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文网收录的800字高三作文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一言,使不争成为智慧的代名词。何为不争?不争并非是一种消极.....下面随小编来详细看看不争吧。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一言,使不争成为智慧的代名词。何为不争?不争并非是一种消极沉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与世无争,而是不争不该得到的,不争得不到的,不争得到了也没益处的。
淡然处事,淡品香茗。让清雅来代替浮华,让静然来遮掩浮躁,让不争来替代喧嚣。季羡林先生不慕名利、淡然处之。他精通多门语言,回国后尽管经历的文化大革命,尽管被打为“黑帮”,尽管在北大看守牛棚,但他对印度语言佛典的研究之深是国人有目共睹的。当我们亲切地称他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时,季羡林先生却一再强调要摘掉这些称号、桂冠。尽管老人已离开了这个喧嚣的世界,但我们要记住他那与人无争,与世无争,不计名利的平淡心境。
在如今这喧闹繁杂的时代,请独守一份沉默,默念一份平淡。心若止水,静观其变。不就一事争长短,不急一时较高低。“不争”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分为四种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和自然境界。一般人都处在功利境界,他认为中国古代处在天地境界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老子。老子看破放下,六根清净,与世无争。
曾有户人家找附近寺庙的僧人做法事,事后主人发现丢失了二十两白银,他怀疑是僧人所为,便到寺院问罪。僧人明白来意后,并不多言,直接取出二十两白银给他。等到他回到家中,妻子便告诉他是她因为临时有急事拿走了银子没及时交代。此人听后十分愧疚,连夜送还银两,并向僧人道歉。这位有口皆碑的大师都能在被别人诬陷时不怒不争、不计得失,这是一种泰然的处事风格,也是一种淡定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有这样的品行与境界,只要我们功利心稍淡一些,虚荣心少一些,心胸开阔一些,以坦然之心面对这喧嚣的世界,以不争作为一种完美的处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