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社区门诊情况调查以及观察论文(共3篇)

社区门诊在医学当中也是有尤为重要的,并且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希望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门诊治疗期间的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患矛盾风险,值得在社区门诊学习。本文就整理了关于社区门诊的论文范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第1篇:双止血带结扎法用于社区门诊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的疗效观察

王茜,奉颖,黄曙霞(航天中心医院第二门诊部,北京100048)

【摘要】目的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与单止血带结扎法分别用于社区门诊手背浅静脉穿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社区门诊收治的静脉滴注治疗患者300例,均采用手背浅静脉穿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研究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单止血带结扎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管充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静脉血管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止血带结扎法用于社区门诊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具有显著改善患者静脉血管充盈度、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等优点,非常值得在社区门诊推广应用。

【关键词】穿刺术/护理;结扎术/方法;止血带;静脉;病人满意度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优质的护理工作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1]。特别是社区门诊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趋于选择到更为方便的社区门诊就诊[2]。近年来,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社区门诊静脉滴注治疗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浅静脉穿刺也随之成为社区门诊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技术。静脉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作为所有患者和护士的共同期许,是提高社区门诊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主要取决于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通过近年来操作实践情况看,传统的充盈静脉血管方法是单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血管充盈不良的患者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因此,本院社区门诊对手背浅静脉充盈度差的患者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穿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12月本院社区门诊收治的手背浅静脉穿刺的静脉滴注治疗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0~75岁;所有患者均为静脉血管充盈度差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83例,女67例;平均年龄(53.42±11.5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83例,女67例;平均年龄(52.88±10.98)岁。两组患者均为高中以上学历,均采用手背浅静脉穿刺,均为病情稳定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静脉血管充盈度差的选取标准未结扎止血带时,肉眼看不见皮下静脉血管,用手指也触摸不到静脉血管,血管在皮内[3-4]。

1.2.2手背浅静脉穿刺操作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医院统一采购的乳胶止血带,且均穿刺手背浅静脉,所用止血带长度为30.0cm,止血带管腔内径为0.5cm,外径为0.7cm。操作者为本院社区门诊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熟练的同一名资深护士负责。两组患者均取坐位,肢体放松,心情愉悦。研究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穿刺,即操作者在被选穿刺的手背浅静脉距穿刺点上方20.0cm处先扎第1根止血带,15s后,再在距穿刺点上方10.0cm处扎第2根止血带,止血带拉伸长度以肢体部位3/4~1/2周长为标准,拉长后并结扎,嘱患者握拳[5],消毒皮肤后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穿刺,即在被选穿刺的手背浅静脉距穿刺点上方6.0cm处扎1根止血带,消毒皮肤后穿刺。两组患者均在结扎止血带60s时由操作者观察穿刺血管充盈度[6]。

1.2.3观察指标

1.2.3.1静脉血管充盈度[5]静脉血管明显凸于皮肤表面,且张力较大者为充盈饱满;静脉血管凸出皮肤表面,但张力不足者为充盈明显;静脉血管在皮内或略凸出皮肤表面,用手可触及静脉血管或在皮肤下能肉眼见到静脉血管,无明显张力者为充盈表浅。

1.2.3.2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一针见血,一次完成,静脉滴注顺畅,且能维持到静脉滴注完毕者为成功;若穿刺大于1次或静脉滴注过程中有渗漏,需重新穿刺才能完成静脉滴注者为失败[7]。

1.2.3.3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发生皮下血肿、导管阻塞、液体渗漏等,发生其中任何一项均视为不良反应的发生。

1.2.3.4患者满意度采取匿名问卷调查方式,即患者静脉滴注完毕后由护士发放本院社区门诊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分别从止血带舒适性、安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操作者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由患者本人匿名填写完毕后投入本院社区门诊调研专用意见箱,保证无遗漏。最后由2名护士共同负责收集记录汇总,非常满意和满意均视为满意。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静脉血管充盈度比较研究组患者静脉血管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静脉血管充盈度比较[n(%)]

注:-表示无此项

2.2两组患者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6.04,a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注:-表示无此项

2.4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10,aP<0.05

3讨论

社区门诊中,静脉滴注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患者对静脉滴注护理的满意度必然影响患者对社区门诊的整体印象,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反映了社区医疗的服务质量[8]。

医疗体制改革后,社区门诊的诊疗量不断增加,护士的负荷日趋增强,对护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手背浅静脉穿刺是社区输液室护士必备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在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良好的穿刺技术不仅可大幅度减轻患者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患者的血管,从而提高患者对社区门诊护士的信任度,有效提高社区护士的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也会得到提升[9]。

众所周知,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是拥有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扎止血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阻断末梢静脉回心血量,从而起到增加局部血管压力的作用,使被结扎的下段静脉充盈明显而利于操作者穿刺[10]。

