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敏(广东海洋大学)
一 “Post-MOOC"时期孕育SPOC诞生
MOOC,是英文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又称MOOC或MOOCs,是一种参与者分布在各地,课程材料分布于网络之中的,通过主题或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将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和教师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模式。
MOOC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大量的在线课程学习新样式的涌现,如SPOC、MOO、DOCC、MOOR、PMOOC、DLMOOC、Mo-biMOOC等等,成为了MOOC家族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MOOC也随之进入“Post-MOOC”时期。
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布朗于2013年7月.30日在他的篇名为“Moving into the Post-MOOC Era”的博文中提出的。他认为,MOOC仅代表在线教育的初始形态,而现在好多方面都出现新动向和发生变化,我们已处在“Post-MOOC”时期。这些新动向和变化包括:教学方式正由xMOOCs的完全自主在线学习向混合学习、翻转课堂、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转变;MOOC的三大主流平台的功能相对简单,不能满足实践需要,需作相应的调整;一些Coursera合作院校已开始考虑授予学分认证和学分互认等事宜。
“Post-MOOC”时期出现的在线课程学习新样式,是基于MOOC的启发和针对MOOC的不足而创建的新样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MOOC确独有优势,亦有如中途退课率高、教学模式单一、学习终端设备单一、教育理念突破不大等不足。基于此,开发商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新样式:针对中途退课率高设计了SPOC;针对教学模式单一设计了Meta-MOOC、DLMOOC、BOOC;针对终端设备单一设计了MobiMOOC;在突破教学理念层面设计了DOCC、PMOOC、MOOR。实际上,这些新样式都是重新整合MOOC的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和课程(Course)四大特征,及与之对应的小规模( Small)、不开放( Private)、线下(Offline)和讲座(Lec-ture)的特征,而建构的样式。 二SPOC及其优势 SPOC是英语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的简写,译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该概念最早由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其理念是为更好发挥MOOC的潜能,让MOOC资源可以应用于单一学校,甚至是班级这样的小规模用户群。其目标是实现MOOC与校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教学质量。其基本形式是在传统校园课堂的基础上,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在线论坛和在线评价等功能辅助课堂教学。哄基本流程是教师把视频材料当作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在线监督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知识吸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实体课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可见,SPOC是将MOOC与校园课堂教学(“MOOC+ Class-room”)相结合的,一种小型的、私有的、在线的混合教学模式。
SPOC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诠释了如何将MOOC与校园课程教学的结合问题。其在发挥MOOC课程低成本、高效率、易普及、开放、包容、易于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等特点的同时,吸收了线下课堂在团队合作、个性化指导方面无可替代的优势,显著提升了校园课程教学质量。
SPOC的另一价值在于重新定义的教师的作用。其既不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像MOOC那样过于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主导功能的发挥。SPOC使教师从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观望者,转变为对学生线上与线下学习的监督者,指导者,既保障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保障了教师功能的发挥,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SPOC还使在线学习跳出了复制课堂课程的阶段,创造出一些更为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比起单纯的MOOC,它能为学生提供更完整的教育经历,且通过限定课程的准人条件和规模,能为学术水平相当的学生定制课程,提供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和个性化指导。
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SPOC还能将如小组讨论、师生间与学生彼此间面对面交流和学生汇报等不能在MOOC中运用好的教学方式,灵活穿插于SPOC模式中,引导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深入讨论,翻转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的综合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而增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1世纪,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也致力于探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适应这种需要。SPOC正是这种需要的产物,正如哈佛大学罗伯特·卢教授所认为的那样,像SPOC这种更加灵活和精致的课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进化”,其亦不可避免的对影响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下文同)的教学改革。 三SPOC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对思政课教学理念转变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思政课教学改革沿着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和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路径展开。在很长时间里,以前者为主导。其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注重教师“教法”,关注“知识世界”,注重传递“是什么”。其优点是教师主导功能发挥确保了思政课教育的思想性、科学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但这一改革较少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较少关注“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轻视学生“学”的方式,忽视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失去了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随着“05方案”实施,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主导。其强调学生主体性,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管理者;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设计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进行。这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和心理特征,但忽视了教师主导功能的发挥,易偏离教学目标要求,思政课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难以保障。
两种理念所建构的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发新的教改探索思路是建构一种融合两种教学模式优点的,既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又注重发挥教师主导功能的模式。SPOC正好契合了这一思路。它将以教师“教”为中心理念改革为以教师“教”为主导,同时又融进MOOC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理念;它的实践有效性也充分证明,这一理念确实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和心理特征。因此,思政课应以此为鉴,转变教学理念,重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能最大化。
(二)对思政课教师的影响
SPOC重新定义了教师的功能,使其从过去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对学生线上与线下学习的监督者、指导者;也使教师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SPOC对思政课教师更大的影响是在备课与教学方式上。备课方面,内容增加了整合资料,制作和完善“微课”;教学方式上,从“灌输式”转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讨论式、谈话式、汇报式。不过,更大的影响还在于大量增加了课堂外教学活动的比重。由于大量的学习内容放到了“微课”里,由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大量增加了课堂外教学活动的比重,需要教师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来指导和监督学生在线学习。
SPOC对教师个人能力的影响表现为: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来完成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整合大量的材料并转化为教学内容,细粒度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数据并归纳出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不断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知识,建立话语权威,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分辩能力来获取知识和过滤信息。
(三)对学生的影响
SPOC对学生的影响表现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且这种参与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参与,是除了参与学习和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外,还要向教师提供资料,提供新技能,帮助教师完善“微课”。
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完成学习,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自觉的完成“微课”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实体课堂的讨论。线上学习方式也从个体方式转向团队与个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SPOC对学生能力的影响表现为:引入“微课”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知识的创新和提供新技术,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自主学习空间的增加,要求学生自己制定和实施学习计划、中途调整、自我激励和评估,自觉、诚信的完成自主学习,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参与学习、知识创新和建构,参与在线和实体课讨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参与能力,尤其是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参与意识来发挥参与式教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