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从《战狼》看功夫明星的转型

杨栅栅 韩晓明

【摘要】功夫电影是华语电影给世界电影的独特贡献,更成为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输出机制。成功的功夫电影也塑造了形象各异的功夫影星。然而在商业大潮和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之下,新生代功夫影星必须结合更宽泛的发展路径来寻找自身的生存空间。本文就电影《战狼》的情节内容,分析其力图塑造国产超级英雄的尝试和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超级英雄;现代战争;武侠

2015年4月2日吴京打磨七年的《战狼》登上大荧幕,作为一个功夫影星为大家呈现的军事题材电影出人意料地创造了票房奇迹,在电影热度排行榜上持续一周搜索排名第一,上映一周后票房突破了3亿大关。吴京作为一个功夫影星在出演过众多功夫影视作品都反应平平之后似乎找到了“迂回自救”的方式。在电影之中吴京塑造的是一个“制度之外”的人,在违抗军令被剔除出队伍之后重新被特种兵部队“战狼”接纳,并经历挫折磨难完成了驱逐非法入侵者和捣毁毒枭的双重任务,成就了新一代的“超级英雄”并借由维护祖国的光环熠熠生辉。可以说《战狼》填补了我国现代战争片的空白,同时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我国战争片的转向。

一、孤胆英雄和超能团队

《战狼》在宣传前期就力图打造吴京饰演的人物“冷锋”这一类似好莱坞式的超级英雄形象。从几版不同的宣传海报中可窥见一斑:吴京挟持入侵者将其制伏,表情坚毅而果敢;在另一版本的海报中吴京超级英雄的形象得到深化:“双手俯卧撑1000个,单指俯卧撑200个,精通巴西柔术、泰拳”等。但这与好莱坞超级英雄是有实质上的差别的。好莱坞式的超级英雄一般是那些拥有超能力(例如蜘蛛侠、钢铁侠等)可以仅凭一人之力拯救世界的人。尼采曾经重新审视并给超人定义, “超人”是那些完全摆脱了奴隶意志,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更健全,更有力更果敢的人,这些人往往按照权力意志行事。 “权力意志实际上就是冲动的生命力”,是类似“万物竞长,生生不息的状态”①,他们不受限制地发扬这种精神状态,有的时候甚至放浪不羁。

“冷锋”这一角色更偏向于“超级战士”:配备专业的军事技能和超人的体能,肩扛起保家卫国为战友复仇的使命,冷锋违抗军令、特立独行,甚至在脚踩地雷生命受到威胁之时向龙晓云示爱等等一系列的举措更让这个人物形象符合“超人”的特征。

在剧情设置上,冷锋起初因为执行任务过程中违抗军令将挟持人质的毒枭击毙而被军队惩罚,同时也被毒枭大佬聘请的雇佣兵列为头号追杀对象。人物命运在何去何从之时,特种部队“战狼”向其伸出了“橄榄枝”,冷锋随即加入了双方兵营的实战演练之中。随着剧情推进,人物的命运逐渐和家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冷锋由被雇佣兵追缴的被动地位,承担起对抗外来人员企图偷运中国人DNA以研制基因病毒的任务来。这样的经历造就了冷锋“超级战士”的孤胆英雄的形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战斗,影片无不处处彰显集体的力量,形成了中、国式的“超能团队”。从人员配备上看,操着五湖四海方言的战士人物形象各异,并且在角色选择上很有代表性,普通话发音混沌不清的南方战士,表面上体现特种部队的人员组成,其实深度反映了我国军人领域高度融合的生态环境。电影后半部分双方角逐打斗环节堪称精彩,激烈的枪战角逐、巧妙的身体对抗、利用自身灵活的优势将体形庞大的壮汉击倒在地等等都显示出整个团队的作战能力。

在作战方法上,大兵团作战、对外军作战方法等专有名词的使用强化了本片军事专业程度,甚至是给军事盲上了一堂生动的知识普及课;演习阶段,敌后指挥部队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法,精妙的配合以及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侦察设备和作战设备都构成了这个“超能团队”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暴力美学的投射

根据弗洛伊德“力比多”原理,暴力、破坏欲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电影之中表现暴力的不同方法催生了暴力美学。源起于美国影片成熟于香港电影的暴力美学将暴力充满仪式感美化地展现,将暴力赋予力量和美的符号学意义,脱胎于残忍的杀戮而变成人们欣赏和释放的合理方式。

