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君① XU Chang-jun;张国发① ZHANG Guo-fa;
常贺① CHANG He;刘维才② LIU Wei-cai;李怀校② LI Huai-xiao
(①大庆师范学院,大庆 163712;②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扎兰屯 162650)
摘要: 订单班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企业需求的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共赢的纽带和结晶,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建立行之有效的订单班管理体系,对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成才预期,顺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订单班;管理体系;应用技术型人才;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28-02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Y1320)。
作者简介:徐长君(196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现工作于大庆师范学院,硕士,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学教学与就业指导工作。
0 引言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高校针对用人企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用人企业共同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相互合作,利用校企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在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企业就业的一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订单班培养方式既解决了高校缺少学生实习实践场所和设备的困难,也解决了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问题,达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目标。
大庆师范学院于2011年开始与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订单班,经过三年多的联合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后续订单班的办学提供了借鉴,为深化订单班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证明订单班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订单班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之一,订单班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质量。
1 订单班组建管理
订单班组建是完成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我们采取的是“双方合作,三方选择”的方式来组建订单班。就是高校选择优质企业;企业选择高校、选择学生;学生选择企业,自愿参加订单班的组建方式。高校所选择的合作企业,必须是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科研能力强和合作愿望强的企业。特别是新建的成长性企业,具有持续提供产学研合作教学,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空间较大的企业。高校组织宣讲会,介绍企业,学生根据企业宣传和网络信息查询,自愿申请参加订单班。企业对申请参加订单班的学生进行面试考核,符合企业人才需求,面试合格的学生组成虚拟订单班开展相关活动。
2 订单班目标管理
订单班确定的目标是以教育方针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机制,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的,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实现学业与就业融通、专业与产业贴合、教研与科研共促、育人与用人双赢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达到“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发展强”的企业要求。订单班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熟练掌握生物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岗位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3 订单班师资队伍管理
订单班师资队伍构建应以高校师资为主体,以企业高中级技术人员为辅助。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兼职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工学合作的要求,也是校企双赢的体现[3-4]。采取“引、转、请、送、合”方式是构建订单班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引”即引进人才,将具有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的的高级技术人员引进高校,充实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转”即将高校现有在编教师,转换专业,派出学习提高,以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请”即请进来。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行企业生产技术讲座,使专业教师对企业发酵技术工艺业的发展脉络和现状有清晰的理解,应用能力得以加强。
“送”即选送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去挂职锻炼,丰富经验,使专业教师对发酵工艺、发酵设备、检测技术等实践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使培养的订单班学生不论在知识水平还是在技能水平方面都能符合订单企业的用人需求。
“合”即校企联合。邀请企业专家与高校专业教师联合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了解企业应用的生物发酵技术对专业理论课程的要求和本专业实践操作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达到教师学到只有在实践生产过程中才能掌握的实践要领的目的。
这样建立起来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是能胜任订单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4 订单班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指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措施,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围绕教学活动展开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4.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更要充分考虑订单企业的需求。通过调研——协商—确定—执行的方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保证其可行性[5]。
调研是指进行就业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调研。协商就是组织教育管理者、专业教师、企业高中级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订单学员的岗位技术标准和培养措施。确定就是依据培养目标和企业及学生的需求,共同制定适合学生、高校、企业三方满意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培养人才,以学生能胜任企业岗位为目标,协同一致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有效避免了虽有“定单”、却培养不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的尴尬。所培养的毕业生做到了企业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挣得多、发展好。
4.2 课程设置管理
订单班课程要校企联合设置、合作开发,要在合作企业中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操作技术标准、岗位技能要求,归纳出岗位技能点和知识点,开发出课程的内容、考核的标准、实验实训的方法。只有这样开发出的课程和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课程设置要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要瞄准生物技术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要在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要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与即时就业的需要,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学生的选择性来设置课程[6]。建立“平台+模块+企业文化传承”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拓展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能够满足订单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人需要。平台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专业基础课是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模块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奠定专业基础,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适应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
企业文化传承课程是实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课程。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企业文化的授课内容包括企业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就是企业员工亲身给学生上课。
4.3 订单班实践教学管理
订单班的实践教学管理由高校和订单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高校是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主要管理者。企业提供符合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环境场地、仪器设备、操作工艺、观摩对象、实践岗位和参与实践学生的管理等。学生结合课堂和校内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检验所学的各种相关知识,培养并形成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校企合作建立顶岗实习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实践岗位的安排由校企协商,根据企业生产运行状况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实习场所、实践岗位。实践指导教师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承担。由企业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对订单班学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能指导,学习岗位操作和技术标准及注意事项,意外突发事件的处理知识。校企双方协商,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给予顶岗实习学生相应的待遇。
5 订单班考核管理
订单班的考核工作由高校和企业合作进行,共同协商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参照执行。校内实践教学考核以课程为单位,将考核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按照工作质量、工作态度、操作规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程度综合评定学习成绩。采取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项目考核,理论测试等评价方式。校外实习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校企共同制定考核制度和考核细则,共同实施考核与评价。订单班考核除专业技能和岗位技术考核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纪律规范、日常行为、团队精神等方面。考核结果作为订单班学员最终能否被企业录用的重要参考。
6 结论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了高校、企业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训基地与工作环境对接、专业教学与岗位标准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深化了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转型发转开拓了途径。完善校企合作订单班的管理体系,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满足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需要,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惠贞.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1):70-71.
[2]顾京.论产学研的深刻背景和重要支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
[3]陈传端,谢英星,周静.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3):34-35.
[4]余少英.订单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425-428.
[5]裴昭颖,田文君,程显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构建的探索[J].北方经贸,2014(1):123.
[6]刘丽娜.高职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