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毅① CAI Yi;曾祥划② ZENG Xiang-hua;王珏③ WANG Jue;
唐轶琳③ TANG Yi-lin
(①深圳市福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深圳518000;②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广州 510520;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 518000)
(①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Water Bureau in Futian District,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00,China;
②Guangdong Province Forestry Occupation Technical School,Guangzhou 510520,China;
③CSCEC AECOM Consultants Shenzhen Branch,Shenzhen 518000,China)
摘要: 调查发现广东深圳湾凤塘河口共有外来入侵植物26种,在种类组成上,菊科植物最有优势,有8种;来源地分析发现,有21种起源于美洲。草本和藤本外来植物中大多数生长在人为干扰和破坏较大的生境中,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治理外来入侵植物可通过生境改良和乡土植物的生态恢复得以实现。
Abstract: There are 26 species of foreign invasive plants found by the survey in Fengtang estuary of Shenzhen bay, compositae plant has the most advantage in specific composition with 8 species, and there are 21 species originated in the Americas found by the sources analysis. Herbs and lianas of foreign plants mostly grow in human disturbance and damaging habitats, which causes serious harm to the local ecosystem. The control of invasive plant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habitat improv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native plants.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入侵植物;红树林;生态恢复;深圳
Key words: invasive plants;mangrove forest;ecological recovery;Shenzhen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321-02
0 引言
世界上很多海湾河口的生物多样性都面临着外来入侵种的威胁。从全球范围来讲,它们对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危害,足以与生境的丧失和恶化所带来的危害相比拟,并且,外来入侵种每年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虽然世界上开展外来入侵种的研究与防治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们才开始关注外来入侵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外来入侵种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也开展了许多外来入侵植物和动物的调查和研究,主要有对外来种的分布与现状、入侵种的传入和扩散机制、外来种的危害和控制对策、以及若干有代表性的案例[1]。
华南深圳湾凤塘河河口有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岸有香港米埔湿地保护区,它们是东半球候鸟南北迁移地、歇脚地和栖息地,在全球湿地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凤塘河口受人类活动与自然演变的双重影响,区域内的红树林、基围湿地、露水滩涂面积及空间结构变化较大,同时区域内土壤退化和水污染严重,外来入侵植物也较多[2]。这种生态系统退化会影响区域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而影响鸟类的生存。因此,深圳市福田区近些年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了截污和河道整治,取得明显效果,但对区域内的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及治理还需加强。为此,本文对区域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研究,为区域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1 自然概况
深圳湾是华南的珠江河口东岸的海湾,凤塘河是其中一个半封闭的且与外海直接相连的沿岸水体,兼具河口和海湾的性质,河口有约300hm2的红树林、基围鱼塘和闲置陆地[2]。深圳湾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22.4℃,年平均降雨量1700-1900mm,常风较大,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秋多台风,年受台风袭击2-4次。深圳湾湾口与伶仃洋、珠江口相连,受海洋潮汐作用影响较大。区域内的红树林主要由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等形成单优种或2个共建种的群落[2]。
2 研究方法
2.1 样带设置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深圳湾凤塘河口自海面向陆地设置5条10m宽样带,其中河口东边设置3条,西边设置4条。每条长度300m以内,其中海中50-70m,交错区10m(陆地与海水各1半),陆地200m。即每条样带海中有5至7个10m×10m样方,交错区1个,而陆地20个。两条样带间距至少100m。
2.2 样方调查 以10m×10m为基本单位进行样方调查,调查样方内每株植物的种名、高度、胸径(乔木)或地径(灌木和部分红树林植物)、冠幅。根据《中国入侵植物名录》[3]将其分为外来入侵种及乡土种,并根据每个样带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盖度按1至5级估计其丰富度。其中不同学者对无瓣海桑是否属于外来入侵植物存有争议,但目前已倾向于将其列为红树林中的入侵种[4]。
3 结果
3.1 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 深圳湾凤塘河口样地一共调查到高等植物32科88种,其中红树植物5种,外来入侵植物26种。这些外来种在陆地有23种,交错带有4种(2种也出现在陆地样带中),红树林中有1种(表1)。
这些外来入侵植物隶属13个科,其中菊科植物有8种和禾本科植物有3种,苋科和豆科植物各2种。从来源地看,有21种起源于南美洲或热带美洲,占绝大多数,其余3种来自非洲和南亚,还有少量来自泛热带或全球性分布的物种(表1)。
3.2 外来入侵种的空间分布 在海陆交错区共发现了4个外来入侵种:圆叶牵牛、薇甘菊、三裂蟛蜞菊和铺地黍,其中薇甘菊生长茂盛,阻挡了本地植物吸收光照和营养物质,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凤塘河口的红树林中除无瓣海桑外无其它外来种或入侵种,但是无瓣海桑也开始入侵本地天然的红树林群落了。
陆地上以草本、藤本和灌木为主,其中草本有16种,藤本植物有4种,灌木有2种,乔木1种;而在交错区主要是藤本。在红树林区只有1种乔木。这些种基本上都是多年生植物。
从丰富度看,入侵比较严重的有两耳草、钻形紫菀和加拿大蓬。从空间分布上看,从红树林、红树林边缘向陆地的这一区域中,外来入侵种的种类和数量分布均逐渐增加,陆地上外来入侵植物分布非常广。
4 讨论与结论
凤塘河口共有外来入侵植物26种。这些外来种在陆地有23种,交错带有4种(2种也出现在陆地样带中),红树林中有1种。它们中有8种菊科植物,有21种起源于南美洲或热带美洲。
与同区域的深圳、香港、广州和澳门乃至广东省[5]的外来入侵种研究比较,这些种类与凤塘河口的相似。
这些种类中的大部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入侵性。这些外来入侵种中,草本、藤本和灌木种类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危害严重,这可能因为藤本、草本和灌木生长较快、种子千粒质量小且易传播、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入侵种往往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例如,区域内的微甘菊还对保护区的经济和生态构成了巨大压力,保护区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及财力进行清理。这些种类大多数喜欢生活在人为干扰和破坏较强的生境中,这也是外来种入侵的普遍规律[6]。此外,凤塘河口所在的深圳市有人类活动频繁的港口、口岸,经国际传入的外来种往往首先在此处登陆,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立小的种群而后开始扩散。
控制深圳凤塘河口外来植物的入侵需要通过生态恢复,需要营造适于乡土植物生长的生境,引入乡土种的乔灌草本植物,形成近天然的群落,再逐步形成海、陆、交错带的乡土植物群落,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性,以支撑深圳湾内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振宇,解焱.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王伯荪,廖宝文,王勇军,昝启杰.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马金双.中国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4]Ren H, Lu H F, SHEN W J, HUANG C, GUO Q F, LI Z A, JIAN S G. 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 in the mangrove ecosystems of China: An invasive species or restoration species? [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9, 35: 1243-1248.
[5]王芳,王瑞江,庄平弟,郭强,李振荣.广东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和防治策略[J].生态学杂志,2009,28(10):2088-2093.
[6]Ren H, WU X M, NING T Z, HUANG G, WANG J, JIAN S G, LU H F. Wetland changes and mangrove restoration planning in Shenzhen Bay, Southern China[J].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1, 7: 24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