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路与行

参文网收录的初二作文路与行,如果你看过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或者喜欢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你应该若有似无地理解,无论是小说还是.....下面随小编来详细看看路与行吧。

如果你看过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或者喜欢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你应该若有似无地理解,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公路不仅仅是贯穿始终的途径,他像是个最显性却又最隐性的角色,和活跃在路上的这些人一样,共同构成了对生活的思考。

鲁迅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大概就是对路与行最好的诠释。

有的人生活不如意,便选择出去旅行,跳出生活的“圈套”,去外面寻找心灵的归处。《后会无期》便是这样,一种《在路上》式的青春迷茫和自我寻找。故事从一开始就贴上了悲伤的注脚。

人之一生,犹如赶路。背负行囊,马不停蹄。从起点到终点,从生到死,奔波劳碌中也遇人无数。能有缘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缘分和幸事,然而人生的残酷在于,绝少或者没有人能一路相陪。所以,人,注定要学会一个人走。

三毛便是这样,这个风一样的女子,一直漂流在路上,为我们打开一个鲜为人知的流浪大门。

公路在故事里充满了隐喻和象征,它是某种不可到达的乌托邦,也是影片中最隐喻又最不可或缺的角色。公路把主人公带向荒芜之地,在这里把忧伤的氛围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倘若故事里的人有自己的生命,他们注定要背负着那种忧伤继续前行。剧中并不是旅途的终点,更不是人生的终点。每个人都不会在中途下车,人生的列车开启后就没有中途的站点。

张爱玲说:“人生最得意处不在于升官发财,而是在你少年时,骑一辆脚踏车,转弯时小撒把,在人家的惊叫声中溅起一地的水花,意气扬扬的远远去了。”

我愿意,做一个向上的人,奔跑在路上。

“告别的时候还是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影片片尾,浩汉对江河说的这番话带着些许悲伤的情绪。人生的感悟和成长,有时候就这样在路上悄然改变。那些传奇的经历和际遇,让他们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归宿。

有的路,或许真的要自己独立走过,才会有不同的人生领悟。

《后会无期》的起点是东极岛,终点是西边国境线的沙漠。但故事的世界观并没有局限在这范围里,浩汉说他在哪里拉屎都会有人送纸,可到最后他也没有找到给他送纸的人。最后他说江河是不适合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这话反倒像是悲情的自语。胡生,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他回到了东极岛,江河成为作家后也回去了。而浩汉呢?

浩汉却再也没回到东极岛。他带着成长惯有的悲情,继续在平凡之路上前行。他的雄心壮志和悲情是天生的一对,这大概也是韩寒要在这部电影里对生活做出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东极岛”,它是一座小镇,一个村子,一个小区,一个故事的起点和精神故乡,每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都有“东极岛”式的起点,却没有终点。一旦开始出发,那里也就成了故事中的那里,就算回到起点,一切都变了,因为你的心已经变了。

我们从出生起就行走在路上,我们从懂事起就思考人生寻找自我,我们,一直都在。

行在路上,每个人都不会在中途下车,人生的列车开启后就没有中途的站点。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