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腊八节

参文网收录的六年级作文腊八节,【暖暖腊八节】 田雨昆 腊八节,经常被称为“腊八”,古时候,人们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来年.....下面随小编来详细看看腊八节吧。

【暖暖腊八节】

田雨昆

腊八节,经常被称为“腊八”,古时候,人们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吉祥。在我国的佛教中,这一天是其创始人释迦牟尼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因此它还有另一种说法“佛成道节”。不论是古时还是当今,一提起腊八,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腊八粥、腊八蒜。

奶奶和爷爷从来不会忘了这一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新升的太阳犹如花朵被包裹在薄雾形成的花苞中,还未绽放。这时,两位老人便已经将这马上要做的事准备好了——红枣、小米、核桃、红豆,从我出生到现在,我们家的腊八粥中,这四样是必不可少的。身体还蜷缩在被窝中,但两只耳朵却已经被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所叫醒。侧耳倾听,便可以听到奶奶用她那粗糙、布满老茧的手在细细打磨着一颗颗金黄的种子。四周很安静,两只手在水中翻滚,可以听到一阵一阵的水波声,与戏水声截然不同,这种声音是很有规律的,这也是老一辈人的手艺啊;爷爷早已熟练,他将枣分为两类,一部分放在瓷碗中,另一部分放在案板上,前者都是外表光滑,由里向外透着大红,放在洁白如玉的瓷碗中,好似碗壁上开出了红花;后者则甚是不好,都是一些有虫眼、表皮粗糙的,便放在案板上等候处理。枣与物体碰撞的声音十分清脆,连续不断。爷爷岁年岁已高,但眼睛十分明亮,好枣坏枣看上几眼便分得出来。很快,这两种声音便戛然而止,接着再有声音,那边是大家该吃早饭了。

打开大灯,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此时已经摆在了桌子上,淡黄色的粥中,点缀着花生红豆,只是看上去,就让人食欲大增。大家就坐后便开始享受这古老而传统的腊八粥了,听说喝完以后整个人就再也不怕这严冬的寒意了。大家一边聊着,一边将这碗腊八粥细细品尝,我尝了一口,甜滋滋的,暖暖的,粥留到心中,我似乎能感受到它的暖意,能感受到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意……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新年马上来了,要说新年是为新的一年增添色彩的话,那么腊八节,一个温暖的节日,便是为这茫茫冬日,增添了一抹暖意了吧……

【腊八节】

王飞懿

元宵节的汤圆让人吃出喜庆的味道,端午节的粽子让人吃出怀念的味道,中秋节的月饼和除夕的年夜饭,让人吃出团圆的味道,而腊八节的腊八粥,则让人吃出温暖的滋味和亲情的味道。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又到了过腊八节的日子。温香绵软的腊八粥,端一碗在手,香喷喷、热乎乎、暖洋洋,一锅浓情腊八粥,与家人团圆,品味那深情的传统节日气息。

小时候,我最难忘的是奶奶熬的腊八粥。看着奶奶准备各种食材,有大米、红米、糯米、黄豆,加上芋头,再放上红砂糖,我就像她的“小尾巴”跟前跟后,问这问那,“奶奶这是什么?”“我的孙儿,是黄豆啊!”奶奶一遍说着一遍用勺在锅里搅着。“奶奶这又是什么?”“乖孙儿,是红糖啊!”“哇!食物的种类可真多!”“对呀!”奶奶不紧不慢地遍搅遍说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围着奶奶,嘴里也一遍一遍重复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呼吸着从锅里飘散出的腊八粥,香软、甜糯、绵滑,那美味是我童年时光里最温暖的记忆。

我稍长大些时,成了妈妈为我们熬腊八粥。前一天晚上妈妈就把做粥的各种食材准备齐全,大米、糯米、玉米、莲子、黄豆、花生米、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泡着,一早就起床熬粥。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渐渐地溢满在家里的各个角落,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地慢慢喝、细细品。妈妈慈爱地、笑盈盈地看着我,我童年腊八节就是在腊八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的记忆中,每顿饭第一碗妈妈总是先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爸爸和我。这一年的腊八节,原本爸爸说好和我们一起过的,但临时工作有安排不能按时回家了,听到后,妈妈先是一愣,脸色暗淡了,随后立马又调整自己的情绪,安顿我和奶奶吃饭、休息。我都睡了,朦朦胧胧中闻到了香甜的腊八粥味。我推开门,朝亮着灯的地方看去,餐桌旁,爸爸正端着碗一口一口喝着粥,“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啊!”“没事,这么晚了,你也要早点休息!辛苦你了!”是啊,我的爸爸工作很忙,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妈妈有了白发,皱纹爬上了额头,走路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轻快。