采用传统单止血带结扎法行穿刺时会由于静脉血管充盈度不够,血管压力小,从而导致穿刺针刺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而影响操作者的判断,导致穿刺失败。且该方法在松止血带时压力骤减,血管和皮肤的回弹或牵拉易使针尖刺破刺穿血管,致使液体外渗,最终导致穿刺失败[11]。

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进行穿刺时,通过双重阻断静脉回流,从而使局部血流量相对集中,静脉血管充盈度大大增加,血管压力增大,穿刺时回血速度加快,回血明显,操作者判断准确,非常有利于穿刺,穿刺成功率也随之提高[12]。同时,双止血带结扎法松止血带时压力是逐渐减小的,可减少液体外渗,从而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且避免了因反复穿刺等不当操作而造成血管破坏及组织受损,减轻了患者痛苦,大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静脉血管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止血带结扎法用于社区门诊的手背浅静脉穿刺的静脉滴注治疗中,具有显著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优点,且操作简单、易行,便捷高效,非常值得在社区门诊中推广应用。

第2篇: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王侃、吕奇玮、王书军、周俭芳、陈黎、卢云

200233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群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衰退,罹患疾病增多,用药多,临床上降压药联合应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相当普遍,使老年人成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受害者。高血压需要长期用药,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进行随访控制,因此调查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可以为老年人群的临床药物规范使用提供依据,以期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经我院全科门诊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共605例,按世界卫生组织年龄组定义分为老年组(n=486)及中青年组(n=119);高血压诊断标准及血压控制目标值均参照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一般高血压患者至少降至140/90mmHg以下,年龄≥65岁的老年人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和稳定性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1.2方法

沈潞华.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3):193-195.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两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及Pearson’s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老年组患者男性222例,女性264例,平均年龄(71.6±7.8)岁;中青年组男性59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52.8±7.0)岁。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

2.2患病情况比较

老年组中罹患2种以上疾病的患者以及合并高血脂的患者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见表1)。

2.3总体用药情况比较

老年组中累计用药5种以上和10种以上的患者比例分别高达81.9%和47.3%,平均最多同时用药种类数为10.0±5.7,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见表1)。

2.4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值均符合指南要求的血压控制目标值范围,但老年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见表1)。

表1高血压患者患病情况、总体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

2.5降压药使用情况

老年组服用4种以上降压药的患者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中使用频率最多的3种降压药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利尿剂,而中青年组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见表2。

表2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使用情况/例(%)

3讨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老年人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血压较年轻人更难控制,顽固性高血压比例更高。基于老年人并发症多、多重药物使用和生理方面的特点,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和年轻人也不相同,具有降压药品种使用更多,联合应用更为普遍的特点,因此在选择药物的时候更要慎重,不仅要考虑疗效,还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一般认为当服用药物种类>5时,就可能大大增加用药风险。文献报道,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7倍,合理用药尤为重要。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70%的患者需要联合应用2种或更多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获得理想控制。本次调查显示,61.3%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2种以上降压药,服用4种以上降压药的比例明显多于中青年患者,而且降压中成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也应用更多。同时,较中青年患者,老年人血压更难控制。在本次调查中,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符合指南要求的血压控制目标值范围,但老年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中青年组。

多病共存、多药共用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是普遍现象。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多见,长期患有高血压疾病还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心肺功能降低。本次调查中,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罹患2种以上疾病占97.1%;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高血脂占28.2%,合并糖尿病占27.2%,其中合并高血脂比例高于中青年患者。本研究也显示,在1年内累计用药品种达5种以上和10种以上的老年患者分别占81.9%和47.3%,最多同时用药平均为(10.0±5.7)种,均明显多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

一线降压药的选择,各国指南略有不同。我国2010年指南及2013年欧洲指南中利尿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临床常用5大类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无显著差异,均可以作为初始及长期治疗的药物;而美国2014年指南与日本2014年指南将β受体阻滞剂从一线药物中摒弃。

我国的国情与欧美有所不同,降压药应用过程中应遵循我国指南,根据我国国情和患者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制订优化的个体化降压治疗方案。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区,且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以钙通道阻滞剂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此外,针对我国高血压患者高盐饮食及盐敏感性高的特点,利尿剂尤其适用于老年和高龄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本次调查也显示钙通道阻滞剂使用最多,与闫鹏丽等报道一致,在老年组中利尿剂使用也较多,仅次于钙通道阻滞剂与ARB类。

老年人大多数生活在社区中,作为医疗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老年人保健自然成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本次调查对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药物规范使用,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提供依据。

第3篇:静脉留置针在社区门诊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俞英、王金花(上海市奉贤区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401)

