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张久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政府对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投入资金越来越多,大力支持科研发展,科研整体实力逐步提高。各种科研项目研究经费不断增加,而相应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却没有跟着调整,财务管理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逐渐凸现,且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科研负责人对课题经费管理意识淡漠,材料采购自主性大,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绩效激励比例偏低,内部自制凭据转账,项目管理机构分散、科研政策碎片化,项目验收信息不透明等。有些是研究所内部管理的层次的问题,有些是研究所管理体制问题,有些是课题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观念问题。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完善材料采购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政性资金效益考核体系、增加管理层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统一科研项目管理机构、顶层设计科研制度、建立项目申请、评审验收公开等合理化建议,促进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51-0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张久祥(1975-),男,北京人,公共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纳税筹划等。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记录和计量中国经济发展前进步伐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并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随着新世纪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具有预算会计特点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在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多渠道、业务种类多样化、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目的是通过阐述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揭示出财务管理面临的紧迫问题,分析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提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进一步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探索促进我国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良性发展的新途径。公益性科研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当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满足单位微观管理的需要。公益类科研单位由于预算资金管理模式的局限,支出是预算执行的方式,核算支出是为了预算管理服务的,具有较强的宏观意识,忽略了微观管理的要求。造成上述问题既有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问题,也有科研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观念问题。

二、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材料采购随意性强

科学研究中所需材料由课题负责人自行确定供应商,与供应商协商确定价格后,课题组秘书采购,以财务报销形式代替材料采购,省略了材料采购申请、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等多个环节。这种管理方便科研课题组材料采购,节省了人力和采购时间,但却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财务管理的控制风险。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以报销代替采购的财务管理方式,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也增加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风险。

2、固定资产管理薄弱

科研项目经费中经常采购专用设备和办公设备,科研项目研究结束验收之后,所采购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存在下列情况:在科研项目中重复购置设备;科研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一些需要在异地建立科研基地的项目,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在课题验收结题后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研究所内的项目在结题后,固定资产处置程序流于形式。异地购置的固定资产缺少异地处置固定资产程序的透明度。在某些科研项目中,普通的办公性固定资产占比重较大,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

3、科研项目预算批复与预算执行不符

公益性科研单位由于科研的特殊性,科研项目小组通常负责科研项目的争取和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最后的结题等,对于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关注不够。加上部门间配合度低,故经常出现科研业务开展与预算执行进度不符、资金拨付与预算执行不一致情况。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多个课题,经常在不同科研课题之间、相同科研课题不同预算科目之间进行帐务调整,造成申请预算与预算执行不一致。一般是哪个科研项目先结题就先行使用其经费,使科研项目支出与科学项目研究缺乏相关性。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课题验收时通过调帐来实现财务验收,不符合国家课题经费管理的相应规定,严重违反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有些科研人员,因为申请课题不多,为了安排其他科研支出,经常会保留部分科研经费。在课题结题之后,将此经费转入自主管理的课题经费,脱离了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监管。这种情况在科研单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严重影响国家财政资金的效益。

4、偏低的绩效激励比例制约科研人员积极性

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点,然而很多科研项目负责人社会责任淡漠,只重视科研经费的申请,而轻视科研成果的产出。公益性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责任划分、量化、奖惩制度不明确。公益性科研单位重视申请科研项目经费金额,轻视使用,即使使用中出现问题,也是尽可能减轻处置,而没有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单位科研声誉,不利于申请科研经费的效率。多数公益性科研单位没有设立相应的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内部审计,从而削弱了科研院所执行内部控制的自觉性。目前,科研项目中间接费用的5%用于科研人员绩效激励,比例偏低,未能激发科研人员全心搞科研。也没有解决科研人员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增多其待遇就随之提高的问题。

5、项目管理机构分散

我国的科研项目审批存在多个机构都可以批复科研项目经费的情况。有的科研人员科研信誉意识薄弱,用同一个科研项目内容向不同的机构申请项目经费,研究内容没有本质区别。有的科研单位在某些科研领域研究实力较强,该单位参加项目评审人占评委比重高,故申请科研经费成功率高,导致某些单位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优势,影响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浪费。科研项目管理机构多,不同的科研项目对应不同的制度。对同一科研项目,因为是在不同的地方申请的,就需要执行不同的规定,造成科研人员产生各种困惑,影响科研政策的执行。

