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学生现状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摘要对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专升本”学生的调研显示,学生对“专升本”专业设置普遍感到满意,且反映专科阶段所学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关系密切,表明“专升本”招生专业就近的原则得到体现。同时调研还表明,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呈现出实用性、多元性等特点。依据调研情况,学校应坚定人才培养方向,改革专业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加大选修课比重,增强“专升本”教育的活力。

关键词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工商管理;满意度

作者:赵伯庄,李萍(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101)

一、调研背景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从2003年开始招收“专升本”学生,现已有毕业生1000余人,在校生400多人。在强大的社会需求及北京市“专升本”政策的推动下,北京市高等院校“专升本”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专升本”教学工作也随之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和思考。首先,在生源方面,一方面“专升本”学生来自十几所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在原来学校所学专业课程不完全相同,有些还差别较大;另一方面“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就在一线工作岗位接受过训练,而且身边多数同学都已就业,因此他们与在校本科学生相比,具有很强的职业意识。在学生个体方面,“专升本”学生大都是在专科学习期间的“尖子生”或学生干部,一方面表现为个体学习欲望较强且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但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团队合作意识不足。其次,“专升本”学生普遍存在学生基础课比较薄弱的现象。“专升本”学生来自十几所高职院校,各推荐院校尽管本着专业相近的原则,但其专业和课程设置又各有特色,学生专业基础不同,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很难整齐划一;“专升本”及高职高专阶段某些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难免有重复。为全面了解工商管理“专升本”学生现状及学生满意度,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课题组在北京联合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09级“专升本”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专科与本科专业近似度

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与现工商管理专业的近似程度”问题,4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关系”,26%的学生认为“关系比较密切”,22%的学生认为“关系密切”。调查表明,“专升本”招生专业就近的原则得到了体现。就专科学生进入“专升本”学习的目的看,列在第一位的是“提高学历层次”,占65%;其后分别是“有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机会难得”和“缓解就业压力”。

(二)学生对专业设置的满意度

从调研结果看,对于“专业设置满意度”,有58%的学生“基本满意”,16%为“满意”,6%为“很满意”;在对现有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的问题上,有47%的学生希望“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减少课堂教学”;在对本、专科重复开设的“专业课程”的看法上,有50%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重复学习,可在开课前进行该专业课程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可以免修并记相应的学分”,但是也有31%的学生仍然认为“有必要”,其主要原因是“本科阶段的学习能有新收获”、“很多内容已经忘记”。

(三)“专升本”学生的学习态度

对于“专升本”学生的学习态度,呈现出实用性、多元性、目的性较强的特点,如图1所示。调研还表明,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主要集中于英语、高等数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图1专升本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四)“专升本”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活动的情况

科技竞赛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具有重要作用。有77%的学生对该项活动表示了较高的兴趣,认为科技竞赛有助于专业发展及就业,但仍有23%的学生不参加科技竞赛活动。

(五)有关“专业资格等级考试证书”情况

有46%的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取得过相关的专业资格等级考试证书;在没有取得证书的学生中,有34%的学生表示“在本科学习阶段有计划取得相关专业资格等级考试证书”。

(六)“专升本”学生就业去向

就“专升本”学生就业去向、考研原因及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等调研结果表明:本科阶段毕业后,学生的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图2显示;对于考研的原因,57%的学生选择“缓解过大的就业压力”,37%的学生选择“增强竞争力,为未来增加筹码”;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考虑的前三位因素依次是:工作岗位、单位前景和学习与培训机会。

图2专升本学生就业去向

三、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建设

(一)人才培养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将高职“专升本”教育纳入职业教育范畴,建立不同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树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与人沟通协调能力,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实际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人才。

(二)专业方向模块化

经过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的调查,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就业岗位类型包括:行政与业务管理类、财务管理类、市场营销类、市场调研类、金融保险类、政府基层公务员类。主要面向工商企业行政助理、商务助理、会计、出纳、市场销售代表、市场策划、市场拓展、市场督导、银行证券业务员等岗位和政府基层公务员岗位。按照工商管理专业方向设置模块,结合市场需求及学生原有专业,突出职业应用性,设置新的专业方向,如服务营销模块、文化产业管理、物流管理模块、连锁经营模块等。

(三)加大选修课比重,增强“专升本”教育活力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反映了统一化与个性化的关系。选修课内容强调跨学科,课程设置必须灵活多样,同时要注重学科渗透,增加选修课开课门数,给学生以自由选课的余地,满足“专升本”学生适应社会及发展自我的多样需求。选修课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知识量、知识结构、岗位需要和个人对职业发展的预期自主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实际工作的需要,跨学校跨专业自主选修课程,充分体现教、学、用三者之间的融合与统一,使“专升本”教育充满活力。

(四)因材施教,课程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推陈出新

“专升本”教育要切实为“专升本”学生的发展服务,首先就要从他们的各种需求出发,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专升本”教育课程的设置要立足于“专升本”学生发展,注重实用性,强调针对性。也就是说,课程设置既要体现“专升本”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又要考虑“专升本”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考虑“专升本”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又要考虑“专升本”学生生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分量,更要侧重于“专升本”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课堂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建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增加实践能力考核,通过考核与评价切实能评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引入能有效反映职业能力的技术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推进顶岗实习环节;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科学评价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