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邓悦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正不断加强。事业单位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职责以及政府职能,并且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市场经济规范运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事业单位由于体制、会计核算制度、单位性质等多重原因,财务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财务管理的职能无法发挥、财务预算约束力不强、财务人员无法有效的行驶监督职能、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高等。事业单位对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而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暴露出诸多问题,故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健康有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以及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要有计划地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预算、控制、分析、考核,并处理好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从而达到高效利用事业单位资金的目的。事业任务及计划的完成,不仅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公共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就从资产管理、财务报表分析、预算管理、筹资管理四个方面归纳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货币资金管理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第一,无效购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补贴,而固定资产购置决定由单位决策者做出,且决策者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无任何责任,故出现了重复购买、无用购买、高价购买等现象。第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财务部门和基础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管理意识淡薄,财务部门只管费用拨付而忽略该固定资产价值是否与购买价款相等,后勤部门只负责清点固定资产的分布而忽视其是否有用。第三,固定资产流失:为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一些单位及其领导将这些资产进行投资、出借或者出租,而相应的审批流程和管理跟不上,使得固定资产变相流失。

货币资金被称为企业的“血液”,可见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由于货币资金独有的重要性,它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点监控对象。然而,在某些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将货币资金转移到账外;对收入如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入不入账;账外设账;不相容岗位如出纳、会计没有相分离;对出纳监督不到位;公款私存;白条抵库。

(二)财务报告流于形式,财务分析观念薄弱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分析观念淡薄,财务报告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建议。对报表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分析出事业单位存在问题以期进行更正,而分析过后没有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将无法达到报表分析的目的。第二,资料不全。由于在单位日常运行中,部分财务信息并未及时按规定入账,导致财务分析所依附的资料不够全面完整。第三,方法不当。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选择往往不是最优的,甚至是过时的,这导致报表分析得出的结论对决策有用性不大。

(三)预算编制不精准,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

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无法确保合理的编制时间及预算的准确性。首先,预算编制的时间有限甚至偏短,无法从基本上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其次,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大多采用的是“增量预算”法,但这种编制方法需有前提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该前提条件都不能满足。预算不仅需要精心准备和编制,更需要得到有效地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执行不灵活、缺乏沟通、执行不认真等问题。在实际执行中,各部门各自为政,导致执行效果不理想。预算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由单位领导发起,由于其不定时和临时的特性,监督不能长效持久;外部监督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审计单位发起,由于其审计机关规模较小且基层审计力量尤其薄弱,故监督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四)筹资机制先天不足,过于规避风险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 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有41.1%的非营利组织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首先,事业单位筹资机制先天不足,事业单位的投资者不能成为其所有者,违反了资本逐利的规律,降低了事业单位筹资吸引力,且现在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事业单位的融资服务体系,从而使事业单位难以从银行或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其次,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对事业单位影响较大,使得事业单位过分规避风险,极少利用财务杠杆与社会的权益资本,且事业单位主要资金来自财政拨款与事业收入,竞争能力与创收能力较差。最后,营利组织的“搭便车”会减弱公众的信心,限制单位的筹资金额与规模。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产生原因,不难发现其有内外部两方面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内控机制不完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外部原因包括外部监管力度不够、先关财会法规滞后。

(一)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健全很大程度上决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否有效。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单位内部未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即使设立了,也仅仅是进行会计核算,而未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第二,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极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该机构也并不健全,制度只是摆设,几乎没有审计人员,从而不能发挥财务会计在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作用。第三,不相容岗位职责划分不清。

(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财务管理人员多数来源于本单位的会计,这造成了人事上的漏洞且不利于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其次,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再教育,致使其财务管理知识严重老化。最后,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着财务工作主管人员是从由其他岗位主管转岗而来,不能做到专业领导。

(三)外部监管力度不够,财务会计法规滞后

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管主要是通过人大、审计、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对事业单位财务采取了不同形式的监督。各个监管单位由于相互独立,在认识上没有形成相应的一致性,缺乏合作精神,难以形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监管体系。且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致使职能权限相互交叉,效率低下。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业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也随之发生很大改变,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正式实施至今已有十余年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许多事业单位日常财务事项运作与惯例并没有成文的规定,只是依照惯例,这就使财务操作无据可依。其次,有的事业单位即使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也只涉及到少数的报销费用审批及会计责任制方面的管理,没有对资产管理和账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出指导性意见,收支审批全凭领导意志,并未发挥出财务管理真正的作用。最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很好的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相衔接,不大适应单位的实际情况变化,这就使得财务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损害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职责以及政府职能,并且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市场经济规范运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前文分析可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必须被提上日程且应给与高度重视。我国事业单位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下,还存在着很多和内外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新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实施,要求事业单位结合单位自身发展的特点,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得出的对策是:首先,事业单位要优化自身体制结构,增加融资渠道,提高效率。其次,事业单位自身要完善内控机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多角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政府应该加强外部监督,完善财务会计法规;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因能力、时间、篇幅所限,本文对于有些问题的探讨还不够深入,比如没有结合具体事例来分析。诸多不足之处尚待进一步地改进和后续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汪杨岚.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研究.财会研究,2013(08):96.

[2]徐东波.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财务会计,2013(05):31.

[3]颜卓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浅谈.财会研究,2012(05):251-252.

[4]张孟.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商业文化,2012(04):48.

[5]张文艳.从晒“三公经费”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趋势.管理视野,2012(06):121.

[6]汪杨岚.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研究.财会研究,2013(08):96.

[7]徐东波.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财务会计,2013(05):31.

[8]颜卓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浅谈.财会研究,2012(05):251-252.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