《战狼》之中的暴力美学重点在于精彩的打斗场景和现代化武器作战时所产生的威力和震惊效果。根据观影机制和受众心理,将电影之中的情节设定为雇佣兵入侵和毒贩的复仇,中国军人作为正义的一方捍卫国家主权和自卫性反击,至此将电影情节之中的战斗合法化,受众观影时心里的置换角色也由此变得合理而高尚起来。另外一方面,在现代化武器的展示过程之中,受众的“强国心理”得到强化,民族自尊自信感加强,同时也满足了受众对于军事的好奇、窥视心理。

《战狼》影片时长为90分钟,其中身体接触性的格斗场景为4分6秒,占整部影片时长的5.1%。第一次格斗是片中的反面角色老猫先后与战狼特种兵俞飞和冷锋的第一次交锋,老猫将俞飞制伏并与冷锋进行了简单的接触性对阵。这一次时长为26秒钟的打斗充分运用了腿法;第二次格斗是史三八以及他的队友两人合力与对手“大块头”的肉搏战,这次打斗时长为40秒,其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小、快、灵的特点以及很多现代综合格斗的地面技术,最终将敌人制伏;第三次也是本片的最后一次接触性格斗是冷锋与老猫在中国边界的打斗场景,双方在激战过程中运用了短兵——匕首为武器进行对战,同时展示了腿上功夫,最终冷锋利用敌方老猫的轻敌大意将其刺杀,最后一次打斗场景为3分钟。如果单计算打斗时间,不算摆姿势、试探对手、对白的时间,那么最终的接触性打斗的时长仅为2分钟,占整部影片时长的2.2%。

吴京刻画的“冷锋”这一人物形象不仅仅是超级战士,更是赤胆忠心和武侠精神的化身和缩影。武侠电影中强调的“忠义”精神在影片后半部分得以两全:整个战狼部队遭受强敌围攻步入陷阱,队长身陷险境并要求队友射杀自己解除被折磨痛苦之时,冷锋通过自己的机智挽救了队友并逆转了整个作战局势。这一情节是冷锋父亲所遇到的情景的复制,加之配乐强烈震撼的效果,充满仪式感的情节设定将主体视角拉回了当时的场景。但是冷锋的抉择不仅仅是 “父亲”形象的复制,更完成了超越,解决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难题。这种超越更不仅仅是对父权对弗洛伊德式的“父亲”偶像崇拜的超越,更是冷锋对于过去自我的超越和成长,强化了超级战士的形象,局势由敌强我弱的被动局面变为主动。

三、隐晦的爱情

英雄电影之中爱情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军事题材来说,爱情则表现得略显隐晦。冷锋对于龙晓云的感情似乎是理所应当不由分说的。如果说是龙晓云因为冷锋果敢的表现对于国家忠诚和对于战友忠义而心生钦佩爱慕的话,冷锋对于龙晓云的感情缺少了动因,比如两人在一起相处或者因为某个事件的诱因而产生情愫。缺少了这个诱因,剧情和人物似乎并不是那么丰满和立体,而这里隐晦的爱情因素似乎看起来只是英雄需要爱慕者的单纯配备,看起来味同嚼蜡。

四、功夫明星的转型

当然,《战狼》作为一部功夫明星的转型之作和创新性的探索还是值得肯定的。功夫明星脱胎于功夫电影,他们往往有着武术的功底,承担着铁肩担道义的使命和自强不息的中华武术精神的传承。从李小龙借由电影艺术来推广武侠精神、展现中华武术精髓开始,历经李连杰“全能传统武术”、成龙“喜剧式武术”、甄子丹融和巴西柔术、泰拳、跆拳道等其他民族的格斗术的打斗方式的不同风格的创新和探索②。目前,在昔日功夫明星日渐老去,新晋功夫明星又屈指可数这一青黄不接的背景下,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做了不同层面的尝试:周星驰怀揣着功夫梦的作品《功夫》,融入了无厘头喜剧独有的想象力。其呈现出另一个维度的功夫:踩脚趾的儿童游戏也可以作为武术招式制敌,这种“痛感”在影片主体上的强化和影片主题中对于“痛感”的弱化甚至是戏诹(如最后火云邪神误打误撞打通了阿星的任督二脉,经过医治的阿星破茧成蝶拯救了世界)式的尝试。《一代宗师》中梁朝伟和章子怡扮演的人物角色从习武之人的承担与道义角度诠释武术;还有近期由彭于晏在大银幕上诠释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这一经典角色的重温等,不难发现如今的武术电影呈现出以下几个走向:

