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两种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模式的比较

李中全 LI Zhong-quan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 528404)

摘要: 文章分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两种模式——非合作博弈联盟和合作博弈联盟成因和运作特点,并从合作机制、收益分配和农产品品种三个角度对两种模式进行比较,最后阐述了其共同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促进两种模式发展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非合作博弈联盟;合作博弈联盟;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061-03

作者简介:李中全(1982-),男,江西南昌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0 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对食品消费的安全和品质要求也日益关注。政府通过建立《食品安全法》、《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重视并推动食品安全与冷链物流、农产品与冷链物流等相关内容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也从冷链运输、冷链安全与冷链模式等方面来完善冷链物流的理论,但是通过检索发现,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博弈的研究却不多。本文即从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的角度去比较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定义与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由于国内农业分布广、农产品品种多、生产和物流方式比较落后,这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有其自身一些困难和特点:①投资大。冷链物流需要的一些造价高昂的特种设备,如冷冻冷藏车、冷冻冷藏仓库等;②时点控制。部分农产品[1]对于温度、湿度和微生物需要实施控制,这要求冷链物流对于信息的有较强的控制能力;③时效性。为确保农产品的保鲜美味,要求农产品从采摘(或屠宰等),经过一系列物流活动,最终出售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尽可能的短;④实施难度高。由于我国地域特性,农户众多且分散,不同农产品对冷链流通的要求不一致,各企业对冷链的控制力度差异等原因,造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施过程复杂,难度高。

2 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的两种模式

农产品冷链流通效率取决于各联盟成员是否有效衔接,在市场主导下,农户(基地或合作社或生产基地)、经销商(超市或加工中心)、零售商、消费者通过相应的合作机制组建不同的联盟形式。

由于形成农产品冷链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为确保联盟成员的共赢,则必须存在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负责管理、组织和信息传递工作,把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和销售高效组织起来。通过整理以及调研了解到,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主要存在以理两大类。

2.1 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运营商为主体的非合作博弈冷链物流模式

该模式是以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为核心,由其来组织、管理整个农产品冷链的运作并提供农产品交易场所。具体做法是,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通过检索各地农产品生产信息,或直接与农户、生产基地,或间接与经销商、合作社把农产品的生产、集散统筹起来;通过对就近市场的需求状况,然后把农产品的分销与零售统筹起来,最终形成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储存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图1)

2.2 以大型超市和加工中心为主导的合作博弈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超市或加工厂作为整个农产品冷链核心,坚持以市场需求中心,一方面延伸到冷链上游,通过单独投资或合作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及加强与农户、经销商和加工企业渠道畅通,实现农产品无缝流通,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另一方面自建和合建农产品配送中心,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向连锁店或超市配送生鲜农产品。(图2)

3 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的两种模式的比较

3.1 合作机制

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在其中最重要的功能起着信息交流与提供农产品交易场所的功能,因此,对于上游的农户或生产基地、经销商以及零售商和消费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虽然成员彼此之间结成联盟,但是联盟成员更多的是追求个体的最大利益化,甚至是可能在损害其他成员的前提下追求自身的利益提高,而非整个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提高。

大型超市或加工厂以自身为核心,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冷链联盟,既要确保农产品从生产、运输和销售上形成无缝流通,努力实现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这一绿色目标;也要确保冷链整体增值,使联盟成员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合作实现共赢。这不仅仅需要对农产品冷链具有一整套的运作和流通作业标准,也需要具有相当的再加工增值能力。

3.2 收益分配

在非合作博弈前提下,各成员竭力希望获取最大利益,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因此有必要设立有谈判、协商环节在内的扩展式非合作博弈框架讨论企业间合作关系。通过谈判协调确定收益分配应以各成员的贡献来展开,比如经销商从农产品产品把农产品收集,然后运输到较远的市场所得利润相比较应获得更多。而大型超市或加工厂相对联盟其他成员要付出更高成本和承担更高风险来维持整个冷链的有效运行,在联盟过程当中也是以大型超市或加工厂为核心,因为其为保证企业盈利的决心远高于联盟其他成员。因此收益分配在保证各成员盈利的同时,应加大对大型超市或加工厂的分配,尤其是在增值所带来的分配。

