活与知识都有两个维度——广度与深度。在碎片化的趋势下,人们无一例外扩宽了自己的广度。音乐、新闻、B站、篮球,你无不涉猎,似乎无所不知。但时间可是有限的。你如老话里的啄木鸟一样把整片森林的树皮全给蹭了一遍,满心欢喜地发现这片森林里一只害虫都没有,殊不知害虫统统躲在树干里,你一个都没发现。拓宽广度的代价就是牺牲深度,无不涉猎的同时就是什么都不精。你好像真的知道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的原因,你好像真的知道叙利亚战乱里深层次的宗教斗争,你好像真的知道勇士骑士之间每一场决赛的每一分每一秒,你好像更了解马蓉宋喆前不久还被抓了起来。
然而你真正懂什么吗?不过是知道如“孔子是儒家学派,詹姆斯是NBA第一人”罢了。假若有人问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乐”的读音,大概你都不知道;假若别人提起詹姆斯·哈登,伪球迷甚至还会跟着说“我知道,我知道!就是NBA第一人,现在在骑士的那个詹姆斯对吧!”
生活里碎的还不止这些。你小时候原本养成的长时间专注于学习的好习惯,可能也碎了吧。你设置的特别关心会突然“震”你一下,你会开心地和他/她聊天。你无聊了准备休息五分钟看看知乎上有什么精华内容,结果发现一看就过了半小时。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太多太多原本你所接触不到的东西,你所会被吸引过去的东西,除非你是有着明确目标,有很强的自制力的人,你绝对做不到不为作业旁的手机所动,心里总是痒痒的。因而你会发现,原本你所计划的任务,都全被你那颗痒痒的心给捣乱了。
说了这么多,你会发现碎片化并不是如毒品那般百害而无一益的东西。相反,在无用之时碎片化的阅读与社交反而是一件益处。然而过度的碎片化却会导致各种弊处,不仅打破了你原本所计划的内容,拖延症也应运而生,成了你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甚者,你会由于你“懂得多”而沾沾自喜,却不知自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导致负面影响,碎片化的生活也就越来越弊大于利,被人们视作为一个略为贬义的词语。
凡事都要掌握个度。如果你能清晰地分配好自己的碎片化时间,给自己在需要专注于某事物之时提供足够的自制力,同时在放松之时随意浏览一些兴趣之物,显然利大于弊。
生活不止简单乏味的一种,你可以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也可以遇上完整化的生活。选择权在你我的手中,我选择遇上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