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凯
(广东东软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摘 要】散点透视在中国绘画的术语又叫移步换景,是中国艺术一项重要的特点,他来源于绘画艺术对时间的展现。即可表现宏大的场景又可以展现绘画的实践性和故事性。他有别与西方传统绘画着重展示眼前瞬间场面的焦点透视。这一方式使得绘画得以以长镜头的体现方式具体地再现恢宏的场景和宏大的叙事。也是艺术最早的在第四维空间最早的探索和表象形式。本文着重探讨散点透视的历史脉络和表象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绘画;时间;散点透视
从人类开始从事绘画以来就从未满足于对事物三维空间的具体表现。在没有文字以前人类不会只沉迷于对具体事物的表达,也试图表现具体的事件和规模宏大的事物。但是仅仅以文字的表达并不能具体地体现这些。我们的先人们便运管用了一些特别的表达方式。
1 《散点透视》概述
散点透视并非中国人首创,早在15000年前,在现在的法国境内的拉斯科洞窟,人类就运用绘画来记录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而后来罗马人在公元113年建成的《图拉真纪功柱》就运用散点透视的方式记录了罗马将军的丰功伟绩。后来英国1066年的《巴约挂毯》也是散点透视运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当年的黑斯廷战役。而在中国,现存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也是这一方式来体现曹植的《洛神赋》的整个故事情节。即使是与西方艺术大融合的魏晋南北朝以及唐代都出现了例如《五百罗汉成佛图》和《沙锤本生》以及《韩系载夜宴图》那样的杰作。到了宋代又出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代以后,当西方的焦点透视大行其道之时,中国的艺术家却还在用以往的方式创作了《汉宫春晓图》(仇英),即使是当时的小说话本依旧是运用散点透视的方式来表现,并且自成体系。可以说是三电透视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点之一。但是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又出现了像毕加索那样的画家,试图在画面上体现同一物体的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2 《散点透视》的特征
2.1 不受空间的限制
《散点透视》从字面上来说是部局限于一个地方,不受具体观察角度的限制。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地变换地点和角度,只要是看到的东西,任何素材皆可以放置到画面中去。我们再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图中似乎是鸟瞰城市,而当时并没有现代的飞行器,作者是如何看到其所绘的场景?其实只是作者通过平时的观察,将种种素材通过合理的布局将他们体现在画面之上而已,至于观察的地点可以自由发挥,视布局要求而定。
2.2 不受时间的限制
时间上我们可以以《图拉真纪功柱》为例。柱子上190米的浮雕呈螺旋形环绕柱子,以时间的顺序记录了图拉真的历次战绩,不像焦点透视,图拉真的形象在画面上出现了九十多次。由一个个不同时间发生的故事组成多个场景,同时出现在画面上。同样的例子也可以参照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2.3 观察角度多元化
当历史进入20世纪,即使是西方的艺术家也开始逐渐放弃对焦点透视的执着,追求另一种区别于文艺复兴以来的对美学的新的定义。例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就是通过对物体的解构和重新组合,通过变换观察的角度,将同一物体的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状态描绘在统一画面。另外,源于意大利未来主义也试图突破文艺复兴以来对瞬间的记录变为对运动的记录。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散点透视的表现方式。
2.4 内容丰富
我们可以具体参照一下《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这一杰作以长卷的形式体现了11世纪宋代市井的热闹与喧嚣,其中八百多的人物和各种建筑桥梁船只汇集在5米多的长卷之中。直观上给人感觉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画面由一个个场景组合而成,如同影视中的长镜头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面貌。
3 小结
散点透视既不是某一地域的特有艺术形式也不是某一时间段的流行,而是自从人类有了绘画以来,贯穿整个人类美术史的一种绘画形式,即使是当代的儿童绘画或者是民间艺术都可以找得到。他是人类绘画中不满足于表现特定瞬间和特定视角和场景的一种体现。是人类在二维平面体现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追求和对宏大述事的表达。也是一种更自由更活泼的表达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迈克尔·苏立文.中国艺术史[M].徐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14.
[3]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M].杨成凯,等.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4]乔志强.试论近代绘画社团在中外美术交流史上的地位与作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4).
[5]阮荣春,顾维喜,俞剑华.“中国画改良论”的实践佐证及理论意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2).
[6]程杰.论花光仲仁的绘画成就[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01).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