今天,妈妈依然还在为家里熬着腊八粥,热气腾腾、香气飘绕,浓香浓香的,细细品味,慢慢回味,今天的甜蜜,明天的希望,蕴藏着多少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温暖的滋味和亲情的味道在房间里四散开来,缓缓地飘向窗外,飘向远方。

【腊八味儿】

刘怡筠

明儿就是腊八,传统农历上清清楚楚记着一笔,从明儿始,就真的开始过年了。

从深冬清晨天边淡淡的青白色,映在初开白梅还带着浅霜的瓣尖儿上时,腊八儿笑意盈盈地溜进每家每户,趁着当家的老爷子眯着眼睛坐在灶前打盹儿,盘着手舒服地听着砂锅里小火慢炖的腊八粥欢快地“咕嘟咕嘟”响时,调皮的腊八姑娘悄悄一挥手,冬枣儿莲子儿软烂,黑米白米炸开了花儿,红豆扁豆香糯可口。混着冰糖温暖而清淡的甜意,氤氲在湿软的白雾中,袅袅腾起。倏的,老爷子微微一趔,惊得睁开眼睛,仔细一瞧砂锅盖子,已经左右摇晃地在锅肚儿上跳舞,“咕嘟咕嘟”唱得更加欢快了。老爷子忙颤颤巍巍站起来,伸出皲黑的手,平日里的破抹布也忘了垫,徒手一把掀开锅盖,猛地白雾朦胧了眼睛,涌入鼻中,老爷子别过头猛咳嗽了几声,再回头看锅中炖的正好儿的腊八粥,拿着大木勺搅了几搅,翻了几翻,笑意便漾在嘴角、眼角、额头深深浅浅的皱纹里了。

“今年的腊八儿有着落喽!”说罢老爷子又捋捋花白的胡子,盖上了灶火。一转身,从阳台上抱来了已经撂在那儿了一年的老坛,仔细地擦干净,细细地,一滴不漏的倒了白醋,一瞬间小阳台清冷的凉水似的空气升腾起醋的醇香。老爷子将昨日晚上熬夜剥好的一搪瓷碗的雪白蒜瓣儿一股脑儿倒进去,再细细封好坛子,重新置回墙隅间,静等年三十儿的“腊八蒜“开坛。待一切都忙好了后,老爷子一碗一碗将粥盛好,摆在桌席间,开了餐厅暖黄色的灯光。凉菜、酱菜、熏肉、还有一碗碗色美鲜香的腊八粥。

腊八儿的一天匆匆而过。

晚间,老爷子领着小孙女,走到阳台上,拉来两把躺椅,舒舒服服地蜷在柔软的垫子里,浅浅淡淡地望着窗外被霓虹灯染得光怪陆离混沌颜色的夜晚天空。已经晚间八点过半了,这日的晚上和平日并无两样,形形色色的人们都扮演了这条街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西装男举着电话,粗鲁地朝电话那头的客户喊着写什么;打扮的再正式不过的白领低着头,踩着高跟鞋,“啪嗒、啪嗒”的匆匆前行,手里捏着一份密密麻麻的资料,还时不时瞅两眼腕上的表;三三两两的高中生在车站下站着,手里捧着手机,页面不是在近些天火爆的游戏的对局界面上,就是在QQ、微信等即时聊天系统界面上停留,时不时的提示音也显得苍白而机械化;道路的转角会滞留些个年轻人,脸上带着微醺的醉意,和好友坐在长椅上看天空,聊八卦。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腊八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节日。老爷子没转头,只是开口,带了一丝无可听闻的叹息:“爷爷小时候啊,村子里过腊八儿,家家户户都出门庆祝,庆五谷丰登,拜岳飞,演社火,说书,五花八门的看都看不完……那时候,我们村兴吃腊八面,不喝粥的……”

馋嘴的小孙女睁着一双亮亮的眼睛,脆生生的打断道:“爷,腊八面是啥?好吃不?好吃不?”“好吃呢!”“啥味儿呀?”“拿新磨得小麦揉好面,切成丁的土豆、萝卜、豆腐、黄豆做成臊子,浇在面上,再淋一勺肉臊子,三两下一搅,用搪瓷大碗盛着,味道可香着呐!”“那爷你啥时候也给我做呗,我也想尝尝,就定在明年腊八儿,好不好?”“哎——,爷不行,爷老了,没那精力、也没那手艺。我们村那腊八面做的最好的是老李家的媳妇,三年前去了,也就再没人做出来那味儿了……”。老爷子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下去,又恹恹地打起小盹儿来,“呼噜呼噜”,很浓重的呼吸声。这一年的腊八,也就算是过完了呦。

