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一种生产型科研单位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马歆辉 MA Xin-hui

(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Shanghai Xietong Technology Co.,Ltd.,Shanghai 200063,China)

摘要: 生产型科研单位逐渐从过去的科研为主生产为辅走向了规模化生产,但是由于这类单位的生产运营模式有别于传统企业,普通的商用生产管理软件不太适合。本文通过对这类单位的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和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这类单位生产计划管理特点的解决方案。

Abstract: The production-oriented research unit has ente

作者简介:马歆辉(1974-),男,上海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

1 问题提出

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是生产计划部门的核心工具,也是一个单位生产管理的信息载体。它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结合生产能力、质量要求,指导生产,最终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时也对整个销售、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信息支撑。

生产型科研单位随着产品种类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其产量接近甚至超过了很多普通的生产型企业,但和生产型企业相比,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客户订单的形式多样性、灵活性;对特殊客户的需求可以边研发边生产、先研发生产后签合同;科研单位自身的研发和生产流程以及财务制度等方面也有别于一般企业;另外,很多科研单位还承担了一些具有保密性的科研生产。因此,这些特殊的情况,使得普通的商用生产管理软件不太适合,有必要根据生产型科研单位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做一套生产计划管理的解决方案。

2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和特点

2.1 管理流程

生产计划部门的主要工作是从市场部获取订单,拟制、下达生产计划,然后经过采购、制造、检验、档案等各部门的相关流程,直至产品入库、发货的一个闭环过程。生产计划部门和相关的领导能够监控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图1。

2.2 主要业务需求

①订单管理。

与一般企业不同,生产型科研单位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合同外,还存在着其它一些形式的准合同。比如,一些研发项目,应客户的要求,在整机尚未定型,但是主要功能部件已满足客户需求时,就开始先行生产,以缩短供货周期,此时产品的最终价格尚未确定,供需双方会先行草签协议作为订单;对于一些固定客户有稳定需求量的产品,会经过主管领导批准,在尚未获得客户合同的情况下,以内部预投的形式,在生产淡季先行组织生产。

这些准合同将会在生产开始后转化为合同,但是可能一个准合同会拆分为多个合同,也可能多个准合同合并为一个合同,且签署时间也会不同。但是不管是直接签署合同,还是后补合同,在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不仅要根据最初的订单安排生产,也要对这些订单的变更过程能够跟踪。

②工作令号关联。

财务令号是单位内财务结算的需要。它将同一客户的几个合同归为一个项目,并给予一个工作令号,主要是便于诸如在客户现场服务发生的包括差旅、招待及其它费用,财务上能有同一个令号打入,便于结算。因此,需要建立财务工作令号和合同间的关联关系,并通知财务部门。

③生产批分配。

在生产计划管理部门拟制生产计划的时候,考虑到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会将不同合同中的同类产品进行归并,在满足交付时间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量级后,再行组织生产。因此,需要在合同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将同种型号的产品合并,按照合理批量数,组成一个生产批。

④信息交互和过程监控。

目前很多生产型科研单位的生产计划管理,使用的还是办公自动化、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多个独立的系统进行报表级别的交换,这样的信息交互实时性比较差,一些还在流程中的信息由于处于各自系统的中,生产计划部门无法全面准确的掌握生产的开展情况,往往需要通过电话联系或者当面沟通,耗时耗力,不利于管理。

在生产阶段流程涉及到计划、档案、物资采购、制造、检验、仓库等部门的审核确认,生产计划管理部门需要实时了解每个计划在流程各个环节中当前的执行状态,并且管理产品的入库、出库,跟踪订单的完成情况。

3 解决方案

3.1 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从逻辑框架上分为人机交互、业务处理、对外接口三个部分。其中人机交互提供了操作者的界面;业务处理是负责后台的业务逻辑处理,与前台和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对外接口负责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起到外部系统与本系统的隔离。如图2。

3.2 系统主要功能

3.2.1台帐管理

台账管理模块,建立起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各项基础档案,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

①项目台账。建立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接口。当财务部门有工作令号的增删改时,由财务管理系统发起信息同步指令,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在接收到指令后,对系统内的项目台账信息进行同步。

②产品种类台账。由生产计划部门编制各种产品目录,建立产品种类台账,在生产计划管理中每个产品的种类都来自于产品种类台账,每个种类都有唯一的编码;同时,产品种类台账中的信息,诸如产品种类的唯一编码,合同管理系统,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办公系统,也可以通过接口获取,使得这些编码能够在整个单位的各个系统中统一使用,保持唯一性,便于信息流转。

