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关于社区门诊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共3篇)

社区门诊也是现在医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了,所以也是有很多人都特别喜欢这门课程的,但是现在社区门诊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就整理了关于社区门诊的相关论文来供大家欣赏借鉴。

第1篇:社区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方法分析

孙振波,孟庆钰,吴颖(北京市顺义区第三医院药剂科,北京101301)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方法。方法:随机调查本社区门诊开具的处方,一共有8000张,整理并统计全部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出不合理用药处方数量,并将其进行归类,而后针对这些问题做分析和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不合理用药方法是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用药重复、用法和用量不合理、诊断与用药不符、使用禁忌类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不明显。每种所占比例0.31%、3.65%、1.26%、1.51%、0.06%、1.18%。结论:社区门诊处方用药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法,应该强化日常处方的点评工作,查找原因,监督不合理用药行为,强化社区医院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社区患者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社区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方法;分析

随着我国对医疗公共服务事业越来越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越来越完善。该机构针对社区中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的基础医疗服务,预防、康复和健康保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增多,功能也越来越齐全,更多居民愿意到该机构购买处方来药物,此机构中临床用药则越来越多,几种不同药物综合一起使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就存在着药物乱用以及不合理用药的风险[1]。本文就社区门诊中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方法进行调查,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随机调查本社区门诊开具的处方,一共有8000张,时间范围是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这些处方是在社区医院的在职全科医生所开具。

1.2方法整理并统计全部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出不合理用药处方数量,并将其进行归类,而后针对这些问题做分析和评价[2]。

1.3观察指标参考标准:药品说明书、第17版的《新编药物学》、(2012版本)《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pagenumber_ebook=92,pagenumber_book=88±s,(n)表示计数资料中的例数、(%)表示百分数。

2结果

此次一共调查了8000张处方,发现其中有638张存在不合理用药方法的处方,总体占比是7.975%;存在的主要不合理用药方法是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用药重复、用法和用量不合理、诊断与用药不符、使用禁忌类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不明显。每种所占比例0.31%、3.65%、1.26%、1.51%、0.06%、1.18%。详见表1。

3讨论

社区医院主要服务群体以及对象有妇女、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贫困居民,提供的服务内容有健康宣传教育、康复理疗、疾病预防、医疗服务等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服务比较常见,社区医疗服务中处方用药的合理和安全有在促进居民群众健康改善和减少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此次调查分析中,发现本社区医院门诊处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方法,主要有几大方面,下面内容做具体阐述:

3.1处方中存在药物配伍禁忌问题比如说,处方中使用的药物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头孢呋辛钠注射液,这种药物混合使用存在着禁忌,不可同瓶滴注。糖皮质激素很可能将抗菌药物使用早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这就可能丧失最佳的处置时间。例如,门诊诊断为支气管炎,开出的处方药物由于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枸橼酸喷托维林片、咳特灵胶囊。这些药物中起到镇咳作用的是喷托维林、咳特灵,比较适合治疗无痰的干咳。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有利于痰液变得稀释,进而咳出,最好避免与镇咳类药物服务,以此来避免痰液把气道堵塞。

3.2药物为禁忌类比如,门诊诊断结果患者是痛风类关炎的急性发作,处方药物含有别嘌醇缓释胶囊。治疗这种疾病时,先要在短时间控制住炎症,进而促使症状缓解。但是别嘌醇缓释胶囊的主要功效是降低尿酸,不具备抗炎和止痛功效,还可能提高该病加重的风险,一般是在炎症缓解的两周之后,才能使用该种药物。存在这种不合理用药方法的处方虽然不多,但是导致问题的比较严重,应当加强重视。

3.3功效相同中成药的重复用药门诊处方中,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患者,医生给开具的处方包括连花清瘟颗粒,蓝芩口服液,牛黄清火丸,属于严重的重复用药,三个中成药清热泻火作用加到一起,或出现大于疾病本身的不良反应。患者服药一天后,出现腹泻,病情加重,作为药师给出的建议是停止服药。

3.4抗菌素使用缺少明显指征门诊处方应用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真菌感染性的口角炎,虽然该药物是抗菌类药物,但是针对真菌的效果不明显,主要针对细菌性感染。通风性关节炎,门诊处方给予头孢呋辛钠注射、头孢分散片治疗,这种疾病是因为某种疾病所引起的炎性反应,并不具备抗生素应用的明显指征。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处方含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该类疾病的引发原因是病毒,如果怀疑有合并细菌感染,应该做药敏试验,依据结果指导门诊用药,不能直接应用细菌类抗生素[3]。

3.5不合理的用法、用量治疗胃炎疾病的门诊处方,药物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3次/天,10mg/次。治疗骨关节炎的门诊处方,药物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3次/天,75mg/次。这两种药物的持续时间都很长,所以说每天使用的次数过多,每天服用1次或者2次即可。如果药物过量的化,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不良反应[4]。

