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飞1,柯剑鸿1,2
(1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委员会,重庆石柱409100;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九龙坡401329)
摘要:笔者以重庆市石柱县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机遇、劣势、威胁等4 个方面对其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柱县发展山地现代农业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威胁;提出山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思路、布局及以重点采取从政策支持、载体工程建设、物质支撑、科技人才支撑、市场竞争力等5 个方面的对策对农业提质增效;建议今后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特产型”农业和“健康生态型”农业相结合,重点依托本地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生态无污染农产品,结合打造宜娱、宜居、宜养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城市,走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路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山地;现代农业;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4110019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工专用型高直链淀粉玉米特异资源的挖掘、评价与利用”(cstc2014jcyjA80005);重庆市科技基本科研项目“植物激素对玉米种子活力及生长生理生化效应研究”(2014cstc-jbky-00529)。
第一作者简介:赵玉飞,女,1986 年出生,云南施甸人,硕士,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通信地址:409100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南宾路8号农业委员会,Tel:023-73332980,E-mail:382031632@qq.com。
通讯作者:柯剑鸿,男,1975 年出生,重庆丰都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种子生物学等。通信地址:401329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农科大道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Tel:023-65717095,E-mail:120386080@qq.com。
收稿日期:2014-11-27,修回日期:2015-01-04。
0 引言
现代农业是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革、变革、发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发达农业形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先进要素为基础,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从过程看,是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结果看,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1]。石柱县地处渝东褶皱地带,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置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农业产业成为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纵观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历程:从传统农业发展到初具效益的特色效益农业,如何在“巴掌田”、“鸡窝地”上对农业提质增效,使之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国际化,如何把恶劣的自然因素化解并转化为另一种优势、把独特的自然禀赋放大为独特的产业优势,为解决好这一系列的疑问,笔者借助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石柱县农业内、外部优劣条件,分析发现对农业提质增效,要及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促进石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石柱县现代农业发展的SWOT 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用于竞争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SWOT分析”是一种较客观的态势分析方法,指把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因素(strengths)、弱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 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成矩阵形式,把各种要素的匹配关系进行不同的策略组合,进而针对研究对象提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或对策[2]。将SWOT分析法运用于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目的在于能够为政府在制定下一步更加适应区域发展内外部条件的农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有力分析依据,使政策的落实有更强的执行力。
1.1 优势分析
1.1.1 地理环境石柱地貌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两山夹一槽”是全县地貌的真实写照,山地、山原占了面积的95%,林(草)地占了66%,海拔相对高差1815.1 m,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4℃,年均降水量在1126.6 mm以上,年均日照时间1333.3 h,无霜期在179~320 天;全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地下水年均径流量为22.76 亿m3,水能储量30.95 万kw[3]。典型的立体地理特征、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水资源,赋予了石柱垂直气候差异大、土壤类型多样、可供利用的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同时,与发达地区相比,由于工业发展起步晚,所受工业污染较少,整个县域的空气、水质、土壤基本保持着洁净水平,为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特色农业创造了基础条件,使石柱成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的最佳地域选择。