3.2.2 需求接收

需求接收模块,是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输入,通过系统和外部系统的接口,获取订单的信息,维护订单的合同转化,并建立与财务的联系。解决业务需求中对订单管理、工作令号关联的要求。

①订单接收。订单接收,是使订单内容电子化。对于合同订单,通过与合同管理系统的接口,定期导入合同信息,对于准合同订单,由分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导入相应的订单信息,从而确定订单的产品种类、数量、交货时间等信息,作为生产计划管理的输入。

这些接收来的订单,无论今后是否会转化为合同,如何转化,都给予统一的编号,作为订单跟踪的源头。

②合同转化。当发生准合同转化为合同时,配置准合同与合同的转化,建立起准合同与合同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订单变化的跟踪。

当最初的准合同被拆分、合并为一份新的合同后,可以通过关联关系,追溯到最初的订单源头。

③财务关联。建立订单和财务工作令号间的联系,财务系统可通过接口,获取订单与工作令号之间的关联关系,提供给财务部门,作为财务管理的信息来源。

④基本信息清单。

3.2.3 计划制定

计划制定模块,根据已经获得的制定计划的各项要素,编制出具体的生产计划。解决生产批分配的需求。

①计划拟制。生产计划的拟制,是把市场部门的订单转化为生产部门的生产批次。根据订单的内容、数量、交货日期进行分解,再结合产品台账将每个产品的生产特性(元器件组成、元器件库存、元器件采购周期等信息),将一定交货时间内的同种型号产品进行智能合并,并可通过人工进行调整,组成一个生产批,给出生产令号及该批的产品数量和完成日期等相关属性,建立生产计划台账。

②产品对象生成。对生产批次中的每个产品在系统中生成一个跟踪对象,每个对象对应一个真实的产品,给予一个唯一的编号,这个对象包含了其对应的生产批次信息、对应订单信息,用以明确这些产品在生产活动中的隶属关系;同时,每个对象还有各自的状态信息(包含了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各个环节的状态),表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情况,这些状态在生产过程监控中,由各流程的授权用户进行状态的修改,一直跟踪产品到出库为止,并永久保留。

3.2.4 生产阶段信息跟踪

生产阶段生产批的流程涉及到计划、档案、物资采购、制造、检验、仓库等部门,当生产批次到达某个部门,该部门的管理人员将对该环节的要素进行审核,通过后,对这个生产批或者生产批中的某个产品进行状态标识,比如,档案部门需要审核生产批的所有图纸是否齐备,在齐备的情况下,该生产批的状态将标识为图纸齐备,这个生产批才能进入下一生产阶段;又如,在检验部门,质量人员对生产批中的产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的产品,将被标识为合格,这些产品可以进入下一生产环节,而未通过测试的产品,将被标识为测试未通过,同时整个生产批的状态也被标识为测试未通过,生产部门通过系统发现这个状况后,将对未通过测试的产品进行返工,直至全部合格后,该生产批的状态才会被标识为合格,这个生产批才会被允许进入下一生产流程。生产批和生产批中的具体产品,都可以被计划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实时跟踪当前的状态。

4 实施效果

作为本解决方案的落地应用,在某研究所二级单位的生产管理部门进行了试运行。该部门原来采用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基本是依靠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生产计划管理文档的流转,实时性较差,同时由于工作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造成差错较多。

在系统投入试运行后,经过使用初期的磨合,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统计数据来展现。

①外部系统档案信息录入准确率,达到了100%。由于订单、财务等重要信息的导入,采用了与外部系统的接口传输方式,杜绝了原来人工输入的差错。②生产计划拟制的时间由原来的3-5个工作日,缩短到了1个工作日。之前的生产计划中生产批次的确定是依靠管理调度人员凭经验,通过人工方式确定的,由于涉及到的因素众多,非常的耗时耗力,在改为智能分配生产批后,这个工作由计算机辅助完成,管理人员只需要审核最终的结果,做一些微调即可。③生产各环节的跟踪实现了实时化,流程各个节点之间的流转由之前工作日的数量级缩短到毫秒级。在环节上的任何管理人员都可以在权限范围内查看到每个生产批、每个产品的状态。

5 结束语

本文所谈及的生产计划管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与外部系统的接口,无缝接入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并在系统内部通过合同转化、财务关联等功能,解决了生产型科研单位的订单的形式多样性、灵活性,财务制度特殊性带来的问题。并针对来自一线生产计划管理和运行人员的需求,通过生产批智能分配,生产批和产品的状态跟踪等方法,制定出一套符合生产型科研单位这个比较特殊群体的生产计划管理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涛,邵志芳,吴继兰.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程控,革扬.MRP II/ERP 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劳顿,薛华成编译.管理信息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