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罗兰·艾默里奇灾难片中的拯救者形象分析

朱婕妤

【摘要】罗兰·艾默里奇总与灾难片联系在一起,在他的每部灾难片中拯救者都会有所改变,从白人到黑人,从西方人到东方人,本文从国际政治、导演个性、文化等角度分析拯救者形象变化的原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灾难片 拯救者 形象分析

一、罗兰·艾默里奇的灾难片及其中的拯救者形象

1、1996 年《独立日》

该片主要讲述一艘巨型的外星人母船进入地球轨道,并释放了三十多个小型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停留在世界几大城市上空,造成人们的恐慌。美国总统联合各国领袖共商解决之道,阻止外星人入侵,捍卫地球的故事。在《独立日》中,美国所扮演的角色是世界警察,所以在危机来临之际,他义不容辞地扛起了拯救世界的责任,其他国家也唯美国马首是瞻。

2、2004 年《后天》

该片讲述的是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片中,美国在拯救行动中的力量与《独立日》中相比减弱很多,还出现了其他欧洲国家,如:英国。

3、2009 年《2012》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 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在这部电影中,拯救者也以亚洲国家为主,并且亚洲国家也不仅仅是拯救者,还是收容者。

4、2013 年《惊天危机》

影片讲述国会大厦警察约翰·凯尔在带着女儿参观白宫时,不料赶上恐怖分子欲袭击白宫。随着国家陷入混乱,凯尔临危受命解救总统,化解国家危机,同时让女儿平安脱身。在该片中,个人英雄主义相当突出,在危机时刻,整个美国都对恐怖分子束手无策的时候,是一名国会大厦的安保凭借其优秀的作战能力、灵活的头脑将总统与其他受困人员解救出来。

二、拯救者形象变化的原因

1、国际政治形势

在罗兰·艾默里奇的电影中,美国主旋律色彩最为浓厚的当属上映于1996 年的《独立日》,这部电影综合了诸多美国的价值观。在20 世纪90 年代末,无疑美国是世界的代表,全世界以美国马首是瞻,似乎连外星人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外星人们十分有目的的率先打击美国和北约,并且攻击的日期选在了美国的国庆日,美国的无数民众均受到了攻击。在这场关乎于人类生死存亡的灾难中,美国义不容辞的成为世界的拯救者。当美国提出反击外星人的时候,世界各国立马积极响应。《独立日》中在与外星人开战前的总统演说更是点出了影片的中心思想——“我们要为人类的生存而战,7 月4 日的美国独立日即将成为全世界的节日”,“今天我们要庆祝我们的独立日!”这样狂妄不羁的言论遭到了众多英国批评家的强烈抨击,BBC 的一篇影评就强烈指出这样的言论是“好莱坞主流电影中最令人惊骇的夸张独白”。①同《独立日》相比,2004 年上映的《后天》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感觉到美国在国际上的角色已大不如前,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性大大提升,片中有一个英国气候站,由三位英国科学家组成,在灾难面前,他们恪尽职守,从容不迫,并且他们在死前共饮,说的是“为英国干杯!”“为人类干杯!”“为曼联干杯!”,而不再以美国为中心,而是融入了英国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独立日》中已经有部分其他国家出现,我们能隐约感觉到美国角色的弱化与能力的消减,但其他地区与国家都只是一带而过。《后天》中一些非美国地区大量出现,但主要集中在几个与美国有联系的地区,包括英国、印度以及墨西哥等。而《2012》中出现了很多非欧美国家,不同种类的语言也开始出现。最先惊觉世界不平静,即将有灾难发生的是印度科学家,当灾难发生时,由于诺亚方舟是在中国领土上由中国制造的,所以逃难者都千方百计地想来中国,一个畸形的俄国大富豪家庭在逃难时也被导演设置成了主要家庭之一,他们开的是一架庞大的俄国飞机。在电影中,被毁的不止是欧美的标志性建筑,巴西基督山上的基督像也同时被摧毁。事实上《2012》是一部残酷的电影,不仅仅在于其灾难惨烈的破坏程度,还在于它模糊而残酷的世界观。②《独立日》中拯救世界的拯救者美国的英雄形象简单而清楚。《2012》中的美国政府不仅在灾难的处理上无能为力,甚至还对民众隐瞒诺亚方舟的计划。虽然显示了美国黑人总统的正面形象即选择不离开自己的民众,但他的力量也是薄弱的,他只能安慰大家,并和大家一起做好去死的准备。③灾难片是大众电影,在电影中表达的任何事物,包括国家、地标等,都要符合观众的心理,那些事物若是观众熟悉的、关心的、能够解读的,那么才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才能直击观众心尖。在电影《2012》中我们能鲜明的感觉到第三世界国家已大程度进入美国大众视野,好莱坞电影也不再局限于美国,而是越来越明显的开始国际化营销路线。

