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用收支两条线模型解决资产类会计净损益问题

财务上所说的收支两条线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是指企业收入必须存入或者转入银行收入户,支出则必须通过银行支出户,但银行支出户所需资金必须由银行收入户内的资金转入,即收入不得直接用于偿付支出。然而这里讲的“收支两条线”并非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收支两条线,而是作为一个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将处置过程当中的“损”看作“支”,“益”看作“收”,净损益即收支差额。所以,解决会计损益的问题就变成了解决收和支的问题。在这里将其归纳为三个内容:一是什么是收支,二是收和支的分类、三是净收支的多少。

我们将利用“甲公司一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无形),原值1000000元,已提折旧(摊销)200000元,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0000 元, 公司决定将其以800000 元售价出售,在出售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交易费用2000元,求出售时的会计损益”。本题来解决以上三个问题。

一、“收支”的内容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收支”并非“收入支出”。收入和支出(费用)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通过影响会计利润变动从而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会计要素。这里所定义的“收支”不仅包括“收入支出”,还包括由于取得、持有、处置过程当中的利得、损失、变动、残余、转嫁、转出等。利得和损失是指非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通过影响利润总额变动从而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因素,比如出售无形资产时的差额;变动就是因为外界因素而获得的利益流入,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随公允价值的变动;残余是指经过交易或事项后残留下来的,比如固定资产报废时所剩的残料;转嫁指经过交易或事项后把风险和费用转移给其他人,风险的大小和费用的高低一样,仅仅只是它们的承担者发生了改变,比如出售固定资产时将减值风险和费用转嫁给购买方;转出就是经过交易或事项将资产所有权或控制权转让于他人,比如出售某项资产,别人获得它自己失去它。

再回到上面的题目中,我们也就能得知所谓的“收支”是:出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出)、折旧和减值(转嫁)、出售固定资产(无形)售价款(利得)、交易费用(损失)。同理,资产的报废也是如此。那么收入和支出去哪了呢?其实是因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持有目的是长期持有,其处置为非日常活动,所以不会有收入和支出,而投资性房地产的持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租金和资本增值,属于日常行为,所以当面对的出售资产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就会出现收入和支出。二、“收支”的结构分离(一)“收支两条线”的结构模型“收支两条线”模型是“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的二合一,“收支”的结构分离就是“结构模型”,也就是“收”和“支”两条线。(二)“收支”的分离我们从“收支”的内容到其各个内容的定义依次进行分析归类。根据收入支出和利得损失的会计定义,我们认为收入和利得为“收”,支出和损失为“支”。残余即剩下,是经过交易或事项后属于自己的部分,不管是将残余用作原材料还是变卖最终都将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即残余为“收”。转嫁即转移,是经过交易或者事项后把原本应由自己承担的风险、费用等转移给其他人后,自己享有不再承担风险、费用的权利,既然是权利,那就是对自己有益的,也就是相比在未处置以前现在是得利的,所以我们认为转嫁就为“收”。关于转出,是指经过交易或者事项后该资产不再属于自己,自己丧失该项资产的所有权或者控制权,也就丧失了该项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格,则认定转出为“支”。综上,收入、利得、残余、转嫁为“收”,支出、损失、转出为“支”。显然,以上题目中,出售固定资产(无形)所得售价款是一项非日常活动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所以售价为利得;产生的交易费用是一项非日常活动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交费易为“支”;而在出售固定资产(无形)的同时,也丧失了该资产的所有权,所以出售固定资产(无形)为“支”;折旧费用和减值风险甲公司不再承担,同时也就享有了该权利,所以折旧和费用为“收”。综上,售价款、折旧和减值为“收”,出售固定资产(无形)、交易费用为“支”。(三)“收支”分离的意义将“收支”分离的意义是什么呢?首先,如果在交易或事项当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收支”分清楚,量方面我们就不知道该交易或事项中的总收和总支,而质我们也就难以理解交易或事项中每一步的利益流向;其次,一项资产的取得、持有、处置,转换还是重分类,最终都将引起经济利益的变动,我们需要明确变动的方向才能判断是损还是益,既然变动方向有不一样,那就有分离的必要性。

三、“收支”的数学运算(一)“收支两条线”的数学模型我们已经通过结构模型进行“收支”的分类。既然题目问的是损益额是一个数值,那么问题最终就变成了一个数学题。那么这个数学题该如何解呢?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就尤为重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首先要找到突破口,“收支”分离的意义就是突破口。首先,经济事项当中的每一小点都可能引起损益的直接发生,既然我们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事项,务必要将每一点进行记录最后综合,也就需要将“收支两条线”结构模型所分类出的每一个点按照“收”和“支”分别进行综合,得出“总收”和“总支”。其次,收和支最终都将引起经济利益的变动,也就是损益的变动;会计上损益额是通过数值来表现,又因为收和支变动方向是不一样的,所以导致了差额的存在,也就是减法运算的存在。综上两点,得出数学模型:净损益额=总收-总支。

(二)净损益额=总收-总支仅仅通过数学意义上的分析认为等式成立是不够有说服力,接下来我们将用理论知识来验证。常用的14个损益类科目大家都知道,我们可以将这14个科目进行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产生时基本计入贷方为“收”,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发生时基本计入借方为“支”,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产生时计入借方则为“支”,计入贷方则为“收”。所以,我们能够得出:当损益类科目进行“借”和“贷”相减求解净损益额时,无非就是将损益类科目结构分类为“收”和“支”进行相减,所以最终的净损益额是收支的差额,即:净损益额=总收-总支。最后回到上面的例题中,首先我们根据结构模型分离出来的“收”“支”两条线算出总“收”和总“支”。总“收”为1100000元(200000+100000+800000),总“支”为1002000 元(1000000+20000),根据我们构造的数学模型,可以求出“净损益额”为98000 元(1100000-1002000)。同时,我们也通过编写会计分录的求解方法验证了我们得出的最终答案。

四、结语本文虽然只对固定资产(无形)的处置损益的计算应该如何运用“收支两条线”模型解决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但是“收支两条线”模型能解决的问题不仅限于此。金融资产的出售、长期股权投资的重分类、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等损益额的计算,我们都可以使用该模型来解决。“收支两条线”模型一分为二,不仅是为了让大家更好更深刻地理解经济事项的本质,而且也能够让答案更加快速更加正确地呈现。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