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基于2014年度数据的师生非正常伤亡特点与建议

于子淼1,2 陈 玥1,2 陶蔓菁1,2 王 赛1,2 苏小慧1,2

(1.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国 上海 200433;2.上海开放大学,中国 上海 200433)

【摘 要】为探寻师生非正常伤亡事件的年度特点,并为相关教育从业人员提供必要参考,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2014年度线上信息进行了采集、梳理与分析。分别从人群身份、事件原因、时间与地域分布等七个纬度全面展现了该事件的年度特点,如学生群体是伤亡“主力”、自杀是最常见方式、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是事件高发地等。同时,对“自杀联盟”、线上直播自杀、群体伤亡等五类典型事件进行了侧重分析。最后,分别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媒体和网民六个层面提出建议,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保证教育环境的平稳和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师生;非正常伤亡;年度特点;建议

作者简介:于子淼(1989—),男,上海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网络舆情相关研究。

0 前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1]。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媒体对舆论环境与生态的格式化,社情民意的网络投射日趋明显,这也是近年来“网络舆情”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教育领域内教师、学生的非正常伤亡事件也得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迅速传播而被网民知晓。

通过设置“学生 死亡”、“学生 自杀”、“教师 死亡”等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在百度新闻、新浪微博、社会论坛、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进行每日全网检索,采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合、去重与梳理,2014全年共发现656起师生非正常伤亡事件的线上信息。本文用客观数据、直观图表较完整呈现了此现象的全貌及特征。同时择取其中典型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建议,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1 事件特点综述

1.1 身份比例

据统计,656起非正常伤亡事件中,学生群体620起(占比94.5%),教师群体36起(占比5.5%),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群体是非正常伤亡事件的“主力”。一方面,学生群体人数远大于教师群体,基数大使得伤亡数量相应偏高。另一方面,群体属性特征显现明显,学生群体因年龄与阅历限制,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喜欢秀个性、走极端。教师作为具有较高学识、较强辨别力、较快反应力的群体,遇事能作出理性分析与应对,鲜将个人意志诉诸暴力,较少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1.2 事件原因

据统计,656起非正常伤亡事件中,“自杀”247起、“他杀”211起、“意外”198起,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整体来看,师生群体的非正常伤亡原因较多集中于“自杀”(约占37.7%),“他杀”(约占32.2%)与“意外”(约占30.1%)紧随其后,数量基本持平。“自杀”方式中,“跳楼”(约占“自杀”方式88.3%)的发生概率最高,其次是“上吊”(约占8.1%);“他杀”和“意外”则分别集中于“斗殴”(约占“他杀”方式62.6%)、“捅伤”(约占23.2%)和“溺水”(约占“意外”方式59.1%)、“猝死”(约占16.2%)。

通过比较教师与学生群体可知,“自杀”方式在两群体中均占最高比例,特分析“自杀”具体原因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自杀”事件原因不详,首先,这些信息往往是由网民通过微博、人人网等新媒体平台爆料,信息缺乏完整性,也很难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同时,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以事实性报道为主,通常以警察介入调查结尾,并不会对事件进行跟踪而成为“烂尾新闻”。另外,师生自杀往往出于一时冲动,在自杀前并未留下遗书或遗言,着实难以确定具体原因。“自杀”本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现象,如今在教育领域伤亡事件中却占最高比重,且原因相对集中又日趋复杂,应引起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

在有具体原因的“自杀”事件中,学业、工作压力导致的几乎占一半比例,明显高于人际关系矛盾、感情纠葛、心理问题等。探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当下追求高分数、高录取率等目标的驱使下,教师、学生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的重重压力,当积累至一定程度而得不到有效倾诉与解决时,就容易导致轻生事件的发生。

1.3 时间分布

整理事件发生数量按月份分布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2014年非正常伤亡事件月均发生近50起,其中4、6、9、10、11、12月出现突破60起的伤亡高峰。对比不同季度可知,第二季度(4-6月)和第四季度(10-12月)居于相对高位,分析其原因如下:

(1)高发阶段系招生、毕业以及就业繁忙期,升学、论文答辩、就业等压力导致伤亡事件增多;

(2)高发阶段系学生主要在校时间,信息发布源头多样、交叉传播迅速,各类非正常伤亡事件更容易被媒体与网民知晓、曝光,进入公众视野;

(3)第二季度,天气转暖,汛期来临,增大溺水、食物中毒等发生概率;第四节度,天气转寒,万物萧瑟,增大自杀、暴力他杀等发生概率。

1.4 地域分布

整理事件发生数量按地域分布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师生伤亡事件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较多集中在人口基数大、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占总数70%以上,广东、四川、江苏、福建、河南、河北居于前六位。新疆、青海、宁夏等西部省份或因人口基数少、信息传播慢、媒体关注度低等原因,只采集到个别相关线上信息。一线城市北京、上海,虽上述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对突出的日常教育、相对成熟的应对经验等成为此类事件的良好“减速器”与“避风塘”。

