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作文体裁 » 议论文 » 正文

孝德做人,礼仪待人

参文网收录的议论文作文孝德做人,礼仪待人,从古至今,孝、德、礼、仪作为我国的名俗传统被中华儿女所传承下来,践行孝德礼仪已经成为了现代高运转社会的一.....下面随小编来详细看看孝德做人,礼仪待人吧。

从古至今,孝、德、礼、仪作为我国的名俗传统被中华儿女所传承下来,践行孝德礼仪已经成为了现代高运转社会的一个风向标,接下来我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孝德礼仪的认知。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王祥来到河北二话不说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这就是孝子为后母《卧冰求鲤》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孝不止应该停留在表面上,还应该付实际行动,应怀揣一颗向善的心对待周围的人。

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东汉时期,杨震在荆州当刺史,由于杨震博览明经,为官清廉,深得百姓信赖。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神情严肃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来人听了,便非常羞愧地谢罪走了。杨震做官一向清正廉明,并一再告诫家人,生活要俭朴,不能仰慕虚荣。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有句老话说的好“有礼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礼有尊重他人便是敬意的意思,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汉末时期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干并且知识渊博,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正因刘备的坚持和谦逊有礼换来了诸葛亮的一生追随,这让我们知晓以礼待人最终能换回以礼相待的和睦景象。

仪是指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在语言行为方面礼的变现形式。仪表指的是人的容颜服饰、姿态风度,仪表展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情趣得体的服装和行为举止会有助于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交往。汉朝时期的孔融让梨便是一个很好的礼仪故事,他以礼待人善良可爱的美好品质,为后人做出了一个好榜样。

孝德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好的习惯能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能影响我们的一生。让我们将孝德礼仪从自身做起,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弱小的行为习惯,让我们一起将孝德礼仪这个恒久的话题变成处处可见的现实生活。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