3.6用药重复门诊诊断结果是上呼吸道感染,处方药物有氨麻美敏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氨加黄敏口服液。氨加黄敏类药物中已经具备了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成分,可能会出现叠加不良反应情况。

综上所述,社区门诊处方用药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法,应该强化日常处方的点评工作,查找原因,监督不合理用药行为,强化社区医院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社区患者用药安全性。

第2篇:社区门诊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盼、王雪松、徐静

【摘要】目的探讨白纸坊社区门诊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性抽样,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前来该门诊就诊的患者1700例,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化验检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700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有255例,占比15.00%,其中男性患者有18.70%,女性患者有12.87%,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饮酒、高血压、慢性肾病、血脂异常、向心型肥胖、BMI指数偏高等方面均为该病的危险因素,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警惕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维持BMI、血脂和血压才能做到有效防治高尿酸血症。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社区;门诊;现状;影响因素

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相关性疾病之一,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升高的趋势[1]。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生化基础,而且和血压、血糖、身体质量指数、血脂等多种因素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有相关性[2]。因此该研究为了探讨白纸坊社区门诊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前来该门诊就诊的患者170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该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性抽样,选取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5个站门诊中18~80岁就诊患者1800例,最终实际完成调查人数1700例,完成率94.44%。所有患者均符合《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上指出的对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3],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排除可知继发因素引起的高尿酸血症者;未完成问卷者。

1.2方法

(1)问卷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师在门诊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食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用药情况及家族史等。(2)体格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身高、体质量测量时脱去外衣和鞋帽。血压测量采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被测者测量前静坐5min后,测量三次,取后两次读数的平均值。(3)化验检查:抽血前一晚禁食12h,清晨空腹。坐式抽取静脉血后2h内离心提取血清。测量指标包括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等。所有实验室指标测定均在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化验室内完成。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二次录入方式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不同性别、年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高尿酸血症与各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700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有255例,占比15.00%,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随BMI指数的增加,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饮酒、高血压、慢性肾病、血脂异常、向心型肥胖、BMI指数偏高等方面均为该病的危险因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高尿酸血症主要由尿酸排泄障碍和(或)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血尿酸的升高,可引起心、脑、肾等多脏器的疾病[4]。相关研究显示[5],高尿酸血症现已成为全球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高尿酸血症比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在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方面更为显著。据相关研究报道[6-7],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达5.0%~23.5%,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对该疾病的早控制、早预防尤为重要。而该次结合社区自身工作经验,发现我们对白纸坊地区就诊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基础情况缺乏了解,导致医务人员对高尿酸血症的关注度较低,对其影响因素缺乏思考,对门诊高尿酸血症患者未进行适当、合理的干预。因此以1700例来该门诊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旨在为后期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该次调查研究发现,1700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有255例,占比15.00%,其中男性患者有18.70%,女性患者有12.87%,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饮酒、高血压、慢性肾病、血脂异常、向心型肥胖、BMI指数偏高等方面均为该病的危险因素,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刘晓琳等[8]的研究结果相近,在刘晓琳的研究中,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选取9294名该地区的常住居民,其患病率为15.54%,其中男性约为18.83%,明显高于女性的13.64%,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患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肾病、超重和肥胖以及向心性肥胖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均提示应重视代谢综合征对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做到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该社区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高,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与性别、饮酒、高血压、慢性肾病、血脂异常、向心型肥胖、BMI指数偏高等具有相关性,应注重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有效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到有效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发展。

第3篇:湿疹社区门诊的中医证治情况分析

周小平、宋书仪、林洁、白文海、林秋松

摘要目的:分析湿疹社区门诊的中医证治特点以利于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整理方法及文献比较方法,分析湿疹社区门诊的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结果:湿疹患者的疾病分期与医院皮肤科相似,但以慢性期者较多;湿疹发病多为单一体质,以湿热质患病最高,血瘀质最少;湿疹总体疗效较好。结论:社区门诊较充分体现了湿疹中医综合辨证思路,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湿疹;社区门诊;证治;病历整理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是包括未分类型和分类型湿疹的一类皮肤病的总称[1]。湿疹是皮肤科常见、多发性疾病[2],在社区门诊就诊量中排名前十,婴儿发病者常因湿疹影响按时预防接种。湿疹用中医疗效较好,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3]。我区治疗湿疹社区中医门诊承担着湿疹中医流派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任务,现将近年来的门诊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在南山区三大公立医院所属的社区健康中心建立的湿疹中医门诊,统计7家门诊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门诊就诊信息,收集门诊病例2672例。