1.1.2 特色产业体系石柱县立足特色产业资源优势,科学构建“3+7”(辣椒、黄连、兔子3 个主导产业,林下经济、烤烟、莼菜、马铃薯、肉牛、中蜂、冷水鱼7 个高效产业)特色产业体系。全县的特色产业在山区县域中处于领先,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黄连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县,中国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县和西南地区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县。全县种植辣椒20133 hm2,中药材15000 hm(2 其中黄连3333 hm2),烤烟2780 hm2,莼菜867 hm2,蔬菜11000 hm2,马铃薯19080 hm2,林下经济林业总产值22亿元;肉兔出栏430 万只,肉牛出栏5.5 万头,山羊出栏5.8 万只,生猪出栏39 万头,家禽出栏400 万只,养殖中蜂5.8 万群;建成冷水鱼流水养殖基地7 个,养殖面积近1.5333 hm2;建成大鲵养殖基地1 个,年繁殖能力10 万尾;建成石蛙养殖基地6 个,年繁殖能力20 万尾。同时,蔬菜生产已成功挤进重庆市“4+4”重点基地县,并获市级生猪调出大县称号。科学合理的特色产业体系为石柱县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持基础。
1.1.3 科技农业科技支撑农业快速发展的保障能力逐渐增强。2013 年,石柱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6%,为发展高科技农业、创汇农业奠定了基础。目前,建成中国黄连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辣椒科研中心、马玲薯脱毒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建立辣椒、马玲薯、莼菜、魔芋、长毛兔、黄连等6 个专家大院。先后引进和转化应用水培马铃薯脱毒种苗快繁和马铃薯茎尖组培、莼菜无酸保鲜、黄连重金属消解种植、立体养殖长毛兔、肉兔人工授精、井窖式栽培烤烟、辣椒碱和辣椒红色素提取、设施农业、节水喷灌滴灌系统、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等各类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成果运用率85%;自主培育辣椒新品‘朝天红’、‘石椒5号’、‘石辣1 号’和马铃薯新品种‘渝薯5 号’、‘渝薯7 号’,研发的新药“五黄养阴颗粒”即将正式投产,年产值可达到10 亿元[4];攻克黄连连作防病减灾、辣椒病虫害与连作障碍、莼菜品种改良、马铃薯晚育病、水稻稻水象甲等疫病防控工作。这些都为石柱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环境和技术支持。
1.1.4 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15 家(农业龙头企业77 家,其中国家级1 家,市级15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2 个(其中国家部级示范社5 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5个、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 个),带动农户5.58 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2.9%;已登记家庭农场104 家,经营耕地面积约866 hm2;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合理流转耕地面积21567 hm2,其中规模经营面积17013 hm2;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其中乡镇农贸市场发展到32 个,农村商贸服务业门店9000 余个,年销售额达1300 百万元,惠东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正在投资建设中;经全国统一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50 个,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45500 hm2,成功打造石柱莼菜、石柱马铃薯、石柱黄连、石柱兔子、石柱蜂蜜、石柱土著鱼等“石柱”系列农业品牌。整个县农业产业经营逐步形成“产+加+销+贸”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路子,这对于我县进入更为广阔的市场、提升农业发展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1.5 综合载体工程建设重点启动“三百四区”工程(百个特色产业专业村、百个规模化养殖园、百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黄水、冷水、龙沙、龙沙的4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引导产业科学发展、集聚发展。目前,“三百”工程已创建了20 个种植专业村、20 个规模养殖园,巩固和提升8 个种植专业村,其中种植面积共达3381 hm2,养殖各类畜禽16.01万只(头);围绕专业村建设,大力推进种植基地示范片建设,打造马铃薯13.33 hm2以上高产示范片41 个(其中67 hm2核心示范片4 个),蔬菜3.33 hm2以上示范片35 个,中药材6.67 hm2以上示范片22 个,水果集中成片6.67 hm2以上示范片13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3 年启动并完成投资14780 万元,重点发展黄连、莼菜和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业总产值28062 万元。同时全力推进乡村旅游接待示范户项目建设,休闲旅游已见雏形,预计今年实现乡村旅游接待55 万人次、森林旅游接待游客205 万人次,实现收入10.2 亿元以上,收入突破21.85亿元。现代化农业载体工程逐步推进,成为推动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1.2 劣势分析
1.2.1 土地资源状况约束明显石柱县土地总面积3014.06 km2,农业用地占94.63%;农业用地中,林地占60.77%,耕地占18.9%;耕地面积中,中低产田土占89.4%,有效灌溉面积仅有11920 hm2,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04 hm2,仅为全国的85.6%。土地资源严重偏少,山多地少、地多田少、大块耕地少、耕作和灌溉条件差,土地可利用率较低,产业不集中,致使技术、装备、基础设施和管理配套应用遭遇瓶颈,制约着农业规模化发展。
1.2.2 高素质农业劳动力缺乏石柱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且素质普遍偏低,老龄化、女性化和兼业化趋势明显。根据对石柱县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普查中,2006—2012 年,从事第一产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数从54.43%减少到41.30%;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8.63%,中专(高中)文化程度占30.73%,大专文化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4%[5],受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人员占4.03%,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占0.79%。截止目前,通过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推进“阳光工程”、“绿色证书”技能培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 万人(次),仅解决部分农民学习技术的问题。“土地撂荒”、“缺人种地”、“不懂种地”现象仍普遍存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亟待破解高素质农业从业劳动力短缺的难题。