1.5 教育阶段

整理事件发生数量按教育阶段分布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在三类伤亡事件中均是最高发人群,明显居第一梯队,尤其是“自杀”事件数量更是远超其他群体。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群体在经历高考磨砺后,出现压力迅速被释放的“真空期”,再加上年轻气盛和缺乏来自父母、长辈的监督,更容易接触刺激或风险事物,导致他杀或者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接触思想复杂多样、人际关系处理失当、生命意识淡薄、做事不计后果等则成为大学生群体“自杀”数量攀升的重要原因。

小学、初中、高中生群体伤亡数量处于相对较高水平(除小学生群体“自杀”数量较低),位列第二梯队,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家庭与学校教育存在缺失等或是导致该现象的原因。

随着学历、知识、阅历的增长,硕士、博士(后)、教师群体的伤亡事件发生数量明显降低。职校学生群体少有类似事件发生,这或许是因为职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媒体和网民对相关动态及信息关注度低,又鲜有博眼球的案例出现,部分事件只能“静悄悄”发生,未能形成线上舆情。幼儿园群体,因家长、教师、学校及社会的保护制度完善,只发生个别意外事件。虽然原因不同,但因事件数量均处较低水平,幼儿园、职校、硕士、博士、教师群体位列第三梯队。

1.6 信息来源

整理事件发生数量按信息来源分布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以看出,媒体报道占63.3%,在此类事件信息来源中居绝对比重,其次是微博(占29.1%)。百度贴吧、社会论坛、微信公众平台、人人网以及其他平台也不时成为信息发源地,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也明显体现了互联网发展的多元性以及不同群体在用网习惯方面存在的差别。

1.7 信息特点

考虑“自杀”方式占伤亡事件整体、媒体报道和微博占信息来源比重之高,为探寻该领域相关信息特点,选取“自杀+媒体报道”和“自杀+微博”的组合方式进行分析。设置“学生 自杀”、“教师 自杀”等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对2014年百度新闻相关报道标题及新浪微博相关博文进行搜集整合,通过图悦热词(www.picdata.cn)生成热词权重图,如图7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相关报道标题及博文内容呈现信息特点有:

(1)凸显事件当事人所属地域、身份及自杀场所,如“安徽”、“教师”、“中山大学”、“宿舍”等;

(2)“跳楼”、“大学生”频现,说明“跳楼”方式以及大学生群体在“自杀”事件中所占比例之高,与统计相符;

(3)信息内容具有一定文字局限性,自杀原因、校方及家长态度等细节在报道标题及博文中被忽视。

上述有关师生“自杀”的媒体报道标题和微博博文的特点也从侧面反映了师生“非正常伤亡”相关信息的特点。

2 典型事件分析

上述整体概述已较详细呈现了2014年教育领域内师生非正常伤亡事件的年度特点,现择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

2.1 网络潜伏“自杀联盟”,“从众心态”值得警惕

辽宁沈阳某初中女生因父母离异,与网友通过自杀QQ群相约自杀;湖南常德两名高一学生因自身学习成绩与期望值落差大,相约自杀;河南平顶山学院一名大四女生因考研压力大与男网友相约自杀。

“相约自杀”早已不是新闻,近几年类似事件一直都有发生。青少年群体会选择此种方式,基本有两种原因:

(1)有共同遭遇,双方有合谋;

(2)无共同遭遇,一方被说服。

当然,不排除少数恶作剧、游戏人生的情形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会影响到身边人,潜移默化产生从众效应。在此类事件中,则容易引发“自杀”心态的传递,值得警惕。

2.2 新媒领域日趋多元,“直播自杀”时有发生

南华大学学生跳楼前在学校贴吧发表帖文“今日即将在一教赴死”,随后跳楼身亡;武汉大学学生发轻生微博“再见,还有对不起,也请相信这不是一时的冲动”后跳江身亡;四川泸州学生发微博直播自杀全过程,网民质疑炒作,后烧炭中毒身亡。

“直播自杀”也非新鲜事物,它通过互联网传递给目击者的往往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迭升级以及新媒体领域的逐渐扩大,网民发声渠道变得日趋多元复杂。微博、贴吧等平台都可以成为“自杀”的线上现场直播地,网民敲打键盘,目睹一次次悲剧的发生却无能为力。更有甚者,把轻生者的“真心”当做“炒作”的笑料,“键盘侠”的一次次“集体狂欢”反而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3 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群体伤亡敲响警钟

湖南仓皇中学学生在军训中与教官发生群体斗殴,致41名师生受伤;家长因与校方矛盾得不到解决,持水果刀在湖北十堰东方小学校园内刺伤9人后跳楼自杀身亡;昆明明通小学学生从宿舍前往教室过程中发生踩踏事故,致6死26伤;上海外滩跨年夜发生严重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死伤。