研究对象:2672例中有完整四诊记录者共计2013例,包括有完整体质辨识记录1537例。2013例中男855例(42.5%),女1158例(57.5%),男女性别比1:1.32;年龄4个月~76岁,平均(30.9±14.3)岁;病程8d~25年,平均(37.27±43.25)个月。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对病例诊断“湿疹”者,剔除合并有其他皮肤病或患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病历记录须包括现病史和既往诊治情况、查体资料、舌苔、脉象,不符合条件者排除。

方法:①病历整理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整理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查阅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检索,查询近2年所有门诊检索出的“湿疹”病例,再经人工查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剔除不合条件者,查阅并整理、分类、归纳患者病历资料中的诊治情况、四诊资料、体质辨识情况信息。②证素分析:证素即证候要素,包括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共50项[4,5],根据证候-证素-证名的认识规律[6],提取临床病历中证名中的证素进行合并和分类统计,分析证素的分布频次、占比、组合特征,从而客观反映出证候特点。③体质辨识:根据中医基本体质9种体质对湿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7]。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方法,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调查表,回答全部问题后统计结果,根据标准判定患者体质类型,对复诊患者不做体质辨识。

疗效判定标准[8]:①治愈:皮损消退,症状消失;②显效:症状和体征改善≥60%;③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30%~59%;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改善<30%。

统计学方法: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根据病例资料,从2013例病历共提取主要证素13个,其中病性证素8个,病位证素5个。所有证素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湿、脾、热、风、血虚、肺、燥、毒、气虚、胃、阴虚、寒、肾、心,见表1。病位证素皆以在脏为主,病性证素不包括“毒”,但临床辨证提到“毒”者33.93%。

本研究中湿疹发病分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类。从本项统计湿疹的分布情况表现来看由多到少依次为上肢786例>下肢619例>腘窝、肘窝447例>头面部313例>肛周、女阴228例>腰背175例>耳周、口周89例>阴囊77例>乳房47例。其中,湿疹分布表现在>2个部位泛发658例(32.69%);以湿疹发生在四肢部位者占比最高(66.59%),上肢部位以手部掌指侧发生湿疹者为多,下肢以小腿胫前部位者较多。从中医经络分布来看湿疹的发病部位,是以位于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湿疹较多,分别约为1037例(51.52%)和812例(40.34%);其次是手太阴肺经,约为711例(35.32%)。由此可见,中医病位证素与湿疹发病部位的经络脏腑归属明显相关。

湿疹患者体质与主要证素的关系:根据九种体质辨证的结果,1537例湿疹患者中湿热质344例(22.38%),阳虚质229例(14.9%),阴虚质212例(13.79%),气郁质143例(9.3%),痰湿质109例(6.33%),气虚质121例(7.87%),特禀质183例(11.91%),血瘀质94例(6.12%),平和质102例(6.64%)。体质分布与湿疹主要证素分布关系,见表2。

本项统计湿疹患者多数为单一体质,与国内一些报告相似[9]。9种体质中,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患湿疹占比较高,血瘀质患者较少。湿热质与湿疹证素湿、热密切相关;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均与湿疹证素脾、湿密切相关;气虚质、阳虚质与证素燥、热、气虚、心相关;阳虚质、阴虚质与证素风、血虚、燥、阴虚密切相关;气郁质与热、风、肝密切相关;血瘀质与血虚、湿密切相关。虚性体质包括气虚、阳虚、阴虚质湿疹患者约37.15%,低于山东学者研究,临床以中、重度更多见,特禀质湿疹患者11.91%,且以中、重度更多见,与闫英等的研究一致[10]。

湿疹病情分期表现如下:①急性或亚急性期表现的病例共839例(41.68%),以慢性期表现为主1174例(58.32%)。②慢性就诊者多于急性就诊者,相比普通皮肤科门诊慢性湿疹占比47%[11]。③急性/亚急性期就诊者以低龄、婴幼儿患者较多,慢性期湿疹以青少年及成人较多。④根据临床就诊情况,诊断湿疹伴感染者证素主要为湿、毒、热,慢性湿疹急发,辨证多有湿、脾、风。急性湿疹与湿热质,亚急性湿疹与痰湿质、气虚质,慢性湿疹与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正相关[12]。