1.2.3 农业基础配套设施滞后石柱县大面积的平坝耕地少且呈零星分布,适应本地山区特色产业生产的农业设施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如水利灌溉设施老化,90%以上水库、塘、渠、沟修建年代久远,能排能灌设施不足,灌区末级渠系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适应山区农业现代设施设备少,目前除烤烟、辣椒集中育苗和马铃薯育种建有相对标准的温室外,其他种植产业基本处于空白;农业信息化建设薄弱,乡镇缺乏传播信息快速通道,农民不能及时、高效、准确获取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信息,使农业生产和市场脱节;部分种植专业村缺水、土路、断电现象严重,农产品“好卖难、卖好更难”,严重制约农户积极性,影响产业持续发展。
1.3 机遇分析
1.3.1 政策环境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6]。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并提出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验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7]。2012 年9 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7 年,全市农业现代化处于西部领先水平[8];2012 年11 月石柱县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 年,形成“100 万亩特色种植基地、1000 万头(只)畜禽基地、3 个10 亿级龙头产业”的“113”产业发展格局。坚持“特色基地+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农业品牌+改革探索+产业融合”的“六位一体”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初步建成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县[9]。
1.3.2 县域经济实力石柱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2006—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由306301万元增加到1074300万元,年均增长19.63%;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2125 万元增加到161209 万元,年均增长44.72%;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16982 万元增加到303326 万元,年均增长14.5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57 元增长到7765 元,年均增长17.87%[3]。全县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较大,社会各界投资人士对农业有较高的投资热情和力度,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1.3.4 区位优势石柱是重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中“两翼”的重要结合部,位于成渝地区东出华中、华东的交通要道上。2013 年底,丰石高速、渝利铁路正式通车,未来几年石柱境内即将形成以“四高一铁一港”(沪蓉、沿江、丰石、梁黔四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铁路和长江西沱万吨级深水良港)为骨架的水陆立体综合交通网络[10]。届时,以石柱为核心,500 km左右的市场辐射半径可涵盖重庆、四川、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六省市,同时将实现“1 h 重庆”和“7 h 上海”,成为重庆及大西南通往中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大通道和“两翼”结合部交通循环、物流中转的重要节点。石柱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农产品输出,对接大市场,也便于资金和技术的交流,对石柱的现代农业发展十分有利。
1.4 威胁分析
1.4.1 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石柱县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明显。2006—2013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609 元提高到21170 元,增长了2.4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57 元提高到7765 元,收入增长了3.16 倍,城乡收入比值由3.50:1 缩小为2.73:1[3],但城乡收入相差绝对值由2006 年的6152 元扩大到2013 年的13405 元。2007 到2013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均接近20%左右,2011 年达25.5%,这是石柱县大力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创业增收的结果,但乡镇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2011 年黄水镇与金铃乡人均纯收入差为2213 元;目前,全县仍存在贫困人口5.9 万人,该部分群众增收存在困难。经济基础的不平衡发展,使得现代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
1.4.2 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纵观石柱农业生产演变过程,和周边区县相比较,都是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似,易形成相似的农业主导产业,使得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比如2011 年,丰都县肉牛产业存栏24.3 万头,出栏12.5 万头[11],具有“中国肉牛大县”的雏形;彭水县正在打造重庆市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12];2011 年,武隆农民高山蔬菜收入达到6.5 亿元,武隆已形成高山蔬菜生产带,是重庆唯一的高山蔬菜基地县[13]。而石柱的肉牛、冷水鱼是“3+7”特色产业之一,产业发展水平和结构相似,势必使市场竞争更激烈。又如各大区县竞相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产业融合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石柱县着力打造“荷塘美景”、“土家美食”、星级农家乐、“大黄水”综合示范园区等农村旅游景点,同九龙坡的十里荷塘、大足的“星级农家乐”综合休闲胜地[14]、酉阳的武陵山区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15]等相比同样面临着较大地竞争压力。
1.4.3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靠天”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不易控制和掌握;农(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难以预测;农业生产主体抗风险能力、资金、应变措施、设施、技术水平等方面显不足;动植物重大疫情呈现频发性、变异性、复杂性、毁灭性的的特征。尤其是今年禽类、生猪上半年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农户补栏少;干旱、洪灾等变化无常的极端自然天气和稻水象甲、H7N9 禽流感疫病等农作物病虫害增多,严重影响了影响种养农户积极性。这些农业生产高风险性的原因严重抑制了各类投资主体对农业的投资意愿。