3.3 农产品品种

非合作博弈中,由于联盟性质较为松散,各联盟成员对农产品冷链的管理、标准和运作存在差异,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效率低下,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并且是以成品的形式从农户转移到消费者手里。因此对于这一类联盟而言,选择产量规模大,价值较低,或经过简单加工保质期较长的农产品为宜。如土豆、萝卜等果蔬。

在合作博弈中,由于大型超市或加工厂对整个冷链实行严格控制,即从农产品的采摘、集散、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冷链管理,为产品的保质保鲜制定严格的运作标准,对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冷链增值。在该联盟中,选择产地较近、易腐坏、价值较高或根据市场需要需深加工的农产品为宜。如鱼、肉类和鲜奶等。

4 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的两种模式共同问题和改进建议

4.1 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

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在非合作博弈模式当中尤为明显,因为该模式追求以空间换利润,而自身实力不够,因此经营的农产品常常以常温形式流通。即便是在合作博弈的模式中冷链各环节也缺乏统一规范化的运作,只能在冷链部分环节中采用低温处理,而在其他环节,如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 “断链”现象。

4.2 冷链物流服务主体实力比较弱小

在非合作联盟模式中由于成员各自为政,追求自身的利益,忽视其他成员的利益,彼此掣肘,限制了各个服务主力的壮大;在合作博弈模式中,由于国内企业起步较晚,服务体系未健全,因此主体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冷链物流服务主体弱小进一步导致彼此之间的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妨碍优质优价的机制形成,而反过来又循环阻止冷链物流服务主体的壮大和降低冷链物流服务降低。

4.3 促进非合作博弈联盟和合作博弈联盟的相互补充

由于国内地域差异,城乡差异,经济发达水平差异,使得单靠某一种冷链物流模式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在非合作博弈模式中,农户或生产基地、经销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分销商各成员所获得的信息、技术等硬软件条件相对受限,对于农产品整个冷链缺乏通盘考虑,也缺乏实施整个冷链的条件,但是由于在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有着大量、分散的信息流动,促使各成员通过非合作博弈的形式自发组织联盟针对价值较低、距离较为分散等农产品承担冷链的各个环节;而在合作博弈模式中,由于大型超市或加工厂凭借自身实力,挑选符合条件的成员组成联盟,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合作,针对规模大、价值较高等农产品物流实施严格的冷链控制。因此有必要促进两种模式各司其责,相互补充。

4.4 健全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果蔬、肉类、水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完善生鲜农产品等溯源安全管理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广农产品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大力发展一体化的冷链物流。加强建设两种博弈联盟模式配合,推进农产品的南北互运冷链物流体系。

如统计表明:某市2012年全年肉类、水产品、果蔬产量分别为4.31万吨、35.46万吨、76.11万吨,在以大型批发综合市场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当中,其中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部分果蔬、部分奶制品基本在没有冷链的条件下运输和销售;而在以大型超市或加工厂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中,这一比例为78%的肉类,70%的水产品,10%的奶制品,但是大部分果蔬依然是在冷链的条件下运输和销售。

通过实施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并重的战略,建立农产品冷链公共信息平台,规划和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两种博弈联盟模式的协同发展,优化农产品、农户(生产基地)、经销商、超市(批发市场或加工厂)和分销商的组合,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多向流动。在最近针对合作博弈的调研中,肉类和水产品的比例下降到70%和68%。

5 结论

文章根据农产品冷链联盟现状分配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两种类型,从运作模式、合作机制、收益分配和农产品品种讨论了两种博弈联盟的特点和差别,但是未能定量深入分析其运作状况。最后对两种博弈联盟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改进建议稍作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0-2015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2]侯光明,李存金.管理非合作博弈机制式表述[J].中国管理科学,2002,6:86-90.

[3]杜河建.动态联盟收益分配合作博弈分析[N].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10.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