群体伤亡事件因在死伤人数方面的突出,易使民众产生恐惧心理。不管是意外还是故意伤害导致的群体伤亡事件,都反映了学校、社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失,为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同时,学生群体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或茫然无措,或莽撞应对,无疑也给事件结果的恶化增添了不必要的助推作用。

2.4 个别教师素质缺失,师生关系险象丛生

沈阳大学一名大四女学生被捅17刀身亡,犯罪嫌疑人为该女生男友,系沈阳市某学校教师;洛阳古香小学8岁女孩上课时被老师用课本猛打头部后导致小便失禁、脑死亡,抢救无效死亡。

“师者,所以从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本是拥有高学识、高素质的特殊群体,本应是恪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的践行者和排头兵,但教师群体中存在的个别“害群之马”,视职业道德、做人准则于不顾,肆意破坏本应淳朴的师生关系,给教师群体的名誉和声誉都带去了难以修补的损害,这些都应值得教师群体警示。

2.5 关键时刻舍己为人,“正能量”获网民称赞

安徽金集中学“好老师”朱长海,生死关头用身体托住学生,自己不幸牺牲,用生命诠释师德大爱;河南登封年轻女教师车祸瞬间推开学生,自己被撞重伤入院;鲁甸县教师阳厚金在地震发生时拖出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用身体护住5岁的小孩,自己不幸遇难。

伤亡事件中不乏人性光辉,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一次奋不顾身的舍己助人,甘愿为他人的安全献出自身宝贵的生命,这已经超越了一切善举。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与力量,相信每一次看似微小的正能量都将不断积累,最终汇聚成注入“中国梦”的强心针。

3 师生非正常伤亡事件应对建议

3.1 教育管理部门

首先,要充分认识教育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工作思想和目标。

其次,应为下级管理部门、学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物质保障和经费投入,保重有关工作可以顺利、有序启动。

同时,建立常态监督机制、预警机制、干预机制及评估机制,从顶层对各项工作做良好设计,保证后续工作能够平稳、高效推进。

3.2 学校

首先,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培养学生适应坏境和调控心理的能力,在挫折中学会成长。

其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丰富课外活动与实践。

同时,还应建立寝室、班级、院系、学校四级联动机制,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疏导与治疗,一旦有紧急事件发生,可以迅速启动工作流程。

3.3 教师

首先,应做到胸怀大度、阳光向上,严格规范自身言行。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和学生交往,让学生愿意向你倾诉自身的想法与困惑。

其次,应密切关注学生动态,深入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压力,发现苗头性信息应及时主动干预,避免反映迟缓酿成不必要的后果。

同时,应主动熟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亲自注册、体验各类社区论坛、聊天软件、APP,主动拓展工作新平台,不断增大工作覆盖面、提高工作影响力。

3.4 家长

首先,父母首先要积极乐观,不要将个人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在家庭中营造健康、快乐、轻松的氛围。

其次,当孩子“遭遇”挫折时,要耐心沟通与倾听,循序渐进地开导,帮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努力放大孩子的优点,错误只需“点到为止”。

同时,家长应时刻铭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教育孩子的“不二法门”,在生活中处处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3.5 学生

首先,应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客观评价自我,切勿好高骛远。

其次,学会调节并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维护身心健康。

同时,还要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懂得与身边人分享快乐,学会向家人及朋友倾诉忧愁。时刻提醒自己切勿脱离人生的正常轨道,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6 媒体与网民

媒体应承担起生命价值传播的社会责任,始终把握好“度”,不搞“新闻轰炸”与新闻消费,努力让报道起到提醒与警示作用,引导社会民众理性思考现实问题。

网民应学会对“恶事”冷处理,不“围观”、不“起哄”,阻止别有用心之人借题发挥。对“善事”要拥正义、有底气、敢弘扬,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总之,媒体和网民都应以不伤害他人、不破坏公共秩序为底线,通过自身一言一行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积极主动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用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总结与展望

通过上述2014年度师生非正常伤亡事件特点整体概述及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此类事件发生原因复杂、地域分布广泛、信息来源多样等共性,以及“自杀联盟”、群体伤亡、素质缺失等个性,都给家长、学校以及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为本,是国之根本,也是未来之根本。本文系统总结了2014教育领域内师生非正常伤亡特点分析及应对建议,可为有关部门提供一定参考。但教育革新日新月异,伤亡事件特点也不可能只停留在某处固步不前。2015年,师生非正常伤亡事件仍在继续发生,相关部门及教育从业人员应积极总结事件发生规律,打好提前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营造更加和谐、稳定、快乐的工作与学习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三川.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远程教育,2015,02:31.

[责任编辑:汤静]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