2 石柱县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2.1 石柱县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石柱县隶属于重庆市,作为中国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科学规划将其划分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后[16],应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性为核心,在找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点的前提下,延伸山地现代农业内涵,稳步推进生态特色型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应以注重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注重特色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特色化,注重农村能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现代农业建设应落实到在稳定基本生产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绿色生态经济强县、“生态立县”的定位,增强生态功能县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夯实提升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精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着力提升产业的科技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形成特色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的良性和谐局面。
2.2 石柱县山地现代农业发展布局
科学规划农业区域布局,打造现代农业发展“一圈三带”格局。城周休闲观光农业圈:以县城为中心,南宾、三河、大歇、龙沙、下路等城周乡镇为重点,发展以辣椒、蔬菜、水果、花卉、设施农业等为主体的休闲观光农业。高山原生特色农业带:以沙子、马武、黄水等乡镇为主,重点发展黄连、烤烟、高山蔬菜、莼菜、马铃薯原种、肉牛、中蜂、冷水鱼、乡村旅游、林业等产业。中山山地集约特色农业带:以悦崃、临溪等乡镇为主,重点发展辣椒、兔子、土鸡、草本药材、加工马铃薯等产业。沿江库区生态农业带:以西沱、王场等乡镇为主,重点发展早季蔬菜、早熟菜用马铃薯、佛手(柑橘)、花椒、生猪、林下养殖等产业。
优化壮大产业基地布局。重点构建以特色效益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345 产业体系”,即:3 个基础特色产业:优质粮油、优质蔬菜、生猪;4 个优势特色产业:草食牲畜、调味品原料、中药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5 个区域特色产业:莼菜、烟叶、蜜蜂、土鸡、冷水鱼。坚持“多乡一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各乡镇合理确立1~3 个主导产业加以大力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在最适区域集聚扩张。
打造延伸重点产业链。以建设年产值1 亿级的龙头企业5 家、10 亿级的龙头企业1 家为抓手,围绕辣椒、黄连、兔子、休闲农业等产业建设4 个10 亿级产业链。着力打造辣椒、黄连、兔子等3 个综合产值10亿级的产业链。带动2 万hm2辣椒基地建设、2 万hm2中药材基地建设和长毛兔恢复性发展;带动引领100 个种植专业村、100 个规模养殖园建设,确保特色产业从生产基地到消费终端的链条完整;加速建设农业景观,促进农业与旅游融合,打造综合产值10 亿元休闲农业。
3 石柱县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建议
3.1 以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投入机制为重点,加大现代农业政策支持
一是增加财政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提高直接用于发展现代农业专项资金的比重。现代农业专项资金要向产业项目、科技研究、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倾斜投入。完善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资金规模和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二是鼓励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加大以工促农力度。推进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业经济组织股权等农村产权规范化流转,畅通城市工商资本对接农村、投资农业的渠道,加快形成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格局。三是加大金融扶持。金融部门要适度调整信贷计划,扩大信贷质押范围,加强对现代农业建设信贷扶持力度,缓解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资金困难,推动农业快速发展。3.2 以引领示范和集约规模化生产为目标,强力推进农业现代载体工程建设
一是大力开展“三百”工程创建。加快推进百个特色产业专业村、百个规模化养殖园、百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产业化经营体系转型升级。二是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民族进步示范村项目、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进度,全力推进“基地标准化、土地集约化、产业规模化、经营组织化、新村社区化”建设,力争示范工程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三是大力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区。将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拓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娱乐和传承文化等功能,打造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休闲农庄、休闲农家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区(点)。
3.3 以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方向,提高现代农业物质支撑能力
一是大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改造、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沟渠塘整治、通村通畅工程、人行便道修建、农业机械化耕作便道、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冷冻库建设,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水、路、电、冷链配套设施体系。二是抓好农机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等环节的农机具,重点加快推进水稻、蔬菜生产和畜禽养殖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三是强化农业信息化水平建设。加快“金农工程”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服务队伍和农村信息员队伍,深化农业信息服务,提高涉农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和信息化服务水平。四是重点推进载体工程配套建设。围绕“三百工程”和“农业示范园区”,努力实现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整村连片推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土地整治、综合开发、“沃土工程”。
