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对赤峰学院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调查报告

孙瑞权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大学生养成教育现状主要是围绕对大学生的卫生、文明、社会公德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四个因子项目进行调查.本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我院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的大学生的追踪调查研究,对比研究了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以及不同性别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性检验.调查显示:1.我院大学生不同年级在养成因子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2.我院文理科大学生在养成教育各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在文明及社会公德两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3.我校蒙汉大学生在养成教育因子中只有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在宿舍及食堂卫生两个子项目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4.我院男女大学生在养成教育文明、社会公德和学习习惯上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前两项存在显著性差异.课题针对上述结论结合访谈调研做了讨论与反思.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39-04

1 课题研究综述及研究意义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方法,着眼于做人的基本素质,并以社会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完善的教育过程与文化视野下的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教育过程.

自上世纪90年代,就有很多学者就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养成教育的目标及实施要点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廖世平杨兴国王中等人“对一年级大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坚持从严管理”(1991)刘建平“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养成教育探析”(1995)王兰兰陈良勇“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2005)王金华“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2008)等相关的系列研究.研究者认为:

(1)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背景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社会转型,且因高等教育进人到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不再是共性特征明显的精英群体,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2)随着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和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实施中存在着过程及环节上的弱化与缺失.

(3)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要使他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塑造学生具有学习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完美人格.所以,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近些年对大学生养成教育则是更深入地研究如何养成,养成什么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养成研究的途径,养成内容探讨.有薛红亮“从隐性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的人格养成”(2010)李亚东“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养成——基于公民身份视角”(2012)姬翠梅“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世界观教育”(2012)研究强调:

(1)由于大学生群体仍处在成长过程中,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还有不成熟之处,加之外界社会环境复杂、价值多元、生活方式多样,这些都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诸如种种在公共场所随意加塞、随地丢弃垃圾等社会公德问题仍在大学生群体触目可见.

(2)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公民身份认同导致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不稳定、不全面.

(3)校园文化的感召力,“人格主要是由文化塑造的”,因此强调对校园的隐形教育途径也要加以重视.

因此研究本课题的实践意义就是:在经济全球化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根据我校“尚品德、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和我校提出的“实现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任务,及我们“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我们必须在我们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才方面下细功夫.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进入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这也给我们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品德优良、成绩优秀、体格健康、人格完美的大学生才会受社会青睐.我院学生能否在社会有立足之地,我们应有自己的特色,养成教育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赢人,不但要让用人单位看到我校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更要让他们看到我们培养的人才的的踏实做事,坦荡做人的道德素质,同时也要让家长发现他们的孩子来到了我们学校后的良好变化从而肯定我们学校的教育,继而树立良好的赤峰学院的形象.

从理论意义上讲,对现代大学生的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培养模式的初步探讨可以丰富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的培养人才的素质的相关研究,并赋予现实的迫切意义.

2 研究工具与调查样本

首先,我们自编了“大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问卷设置了四因子分别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道德习惯.经过预调查后对两个问卷分别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作为正式调查的问卷.

鉴于要对已毕业的我校大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追踪式的访谈编写了“用人单位对赤峰学院大学生的素质情况反馈访谈提纲”以及对我校学生处及部分学生工作的领导老师进行访谈设置了“对赤峰学院学工办领导及老师及和院系学生工作重要相关老师的访谈提纲”

其次,我们调查对象来自我校16个院系并且按蒙汉族学生大致一半的比例来选取了样本,样本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10份.访谈了我校学生工作处领导老师,各院系领导及学生工作老师计20余人.对我校毕业生单位访谈了10人.