证素-证名/型分布的统计,是根据临床证候,提取主要证素,合并归类证名/型便于统计研究的原则,如湿热侵淫和湿热内蕴、湿热瘀阻视为同一证型名。湿疹证素组合证型名:①急性/亚急性湿疹主要证型为湿热蕴肤/内蕴证,湿毒/湿热毒蕴证,风寒湿证,占比近80%;慢性湿疹急性发作主要证型为风热挟湿/风湿热证,肺脾气虚、风热犯肺证;慢性湿疹主要证型以血虚风燥最多,其次为脾虚湿藴/困/阻证,或肝肾阴虚;或兼血瘀、心脾两虚、气阴两虚,虚寒证等。②湿疹证型以3种证素组合占比最高,共945例(46.94%),主要包括湿热毒、风湿热、脾肺气虚,脾湿毒、血虚风燥、风热犯肺;4种证素组合占比第2,共512例(25.43%),主要包括脾胃湿热、热毒蕴肤、气阴两虚、血虚风燥伴肝郁、心脾积热、湿毒侵淫、脾肾阳虚等;2种证素组合370例(18.38%),主要包括脾虚湿盛、湿热、湿毒、血虚肝郁等;5种证素及以上组合186例(9.25%),主要包括心脾积热、气阴两伤,湿毒脾肾阳虚,寒湿郁肤,血虚风燥、心脾两虚,肝肾阴虚、风湿热毒蕴肤;脾胃虚寒、风湿毒犯肤等。③证素-证型分布上看,湿疹中医证型以(风)湿热证、脾湿证、血虚风燥证最多,与其他研究一致。(风)湿热证易兼阴虚,气血虚,肝肾不足之证。

证素分布与疗效结果关系:2013例湿疹经中医诊治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0.77%,治愈/显效率26.88%。组间比较表明,3证素组合的总有效率最高,且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证素组合型的湿疹疗效明显优于5证素以上组合证型;3证素组合的治愈/显效率最高,但较2证素组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证素组合证型的治愈/显效率优于4~5证素及以上组合证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湿疹的辨证分型是对湿疹证候的辨识结果,包括对患者整体状况的症状表现、舌脉诊察、皮损发病部位及表现等。证素-证型/名的研究方法利于湿疹的统计和分析。对湿疹社区门诊病例的整理、分析发现,湿疹主要证素分布规律具有以下特点:①社区湿疹门诊就诊以慢性期患者占优势,多于医院门诊皮肤科统计。社区湿疹辨证主要证素以湿、热、脾证素分布占明显优势,与医院门诊皮肤科统计一致。湿疹急、慢性期的辨证具有明显差别,但仍以湿、脾证素为最。我区地处岭南,湿疹辨证中多兼有实热或蕴热、热结、热毒、虚热、寒热错杂等,故热证素表现明显。②本研究统计辨证为“毒”者,占比达就诊总数约1/3。“毒”不在标准证素以内,毒邪多以相兼为病,在岭南地区的地理、气候、饮食影响下,湿疹辨证常有热毒、湿毒、虫毒、瘴毒之说等。临床患者湿疹常合并感染,可见绛紫舌,病势演化快为特征,治疗特点鲜明,故予提取研究。③病位证素表现与湿疹皮损发病部位有密切关系[13],皮损分布在阳经者多于阴经,与其他研究一致[14]。文献比较结果发现湿疹经络辨证病位多是以脏统腑,即多责之脾、肺而非胃、大肠,如临床将胫前湿疹辨证责之脾,手掌、上肢湿疹病位还当责于肺、心,阴部湿疹辨证病位责之肝。④湿疹体质与患病的关系我国南北方存一些差别,虚性体质患病率南方低于北方;特禀质南方更易发生湿疹;血瘀体质湿疹南方高于北方。

用证素-证型法归纳整理后,湿疹证型特点表现:①社区湿疹门诊以3证素组合的湿疹证型最多,占比接近一半;多证素组合(包括4~5种的证素组合)的湿疹证型占比达35%,与一些医院门诊皮肤科的统计占比近似,表现出湿疹患者在选择医院或社区就诊间无明显倾向性。②2~3种证素组合的证型湿疹2周治疗总有效率高于4~5种证素组合的证型[15],而2~3种证素组合的证型的湿疹病程与4种、≥5种证素组合的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临床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的湿疹,并非因系多证素组合的湿疹证型。③疗效情况与临床辩证的准确性有关。各组疗效比较中,2~3种证素组合型湿疹患者占比>50%,且疗效较好,表明社区湿疹中医门诊临床总体疗效较好,对湿疹关键证素辨证较好。若要进一步提高疗效则须明辨复杂证素,分清证素主次兼夹,才能提高湿疹的治愈率和显效率。

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湿疹中医门诊具备良好的患者基础,在文氏、岭南流派经验的传承应用中以“重视脾胃”的思想为出发点,快速帮助医生把握了湿疹的辨证施治,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临床辨证体现出在抓住湿疹基本病因、病机上,结合疾病分期、皮损部位、地域气候,综合湿疹的病邪、经络、脏腑、体质因素进行辨证,从而靠近了辨证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体现出综合辨证的方法思路。以证素研究为主线,通过临床实践反复归纳是传承中医流派医家经验的有效模式[16,17],传承精当准确的辨证施治和实践、领悟经验治法将大大促进中医临床能力的提升。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