3.4 以农业科技研发和培养新型农民为突破,强化现代农业科技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发。深化县校合作、院县共建,发挥好县校合作办、西南大学、市畜科院、市农科所的作用,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物流、农林生态与环保农业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增强农业自身的科技研发能力。二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建立特色产业首席专家制,推行乡镇主导产业核心技术员“1+1”配备制度,完善农业基础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人员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与创新,着力构建“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三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训。深入推进“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标准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加快培育职业农民。
3.5 以提高农业生产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市场竞争力
一是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一批有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农业经营主体,扩展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渠道,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二是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名优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以市场主体为引领,以项目资金整合为依托,以农业园区或专业村为切入点,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着力构建业主与农户互利双赢的土地流转机制,推动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4 石柱县山地现代农业展望
石柱县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要实现向以保护生态为首要任务的生态特色农业转型发展的重大突破,把建设生态效益农业、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绿特农产品综合开发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建立完善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构筑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生态特色农业。发展产业要“大、强、精、细”,立足本地实际,大力推广农林牧复合、无公害生产、立体种植、农业残留物综合利用等利于改善环境和优化资源利用的生态种养技术,提升农业企业形象、品牌价值,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突出土家族元素,展示土家文化内涵,体现城乡环境、农产品品质、风俗地域差异,完善卫生条件、农村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配套设施,发展好“大黄水”核心旅游景区及土家乡村旅游,以其土家族农村独特的风格魅力吸引消费者目光。
绿色特色农产品综合开发。要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经济同时发展,就必须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来抓,调整产业结构和严格环保准入,扩展延伸黄连、莼菜、辣椒、长毛兔等本地特色优势产业链条,完善形成工业制造业技术拉动农业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丰富营销手段拓展农产品市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韩永英.建设现代农业与山西农机化发展研究[J].当代农机,2009,(9):65-66.
[2]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3-40.
[3] 重庆石柱统计年鉴—2014[M].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2014.
[4] 快易捷医药编辑部.东田药业投资4000 多万元成功开发新药“五黄养阴颗粒”[EB/OL].http://www.yp900.com/News_79009.htm,2014.4.22.
[5] 重庆石柱统计年鉴—2012[M].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2012.[6]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2012.
[7]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R].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
[8]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R].重庆:重庆市委、市政府,2012.
[9]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R].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2012.
[10] 王萃,张亚飞,赵晨,等.交通开道石柱走出大山融入世界[EB/OL].http://news.163.com/14/1110/04/AALN7UMH00014AED.html,2014.11.10.
[11] 甘奕,李洪军,王珺,等.丰都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J].肉类研究,2012(7):32-35.
[12] 董亿.彭水打造冷水鱼基地,五一节尝鲜俄罗斯鲟[N].重庆晚报数字报,2013.4.11(034).
[13] 刘艳涛.武隆:打造“全国知名高山蔬菜基地”[EB/OL].http://www.cq.xinhuanet.com/2012-08/27/c_112857994.htm,2012.8.27.
[14] 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重庆大足区四个抓手助推现代观光农业发展[EB/OL].http://www.moa.gov.cn/fwllm/qgxxlb/cq/201207/t20120704_2777351.htm,2012.7.4.
[15] 杨明聪.重庆酉阳50 亿打造武陵山区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EB/OL].http://www.cq.chinanews.com.cn/n/20110718/293014.shtml,2011.7.8.
[16] 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R].重庆:重庆市委、市政府,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