……

腊八,不知道怎的就逐渐在人们的脑海里渐渐谈去了身影,不见腊八粥摆在桌席之间,不见阳台角隅里泡的瓶瓶罐罐的腊八蒜。看着眼前的台历,忽的想起自己还是个小小丫头时,家里过腊八的情形,便忙找到厨房里那个忙上忙下的身影,提醒道:“爷,明儿是腊八节,可别忘了呦。”

【喝一碗腊八粥暖了家】

樊龙煜彤

腊八节,俗称“腊八”,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昨天夜里,我们接上了从新加坡飞回来过年的姐姐。正巧赶上今天是“腊八”,姥姥打算亲自给我们熬腊八粥呢!说到这腊八粥,你可能不知道,有“三宝”。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就在这一锅粥里——米、豆、果。米是指各种的米,都是指各样的豆,还有大大小小的果仁,熬在一起才叫腊八粥。姥姥前一天晚上,就把要用的红豆、绿豆、芸豆、莲子泡上了。

下一步,该淘米了。

这腊八粥用的米可叫多种多样。黑米、红米、大米、薏米、糯米……姥姥叫我和姐姐一起去淘米。在水底下,大大小小的米粒在手中搓洗,又有一种小时候的感觉——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做腊八粥,我总是喜欢抓各式各样的米出来玩。淘完米,我还正准备把用料放进电饭锅,姥姥却说用老方法、普通锅,熬着才会香。于是我们便用大锅熬。唰——米粒与豆子跃入大锅,碰撞出清脆的唰唰声。加水、放米,就只见一同倒在锅里的豆子和米,有的沉了底,有的还对我们依依不舍,使出全身力气向上游。我盖上盖子,他们就好似心灰意冷,沉了下去,但可不知,许久之后,会变得更惹人喜欢。接下来,就把舞台交给火,让时间创造艺术吧。定好闹钟,进入等待的时间里,姥姥给我们讲了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内,一尊挺着大肚子、笑嘻嘻,身背红布袋的佛像,人们叫他布袋和尚,传说他就是‘腊八粥’的创始人。很久以前,他来到苏州西园,每天在斋堂打杂,发现有食物被抛落,都要捡起来放入布袋,三年他收集了许许多多粮食。那一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的日子,西园举行大典。管钱粮的和尚上大殿念经,忘了开仓取米。布袋和尚无米可做饭,就把收集起来的各种粮食拿出来煮了粥。快到中午了,管钱粮的和尚想起忘了开仓取米,知道闯了大祸,难免戒尺加身。当他急忙跑到伙房时,只见大锅小锅都热气腾腾,掀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尝味道真不错,这时他才舒了口气。”

讲着讲着,突然一股糊味儿传来。“呀坏了事!火没关小!”姥姥大喊一声就往厨房赶。还好发现的及时,只糊了一点点,没殃及蒸锅粥。姥姥翻了翻粥,盖上盖子,换成文火,重新定上了时。及时地补救完,姥姥又回来接着讲:

“在开斋的时候,他给大小和尚讲了个故事:‘今天是腊月初八,大家都知道是佛祖得道的日子,佛祖成道之前,为寻求真谛,云游名山大川。一天他来到印度的尼连河畔,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见了,将自己的午餐喂给佛祖吃。牧羊女的午餐是用各种谷物混合做成的粥,叫八宝粥。佛祖吃了粥,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突然悟道成佛。’这八宝粥,今天我也给诸位师傅准备了,请师傅们用斋。当家法师赞扬他一番。这赞扬就成了佛门的规矩,这样一年年地延续下来。因为这粥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吃的,俗家人叫它‘腊八粥’。

“吱吱——”,闹钟仿佛也听得入迷,又猛地想起自己的任务,时间一到,就叮铃铃地叫了起来,家里人都想厨房围去。姥姥做了“揭秘人”的活儿,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面而来,势气汹涌。再细细闻,就能闻出“精致”二字。什么叫粥的最高境界——米不离水,米水不分家。舀上一勺,细细品味,酸酸甜甜,味道极好!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开头节日,想必,一定会有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新年的!这就是家里的节日,就像做一碗腊八粥,需要人们,用心细细的加温!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