6、项目立项、评审、验收信息不透明

我国科研项目验收成果由主管部门保存,未向社会公开。目前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由单位享有专利权,科研专利社会成果转化率低。科研资金使用情况及研究成果情况向社会公开不够,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科研立项、评审、验收缺乏社会监督,造成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套取科研资金现象时有发生。科研项目验收通过后,科研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科研项目对社会发展贡献率不高。

三、公益性科研单位完善财务管理的建议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需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评审验收、成果利用、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设备及材料采购管理等方面完善,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科研实力进一步提高。

1、完善材料采购制度

公益性科研单位采用以采购代替支出的管理制度,存在内部控制管理风险。公益性科研单位应根据科研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材料采购制度,明确材料采购的流程,确定采购范围,加强单位集中采购的力度,制定材料采购申请、验收入库、领用出库制度,确保材料采购公开化、透明化。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公益性科研单位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采购,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采购、使用、保管、处置制度。制定异地采购、使用、处置固定资产制度,加强异地固定资产的管理。科研项目所需物资要有专门机构统一采购、协调使用,并指定专人保管,这样才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建立财政性资金效益考核体系

公益性科研单位研究成果不仅涉及科学研究,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在专利、技术上有成就,还很可能造福社会。有的科研项目属于基础理论研究,其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产生效益,如何考核并评价其效益,需要建立科学绩效评价体系,从定量和定性方面分析,考核科研项目的绩效。应建立科研人员及科研单位的信用信息平台,科研人员申请项目与个人及单位的信用信息关联,信用高的个人和单位可以申请重大课题,信用不高的个人及单位只能申请一般课题。激励科研项目人员重视科研成果,减少科研人员关注在非科研事情上的时间。国家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管理和利用,放松对科研项目科研情况的过程管理。合理区分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加强应用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成果利用效率;加大基础科学项目投入力度,保障基础科学项目促进应用科学项目的发展。提高科研人员绩效激励比例,激发科研人员积极科学科研。

4、增加管理层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公益性科研单位内有盈利的内部部门,应将其设为二级机构,建立事业单位的内部机构,强化法人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科研单位的事业部制,独立对内、对外开展服务,对内提供合法的票据,这样既能提供科研服务,又能增加研究所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研究所使用内部自制票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问题。

5、加强科研课题预算与决算管理

科研课题组课题管理应由专人负责课题申报和决算的验收,并定期与财务、科技部门沟通,预算合理化,决算严格化,提高预算的执行率,精细化管理预算,减少资金与科研进度不一致的情况,提高预算、决算的准确度。放宽对科研课题预算项目的管理,预算项目在保证科研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科研进展及国际发展形势,在一定的金额范围内,合理调整课题预算,并报项目主管单位审批备案。加强对课题结余经费的管理,及时收缴课题结余经费。鼓励科研单位积极管理科研经费,对信誉高、科研成果突出、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的单位,可实行用课题结余经费继续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6、公开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相关信息

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充分调查研究,建立国家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由单一部门管理科研项目,顶层设计科研制度,避免政策出自不同部门。放松科研政策预算约束,公开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等相关信息。对于初次科研项目评审,采取不透露申报单位及人员的秘密评审机制。建立国家项目评审专家资源库,对于国际前沿领域的科研项目,国外该领域的顶级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提高科研项目的国际前沿性。建立客观公正的科研项目评审机制。

国家科研经费主管单位,应从国家角度,顶层设计规章制度,统一管理,明确职责,强化监督,广泛利用科研成果,发挥科研成果社会效益。科研单位应该从内部制度设计管理层次,明确审批权限,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避免申请用途与实际使用用途分离。对科研人员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强调科研经费使用的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经费。国家财政应及时解决公益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应收缴结余的科研经费。加强公益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国家整体科研实力,促进更多科研成果的形成,为社会创造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黄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16).

[2] 陈海千.科研事业单位任务多元化下的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责任编辑:赵媛)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