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11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联盟标准发布

2014年12月26日,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发布了11项联盟标准,主要包含节能子体系与清洁生产子体系。该联盟标准参考了欧盟、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国际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安全标准和联盟成员企业标准,其中产品的机械物理、化学性能等重点指标紧跟国际最新标准要求。这体现了产业对产品安全标准的迫切需求,将有力促进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进程。

据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程东惠介绍,此次发布的联盟标准具体包括清洁生产子体系的环境噪声排放及控制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标准、低碳物流应用指南、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雨雪水收集回用工程技术规范、废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导则6项标准;节能子体系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设备节能标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节能监测方法标准、节能综合评价标准5项标准,将于2015年1月正式实施。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联盟标准对很多指标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有不少“亮点”。具体而言,《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标准》提出了相比国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更为严苛的环境指标,如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24小时平均不得超过150微米,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24小时平均不得超过70微米,对各个主生产系统主要粉尘排放设备分别规定其排气筒排放限值,并对厂界内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浓度限值提出不得高于350微克的高标准,相同指标在国标《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史上最严标准中限值为500微克。

《环境噪声排放与控制标准》中提出,一体化工厂厂界生产区环境噪声不得超过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的强制指标,同等指标高于国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昼间60、夜间55分贝的技术指标。标准《一体化工厂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中,一体化工厂内部高性能混凝土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为0.9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2013年,北京市混凝土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70%的水平为1.4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10%的水平也仅为1.1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

联盟标准《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中提出,对三级计量器具的配备率以及使用率都必须是100%配备和使用。目前备受国家政府社会关注的水泥行业是建材行业重点用能大户,这项标准的贯彻实施与一体化工厂引入的第三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将会打开联盟产业能源管理的新局面,为建材行业企业树立了能源管理新标杆。

联盟秘书长郭海斌表示,联盟标准的发布将为我国在大型建筑垃圾处理及回收利用领域提供全新、规范、系统、全面的指南,有利于推动中国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水平的提升,标志着中国建筑垃圾处理及利用行业正式进入规范有序的发展新轨道,将有力推动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回收行业由低附加值的砌体砖和行道砖类单一产品,向高附加值的各种再生、环保产品的快速转变。

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012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15.5亿吨,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企业大约不到200家,无论处理方式还是处理能力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建筑垃圾资源化避免了乱倒乱卸和填埋,保护了环境景观,减少了垃圾围城、围村,避免了建筑垃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我国建材行业唯一联盟,旨在解决制约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主要瓶颈问题,联盟“产业创新标准体系”包含7大子体系,涉及从建筑垃圾的源头拆解、运输、制造、中间产品到再加工为终端产品等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独立、科学的产业化标准体系,填补国内标准的空白。

下一步,该联盟还将陆续推出其他子体系标准。同时,通过参与联盟标准的成员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组织实施、联盟成员单位优先消纳使用符合联盟标准的产品等措施,确保联盟标准的落实。

(再协)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