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一例小尾寒羊脑多头蚴病的症状与防治

张艳华?

(黑龙江省克山县古城镇为农代理服务中心 161600)

2014年3月上旬,黑龙江省克山县克山镇某养羊户饲养的本地小尾寒羊发生一种以周期性神经症状为特征,病羊作回转、前冲或后退运动的疫病。经专业部门技术人员的综合诊断,确诊为脑多头蚴病。?

1 发病情况?

该养羊户共饲养小尾寒羊180只,3月5日开始陆续有羊发病,3月16日来专业部门就诊时已发病15只,死亡羔羊5只,病羊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精神高度兴奋,作回旋、前冲或后退运动,有时沉郁,长期躺卧,离群独处。叩诊头骨,患区有浊音;头骨变薄,甚至穿孔,该部皮肤隆起,有压痛。病羊对声音刺激反应很弱,身体消瘦,前冲或后退及痉挛性抽搐等;有时沉郁,长时间躺卧,脱离畜群。部分病羊在5~7d内因急性脑膜炎死亡,或转为慢性型。羊的前期症状明显,羔羊的多头蚴急性型明显,感染初期,六钩蚴移行引起脑部炎症,表现为体温升高,脉搏及呼吸加快,甚至强烈兴奋,患畜作转圈、前冲或后退运动,有的沉郁、离群、卧地。?

2 临床症状?

多头蚴寄生于羊脑及脊髓部,引起脑膜炎,表现采食草料减少,流涎、磨牙,垂头呆立,做特异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放牧时离群掉队,体质逐渐消瘦,卧地不起,衰竭而致死亡。发病前期羔羊多为急性型,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次数增多,出现神经症状,做回旋、前冲、退后动作等。后期多头蚴发育至一定大小,病羊呈慢性症状,典型症状随虫体寄生部位,出现不同特征的转圈方向和姿势。虫体寄生在大脑半球表面的出现率最多,典型症状为转圈运动,其转动方向多向寄生部一侧,病位对侧视力发生障碍以至失明,病部头骨叩诊呈浊音,局部皮肤隆起、压痛、软化,对声音刺激反应很弱;寄生于大脑正前部,病羊头下垂,向前做直线运动,碰到障碍物头抵住呆立。寄生于大脑后部,病羊仰头或做后退状,直到跌倒卧地不起;寄生于小脑,病羊知觉敏感,易惊恐,运动丧失平衡,痉挛易跌倒;寄生于腰部脊髓时,步态不稳,转弯时最明显,后肢麻痹,小便失禁。?

3 剖检变化 ?

经对5只死亡羊进行剖检,发现多数包囊寄生在大脑左右侧顶叶或枕叶区表层上方各占40%,也有的包囊寄生在小脑部位,包囊大小不一,呈圆球形或椭圆形,囊液无色透明,有些转为黏稠。囊中有许多白色小米大小的头节,相互靠近散布囊的内膜上,数十个甚至达到数百个,包囊外膜半透明、较簿,脑组织被压迫下隔而萎缩?

4 诊断?

变态反应实验:用多头蚴变态反应原注入羊的上眼睑内,病羊注入1h后,皮肤肥厚肿大,并持续6h左右。绵羊脑包虫病到后期主要通过仔细观察羊群表现出的特异神经症状来进行确诊、治疗。如果包囊寄生在脑的前部,则可能表现为头向后仰,直向前奔,头顶饲槽前肢蹬空等症状;如果包囊寄生在脑后部,则可能表现为直向后退,紧靠墙壁等症状;如果包囊寄生在左半球或右半球时,则造成对侧的视力障碍,甚至眼睛失明。在寻找食物时,会向有包囊寄生的一侧转圈;包囊寄生在脑的深部或小脑部位时,患畜表现敏感,四肢痉挛,昏迷倒地等症状。?

5 防治措施?

立即把病羊隔离出来,并且清圈消毒,粪便、垫料堆积发酵。饲槽、水槽清洗消毒,尸体烧毁深埋。这样可以有效杀死寄生虫虫卵,防止疫病蔓延。?

药物预防,全群投喂吡喹酮进行驱虫,剂量为50mg/kg·w,连用5d为1个疗程。把病羊隔离出来进行药物治疗,根据包囊所在位置,用外科手术刀将头骨开一个圆口,先用注射器吸去包囊中的液体,使囊体缩小,然后摘除,向病变部位注入95%的酒精1mL。用以上方法对8只病羊进行治疗,除1只病情严重的羔羊死亡外,其他均治愈,而且无新病例发生,治愈率达87.5%.?

6 讨论?

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即脑多头蚴所引起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等动物的小肠内,幼虫寄生在小尾寒羊、山羊、黄牛等动物的脑内,犬排粪便、污染草场、饲料或饮水,从而造成多头蚴病的流行。经调查得知该养羊户饲养两条牧羊犬,因此证明该羊场的多头蚴病是由犬传播的,应立即对两条犬进行隔离驱虫,把犬粪堆积发酵以免该病复发。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