有人说美国人拍电影,那么美国作为拯救者形象出现那是毋庸置疑的。而透过艾默里奇的灾难片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充当世界英雄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弱,而越来越需要依靠第三世界国家的帮助。其实,世界的多元化显然是把双刃剑,它既为美国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也对其造成了不小的威胁。而国际政治的这些变化,常常会被我们在作为文化工业的电影产品中窥见一斑。

2、导演个人观念

20 世纪90 年代后形成了灾难片这一类型,罗兰的电影也始于那个时候,他生于德国,在德国接受的绘画与电影艺术导演教育。德国是一个崇尚民主、自由、英雄主义精神的国度,导演罗曼·艾默里奇也拥有了这个国家的特质,其实我们在他最擅长灾难片这一电影类型中就不难发现。“地球”被艾默里奇当成了他的战场,他的几乎所有电影都是战场,小到美国白宫,大到宇宙,他的电影都处于一片战乱中,也正因为如此,他将灾难片推向了高潮,把灾难片带进了好莱坞。

在他的灾难片中有非常突出的英雄主义,在无数人面对灾难只能等死的时候,总有一个英雄出现,拯救世人于危难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惊天危机》,当整个国家的警察都只能在白宫外眼睁睁地看着恐怖分子对白宫进行着摧毁,却无人可以解救的时候,一个原本平凡到可以忽略的国会安保出现了,他有矫健的身姿、精准的枪法、冷静的头脑以及一颗忠诚的心,他一个人就拯救了整座白宫。

导演的这种的价值观,从深层上说,对于在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或者未来不可预测的灾难的恐惧与好奇——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留恋、对亲人的爱和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灾难淬炼下的优秀品质和纯洁友谊、劫后重生的巨大喜悦……都超越民族、国界,能唤起观众极大的共鸣。④

3、美国文化的影响

虽然罗兰·艾默里奇是德国人,但是进入好莱坞后,在电影中美国文化是他电影的奠基石,就好比《惊天危机》中总统问身边人:我为什么要允许这些人(记者)随意的在我的草坪上搞些乱七八槽的东西。回答说:“新闻自由!”所以自由民主是这部电影的基石。但是,由于美国高度的开放,导致了百姓或者娱乐文化产业对政府的消遣与消耗,往往会使得我们忽略其背后的爱国之心。其实在《惊天危机》中我们就能看到爱国的影子,恐怖分子炸了白宫,他们把野心这件事归罪于某些人,而不是主要领导人,但我们都知道,美国在世界领土上的野心从未削减过,只是不同时期的博弈强弱导致了政策的调整而已,所以某种程度上,《惊天危机》还是有一种洗涤的意味,本质上它还是美国的爱国主义商业片。⑤

从总体来看,20 世纪90 年代的外星人入侵影片完全没有20 世纪50 年代阴沉、恐怖的气氛,相反却带有浓重的荒诞和滑稽的色彩,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后冷战时期美国社会乐观、自信、自大的意识形态。⑥特别是《独立日》中,美国的独立日变成了人类的独立日,领导人类抗击外星人的是美国,是美国拯救了世界。于是,“美国是人类的领导者和拯救者”这一“意识形态腹语”通过影片实现了有效的表述。

结语

艺术世界无国界,电影艺术往往作为最具国际化的媒介产业来宣传自己的文化,其背后隐含着创作者以及国家或集团的意识形态。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一直都在专注于对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罗兰·艾默里奇的灾难片是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片,但是在这些商业片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包含的各种现象,包括美国在国际地位上的变动、对我们地球生态环境的思考,以及独特的美国文化等。

正如朱光潜先生在《文艺理论学》一书中所指出的:“好莱坞电影总是想方设法地将本国意识形态包裹于电影所创造的影像之中,若隐若现,无处不在”。⑦艾默里奇的灾难片通过制造一个又一个科幻、惊险、荒诞的故事,成功地输出了美国至上的意识形态,展示了美国典型的自由、平等、乐观以及英雄主义的价值观。罗兰·艾默里奇的电影中拯救者的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在世界角色、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改变。

当然,艾默里奇的电影在创作的同时也不乏针砭时弊,意味深远的经典科幻影片,如《哥斯拉》、《后天》引发观众对环境污染的思考;《2012》引发观众对种族主义的思考;《独立日》引发观众对科技发展和人的主体性等问题的思考,为人类命运敲响了警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③秦立彦,《美国末世灾难片中的国际政治》[N]《. 书屋》,2011(1)

②于澎,《通过灾难片,反思人类的发展之路》[N]《. 中国艺术报》,2012-8-15

④《商业价值和文化精神——兼论中国灾难片的兴起》,http://www.docin.com/p-244729734.html

⑤《〈惊天危机〉:民主的自由与娱乐的精神》,http://group.mtime.com/bjfilm/discussion/2575170/

⑥王艳,《解读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文化内涵》[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2)

⑦朱光潜:《文艺理论学》[M].漓江出版社,2011

(作者:扬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