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文网收录的范文作文碎片化生活中的思考,前几天闲来无事,便翻了翻我以前的社交软件聊天记录。 本是消磨一下零星的时间,但透过闪光的手机屏幕,几个月前.....下面随小编来详细看看碎片化生活中的思考吧。
前几天闲来无事,便翻了翻我以前的社交软件聊天记录。
本是消磨一下零星的时间,但透过闪光的手机屏幕,几个月前、几个星期前、甚至几天前的生活显得那么遥远。很少出现标点符号,从不出现长句子,简单的一目了然,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偶尔带有零星的情感,但却不足以使我找到当时的语境,具体想表达什么感觉也不得而知了。
我知道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常态——因为我们真的没时间——冲动性、框架性的只言片语能最快地满足当下的节奏需求和目的,但真正重要的、应该被完整保存的生活的触感,只能以碎片化的形式流失在茫茫人海中。
我再仔细地在这些言语中寻找,用力地去探求“我”的印记。
可是没有。我找到了其中大片大片的网络热词,它们当时代替长久的、真正有生命的语言表达了我当时的感觉,甚至有些词不达意。我知道自己每一次发出这种“时尚的”感叹时,心中是有些沾沾自喜的:你看,我真是个有趣的人呐!可是,现在它们却无比地苍白,不被使用,代表的意象逐渐被遗忘,再也无法践行它们本来的职责,“当时的我”也随之停留在了那一个固定的时光碎片之中,然后慢慢地离开“现在的我”。
我没来由地心慌,想抓住什么,却终是处于混沌之中。扑面而来的信息正在碎片化我们的生活,我展开自己的肢体去抓住它们、吸收它们、跟上它们的步伐,却无意识地被它们四分五裂,生活得一地鸡毛。
碎片化的生活逼迫我们赶着、急着去广泛地、粗略地去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这直接导致了我们找不到生活的重点,失去了深厚的生活经历,被琐碎的情绪迷住了眼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意愿。
怎么办?我惶恐。
就在此时,我的思路被打断了,不知道是突然去做了什么事情,思绪戛然而止。
偶尔睡前的几分钟,我会朦朦胧胧地想起这些事,零零碎碎地想了一点,但实在无力再动脑,拿起来,又放下了。
直到今天,开始写这篇文章,这些思路才重新在我的脑海里接轨。想了很久,都只是一些小碎片,费尽周折才将它们拼在一起,用逻辑将其继续下去。反观我的思想过程,心里猛地一愣,原来我的思维习惯也早已被碎片化。
我又联想到每个周末,我总是要到最后一刻才能做好作业——不论作业多少。想想好像一直在做作业,但中间总是动辄就去刷个手机、吃个水果、看看新闻,回来之后还要用一些时间才能接上之前的思路,来来回回浪费了不少时间;有时做题时,也会难以抑制地想到一些其他的事情,找不到重点,逻辑总也理不顺,心不静,自然效率就低了。
我想要去追求深厚的、全面的、有意义的生活,但我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已经被碎片化,不能支撑我去丰富、充实自我,就好比一个人怀揣奔跑的志向,却只有瘦骨如柴的四肢和满身的病痛。
放眼望去,社会之中正刮着一场碎片化的暴风雨。不重要的猎奇新闻贪婪地吸取人们的注意力,没有意义的肥皂剧霸占着人们的屏幕和时间,相反,那些国际化的政治新闻和冷门好电影却被拒之门外。每次我去关注社会事件,结果每次看完都令我更迷惘。总是有一个谣言上了热搜、马上又有一个“破谣”版本上线,零零碎碎的评论扑面而来,甚至不乏点赞数很高、价值观却极度扭曲的恶评,似乎大家都没有认真关注过事件本身,就匆匆忙忙去站了个队。这样的环境疾风骤雨般地影响着一个普通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我迷茫,我不知所措,我无法对抗碎片化的步伐。
熊浩说:“我们都病了”,确实,我们任由碎片化的生活中剥夺我们消减我们的思维重量,而不是自主地去判断,去纠正、安排自己要走的路,我们没有因此站起来,去思考出一个能够改变现状的方法,这导致我们的生活是粗糙的,我们的思维是残疾的
等到碎片化完完全全消解我们的生活,那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怎样弥补?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阅读是我们如今最好的出入。放下自我,离开去探索巨人的力量,汲取知识并哺育我们的求知欲、向上攀登的欲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俯瞰过去的自己,去眺望更长远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去寻找层层云雾之外的希望。
最后,我想引用《我是演说家》里熊浩在《为时代发声》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勉励自己:
“我们必须要重新捡拾起阅读的习惯,我们必须要重新恢复那种求学的兴致,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真正成熟健朗,最后精神成人。
慢一点,静一点,定一点,给不是手机,而是自己的心一点时间,我真的不知道,在这个如此喧嚣的时代,真的还有别的时代声音比这个忠告更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