3 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除在卫生习惯上我校男女学生无显著性差异外,在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及学习习惯上男女学生存在差异,而文明及社会公德两项则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另外,在卫生因子项中,男女学生在宿舍卫生和食堂卫生两个子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教室卫生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现状中,表现最突出的即卫生习惯问题.虽然学校及各二级学院也对大学生的卫生习惯进行了相关的工作部署,但是在现实中我们还是看到卫生习惯的确是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宿舍卫生、班级卫生、食堂卫生及文明就餐上面.对于宿舍及班级卫生方面,我校有几个二级学院做的工作非常突出,他们除了对宿舍长进行相关培训外,还将班级教室责任到班级,实行班级包干制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几乎大部分学生对我院食堂的卫生情况也并不满意.认为食堂内就餐环境相对较差,而学生们在就餐时的不文明行为也比较多.另外,男女大学生在文明、社会公德及学习习惯上存在着差异,主要是表现在打饭拥挤不排队、打架、骂人、旷课、迟到等不良习惯上,男生在这几个子因子上表现均不及女生.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各因子项目中,我校蒙汉大学生仅在学习习惯一个因子中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卫生习惯的分类因子项目中却在宿舍卫生食堂卫生两个子类上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学习习惯上,有部分蒙古族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没有养成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具体主要表现在晚上大量上网游戏,而在白天则旷课、迟到,虽然在汉族部分男生中也有此表现但蒙族学生中的男生则更为普遍些.但在卫生因子上,部分蒙族学生的卫生习惯相较汉族学生较好,访谈中有老师认为这归因于蒙古族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对卫生习惯的养成更重视,当然也和二级学院的管理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从表3可以看到:我校文(包括艺术类科系)理(包括医学及建工)科系的大学生在养成教育的各因子项目上均存在着差异,其中在文明习惯及社会公德两个因子上则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卫生习惯的子项中文理科学生则在宿舍卫生和教室卫生上存在差异,其中尤其是宿舍卫生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此次调查,课题组将科系类别只分为文理两类,没有将艺术、医学、建工等科系单列出.文理科学生养成教育状况有差异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带来的:首先,我校的各二级学院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有差异的,如化学化工、生物科学两个二级学院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非常重视,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学生养成教育的经验.其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也确实存在着学生专业影响下的一些差异,个别艺术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学习的习惯而带来对一些养成教育中的因子项的不重视.第三,不同的院系和专业的生源质量不一,如我校存在着普本二、本三、专科、预科等不同层次来源的考试,这些也会造成表现在文理科系上的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水平不一.

从表4可以看出:在养成教育的四个因子项中,我校不同年级学生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在卫生的子因子项目上除教室卫生不同年级同学存在差异之外,在宿舍卫生及食堂卫生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通过访谈及与部分领导老师的调研,我们认为这一现状充分体现了我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实状况及我校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成果.具体体现了:

(1)养成教育对我校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生源多数来自于各地的农村牧区,再加上录取分数偏低,所以学生的总体素质基础不容乐观.

(2)通过对大一新生的军训、入学教育、新生系列讲座等入学教育再加以不同学段的分类引导逐步形成大学生应有的良好的道德、文明、学习及卫生习惯以及毕业季的各类活动,可以看到我校学生在养成习惯方面有很显著的效果.

(3)对养成教育的理解及重视程度,最终决定了我们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一点也在不同院系的教育引导下在不同年级学生身上最终表现上有所不同.表现比较突出的生命科学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等院系中,他们的领导首先就明确了“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围绕我们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来进行”,因此他们无论是在教学还是教育常规管理中都非常明确学生良好的素质需要哪些素质来体现,所以在对学生整体素质养成上做了常抓不懈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成果.

4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合对我校毕业生所在的单位领导及主管进行的追踪式访谈的结果,我们对赤峰学院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4.1 我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整体状况是好的,尤其是学生对于养成教育中各因子的意识程度是比较自觉的.但也相对存在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如卫生习惯上学习习惯上的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访谈及调研结果,我们一致认为:同样作为大学生,我校学生的关于良好习惯养成的认识上整体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又因为原有环境及教育重心的不同,也存在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过度地放纵自己,“恶性”表达进入大学后的“自由追求”.他们忽略了一些细节的大学生的良好素质的表现形式,虽然认识上明白,但行动上却做不到,或不注意去做.因此,如何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注意调动学生自主形成良好的卫生和学习习惯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养成教育的重点.

4.2 我校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各因子项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民族、性别、专业分科和年级上的差异,尤其是在年级和专业分科上.

前面分析中已大致分析了造成各因子项上民族、性别、专业类别和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我们认为重点应该讨论的是为什么不同专业类别上表现了养成教育状况的不一样?不同年级的显著性差异中,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产生?

4.3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文明、勤奋、责任意识、进取心及创造力几个方面的表现的满意度从高到低的排列分别是:文明 勤奋 进取心 责任意识 创造力.

通过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的排序,一是让我们明确我校培养的大学生人才所表现出的与养成教育相关的素质重点,进而与我校“尚品德 厚基础 重应用”的培养人才方向接轨;二是藉此发现我校培养人才素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或是忽略的养成教育相关的内容.基于此我们认为:我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中应该与时代选择人才的标准接轨诸如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创造力上下更大的功夫.如何才能与这样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接轨?如何将这样的素质养成放到养成教育的模式中?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

——————————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廖世平,杨兴国,王中.对一年级大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坚持从严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1991(03).

〔2〕刘建平.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养成教育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1995(03).

〔3〕王兰兰,陈良勇.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8).

〔4〕王金华.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2).

〔5〕薛红亮.从隐性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的人格养成[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10(06).

〔6〕李亚东.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养成——基于公民身份视角[J].衡水学院学报,2012(10).

〔7〕姬翠梅.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世界观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09).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