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可爱的文化人——兼读俞晓群《这一代的书香——三十年书业的人和事》

胡忠伟

早晨四点多就醒了,睡不着,翻看俞晓群《这一代的书香----三十年书业的人和事》。俞晓群1982年吉林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出版社工作,可以说三十年书业界的风云变幻、人人事事,他是一路目睹并参与其中的。因而,这一本书里的好多文章,读起来很亲切,有叙事,更多的是他对出版业的思考。

作为著名的出版人,俞晓群有自己的文化追求和坚守,他也坦言自己是一个爱书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一个文化思潮风起云涌的年代,可以说,文化现象异常纷繁而耀眼,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奢靡,但是,俞晓群的眼力还是很扎实的,他力拨迷雾,出版了一系列为业界大为赞誉的好书。“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书库”,等等,为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俞晓群还写过一本叫《一面追风,一面追问》的书,实际上,他在主持辽宁教育出版社的那些年里,面对出版业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实,他自觉选择了对文化的坚守,他提出“书香社会”的出版理念,努力播撒着书香的种子,不惟经济效益第一,赢得了老一辈文化人的高度赞许,陈原、范用、钟叔河等,这些在书业界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都对俞晓群翘起大拇指。在俞晓群看来,做出版,首先得爱书、懂书,一个人连自己的产品都弄不清楚,怎么来经营企业,而且是出版这个介于事业和企业之间的特殊行业。他很认同刘杲先生的一句话是: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他认为做出版如果不以文化为目的就赚不到钱,所以再难也要把文化作为终极目的,这样出版才能做得有根。而对于如何做到文化和商业之前的平衡,俞晓群提到了他之前写过的一本名为《前辈》的书,书中收录了他对巴金、陈原、王云五等11位出版大家和关心出版的学者的考察和理解。“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看看我们的前辈都是怎么做出版的。虽然这几年我们国家的商业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有一个最大的失败,就是让大家连做文化的信心都没有了。很多人认为只有低俗和流行才能挣钱,甚至连一个做文化的成功案例都找不到。所以,我写这本书是想让大家更了解我们的出版前辈,他们没有出过一本坏书但也照样能赚到钱。”他在书中举例说,有一个出版社的社长,到任后说了一句话,咱不要追求多个品牌,那个品牌挣钱咱就做那个,结果有好事者给了他一本《花花公子》。俞晓群认为,在一个领导班子里,有一个不懂书的领导,都是害,何况是一把手呢。他踏着前辈的足迹,在自己的领地里,实践着文化理想。如今,海豚出版社已然成为了业界一个叫得响的品牌。

俞晓群做出版,做出了自己的品牌,也为自己赢得声誉和利益。因为在他的眼里,自己就是纯粹的文化人,一个懂得经营、懂得取舍的人。这个数学专业出身的人,在业余,他写下了大量的文化著作,《人书情未了》、《一个通才的绝唱》、《一面追风,一面追问》、《这一代的书香———三十年书业的人和事》、《前辈———从张元济到陈原》、《蓬蒿人书语》等,每一部书都融进了他对文化的思考,对出版业的浓浓的爱。而《自然数中的明珠》、《数学经验》、《数术探秘》、《数与数术札记》,则是他在数学、科学、科学史方面的探索,他在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力量,做着科学普及的工作,传播着书香,这也是他的文化理想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俞晓群就是这样一个极有文化品位的人,出版界多一些这样的人,读者就多一份幸运。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