(一)特技主打

特技的加入使武术电影的画面更多元,场面壮观迤逦丰富了视听感受,但是特技实现的是想象力而非创造力。二者的区别在于,想象力为人们呈现更多玄而又玄的东西,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仅凭意念就可以撼动山河,从而肢体接触减少,能体现武术中身体对抗的成分越来越少,由此附加的武术套路、兵器的展示减少。形式上改变造成形式之外附加的武术精神和文化便更是少之又少了。根据“力比多”原理,暴力和破坏尤其是近乎赤裸的身体对抗和充满血腥的展示才会激起人内心的渴望,令人热血沸腾。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电影在宣传时重点强调拒绝特技,全靠演员自身完成等相关信息,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

(二)多元素的融合

功夫电影之中融入的元素日渐增多,跑酷、舞蹈、戏曲、杂技、体操等等,似乎凡是能够同肢体扯上关系的都融入到武术电影之中,使武术呈现出更加赏心悦目的姿态。跑酷镶嵌进追赶镜头的运动画面,加快影片节奏;舞蹈以其形体美的特质和武术融合增强动作美感从而消解了武术的冲击力;戏曲中武生的定位和武术结合之后更近似于成龙的“喜剧武术”风格从而消解了武术的严肃性;突破人体极限的杂技和体操更注重展现人体的力量与美,一直在寻找极限从而不断突破极限的循环之中,这也就有了建构于西方世界审美观念之上的强调肌肉、强调身体的健美等审美情趣的凸显。

(三)非专业人员加入,专业人员转型

电脑特技的发展、多元素的融合这两个条件使得更多非专业的习武之人加入到武术电影的大军之中,并尝试以“打星”身份塑造自身形象。张震、彭于晏等新生代力量是基于现代男性审美气质的转移而催生出来的“武术偶像”;章子怡、李冰冰等拥有舞蹈功底的女星也是通过女性的打星形象而走向国际。基于市场、投资、剧本创作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原来似乎被看做是接班人的吴京、赵文卓等功夫影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并转而拍摄电视剧寻找出路。但是,赵文卓主演的《铁血红安》,吴京主演的《我是特种兵》等还是逃离不了以自身为“功夫明星”作为宣传契机的魔咒,正是这种略显尴尬的境地催生了电影《战狼》。

就吴京的个人经历而言,1991年曾获得全国武术比赛枪术、对练冠军,1994年获得全国武术比赛精英赛枪术、对练冠军。这些成绩使得吴京在21岁便以功夫演员的形象开始了演艺生涯,同时也让《战狼》这部影片无法摆脱功夫片的影子,很多人都是冲着吴京“功夫影星”这一符号走进电影院的,在某种层面上可以说是吴京作为一个功夫影星的转型探索。

《战狼》在上映之后不俗的票房成绩的确为功夫影星的转型打开了一个缺口,这部充满主旋律色彩的影片是探索也是成就,不过由于在剧情、特效、人物性格和故事节奏把握以及情节处理上整体呈现出来的问题,并不能把《战狼》看做一部上乘之作,尤其是整部电影观赏结束之后人性关怀以及精神高度的缺失成为电影的硬伤。这种窄化爱国主义精神实质突出强调“我很行”的心理机制恰恰迎合了国人的观赏心理,但若是想要产生更广泛的全球影响力得到“他者”的认可似乎还相去甚远。

《战狼》票房的成功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那就是观众期待这种类型的作品,期待创作出的并不是像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等等超能英雄“舶来品”;或者有着中国武侠精神掠影和外壳却操着一口流利英语“功夫熊猫”式的外国制造;更加不是被重拍了无数次却鲜有新意的“黄飞鸿”系列。这种急切渴望通过自身文化定位而确立的身份认同,进而确立作为中华民族的自身形象,或者说是每一个个体的自我确认:摒弃他者过分强调“肌肉”和“力量”的男性英雄形象的意识形态输出,赋予“精壮”的外在形象和自强不息、锄强扶弱、精忠报国等侠义精神的内核这样的一个黑发黄肤的英雄才可以真正回答国人“我是谁”的问题,这也正是大家怀念李小龙原因。

因此,超级英雄如何构建或者说武侠精神如何借由全新的英雄形象传播,从而催生出全新的体现中国国家意志的男性形象而非被西方审美的“力量”所禁锢的“武侠”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汪民安文化研究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24-26

②张震宇,刘韬光.浅析武术电影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1(11)

(作者简介:杨栅栅,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在读;韩晓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在读)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