摘要:目的:观察社区门诊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10月门诊输液治疗中使用静脉留置针≥2d的患者126例,对治疗中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95例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3~5d,意外脱管6例,堵管6例,不良反应4例,放弃留置15例。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操作满意率为86%(108/126),对护理健康指导满意率为62%(78/126),对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为100%(126/126)。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能降低穿刺对患者血管造成的损伤,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社区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是一项成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在本市二、三级医院广泛开展,尤其适用于手术患者、急救患者以及需长期输液的患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导管柔软,管径粗,操作方便。使用留置针具有方便用药抢救,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士负担的优点[1]。本文报道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情况及患者满意率。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15年3月至10月门诊输液治疗中使用静脉留置针≥2d的患者126例,其中男52例,女74例,年龄35~70岁,均知情同意,排除精神障碍疾病和肢体活动障碍者。

1.2方法

1.2.1操作前护理宣教

操作前了解患者输液目的,按医嘱内容告知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减轻药液外渗情况发生,有效保证合理用药时间。静脉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为3~5d,不超过7d[2],患者穿刺手尽量不下垂、不提重物,以免血液回流堵塞导管;置管期间需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直接冲水;如有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或贴膜卷边应及时来院处理或更换贴膜。做到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原则。

1.2.2静脉评估与选择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层次选择不同位置静脉,成人优选粗直、有弹性的上肢静脉[3]。老年患者血管弹性稍差、较细,一般选择相对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瓣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选择相对易于固定的静脉,多选用血流丰富的上肢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4]。

1.2.3静脉留置针选择

统一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4G。透明敷料贴为3M公司生产的6cm×7cm规格。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提前下,尽量选择能满足输液要求的最小型号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飘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针时间[5]。

1.2.4穿刺方法

首先悬挂药液并将输液皮条内空气排尽,常规用朗索公司复合碘消毒棉签Ⅱ型顺时针擦拭穿刺部位皮肤,范围8cm×8cm,待干。敷贴呈备用状态,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再次用复合碘消毒棉签逆时针檫拭穿刺部位皮肤,范围8cm×8cm,待干。检查并打开静脉留置针,将输液器针头的针尖部位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使之充满液体后,将针头全部插入并排尽针内空气。操作者左手绷紧患者皮肤,右手持于留置针底座部位与皮肤呈15~30°夹角直刺入静脉,见回血降低到5~10°再进针0.2cm,左手拇指固定针座,右手后撤针芯0.2cm,松左手拇指,右手将针管沿静脉走向全部送入血管。松止血带、松拳、松输液皮条调节器,询问并观察患者注射部位皮肤有无疼痛、肿胀、渗液,右手撤出针芯。

用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固定留置针,撕长度为5~8cm一次性医用胶带3条,1条U型固定留置针Y型分叉处于贴膜上方0.5~1cm处,当连通器内只有1种液体时,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U管左右两边压强相等,各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6]。另外,U形固定延长管,可使留置针延长管受牵拉机会减少,不会因穿脱衣服等情况挂扯、拽脱使留置针脱出血管外[7]。第2条固定留置针与输液皮条针头连接处,最后1条再次U形固定皮条针头于患者皮肤上。填写穿刺置管日期并粘贴于敷贴下方。建议输液完毕后用1块医用纱块盖在穿刺部位上再套上弹力网绷带[8],可以保证患者回家后留置针稳妥固定。

1.2.5封管

输液结束后或第2次输液前,用0.9%氯化钠溶液5~6ml脉冲式正压推注[9]。生理盐水封管操作简便,不需要用溶媒稀释,避免了稀释过程中的污染。也不用放置冰箱内,且价格便宜,符合人体需求,因该方法封管时封管液在管腔内可形成涡流,以其冲力更彻底地冲走管壁内腔附着的药液,尤其是脂肪乳等大分子液体圈[5]。

1.3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静脉留置针操作技能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包括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服务态度、护理指导三大项内容。评价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由患者输液结束后自行填写,护士当场收回。采用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126例患者中,95例(75%)的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3~5d,意外脱管6例(5%),堵管6例(5%),不良反应4例(3%),主动放弃留置15例(12%)。患者对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为86%(108/126),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操作技能满意度情况见表1。

3讨论

用静脉留置针替代钢针可对患者的静脉损伤减到最小程度,且输液操作方便,容易掌握,能有效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如果护理恰当,留置针可以留置1周左右,由于减少了穿刺次数,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用留置针维持血管通路,有利于临床用药,同时也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10]。

护理人员在给社区门诊患者输液时,操作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及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同时要强化置管期间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注意事项宣教,尤其需妥善固定防止回家后脱管等意外情况发生。

本文调查显示,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可以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广泛开展。作为社区护理人员,应该加强该技能的培训与学习,提高该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升社区整体护理质量。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