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父亲小传

参文网收录的初二作文父亲小传,我的父亲是一名出生于河南偏远小镇的孩子,由于当时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每天只能吃一些粗粮、红薯叶之类的食.....下面随小编来详细看看父亲小传吧。

我的父亲是一名出生于河南偏远小镇的孩子,由于当时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每天只能吃一些粗粮、红薯叶之类的食物,甚至有时还吃不饱,穿着更是捉襟见肘。

每逢重要节日的伙食改善,总是让父亲回味无穷,即便是极其简单的改善。

至于父亲是怎么走出农村,后来考上大学,这都与他小时候的刻苦学习息息相关。

在上小学时,父亲经常坐在破旧的小木凳上沉浸在书本之中。小鸟嘤嘤成韵,小木凳“嘎嘎”的响声似乎都不能使这个小男孩停止脑中的思考。

只有传来奶奶喊他吃饭的催促声,他才会将他的屁股不情愿地移开那木凳。吃过饭后,父亲也不会闲着,当家门口的孩子们都在嬉笑玩耍时,只有父亲在专心致志地读书。那时的他也没有定下什么远大目标,只是想对得起父母、老师和自己而努力学习。

夜晚来临,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那时没有灯的农村就在温馨的月光下变得温暖而祥和。每天伴随着第一声刺破黎明的鸡鸣声,父亲便会毫不含糊地穿上衣服,提着煤油灯,匆匆走出家门,走在通往学校的崎岖乡间小路上。

到了秋夏之交,还会遇到高耸入云的玉米地,父亲在里面匆匆穿行,玉米杆互相的摩擦声总是使父亲有点胆怯。比父亲身高高出两倍的玉米杆就像一面墙,阻挡着父亲的去路,仿佛在低声地说“嘿,小朋友,害不害怕呀?你还是回家吧,这里太吓人了”。可父亲却将这种声音化作前进的力量,更大胆地前行。

父亲到学校后,没有老师、同学,只有父亲一人守着学校,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终于让他出类拔萃,成为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县重点高中和大学的人。

父亲在初中时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和乐于助人,一直担任班长。

班里午休时,不时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唯独父亲在纸上写写画画并发出“沙沙”的声响,有时口中还默念着学过的知识。

父亲在读初中的时候,终于明白了不仅要为亲人、老师、自己而学习,还要为国家的强盛而学习。从此父亲学习的动力如星星之火变为熊熊烈火。

在局部片区的一次会考中,在其他同学还在焦头烂额、苦思冥想之际,有一个人已经放下纸笔,悠然自得地检查试卷。监考老师走进他,连连称赞并啧啧地说“这是个人才,以后必成大器”,父亲的名字在监考老师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进入县重点高中后,首次的摸底考试却让父亲当头一棒!迎接他的不是雨露阳光,而是阴郁黑暗,考试成绩居然倒数!在几天难以入睡的夜里,他思前想后,最后深知自己不应踱步不前,做为男子汉要站起来再挺起胸。

自此以后,父亲学习更加努力了,晚睡早起,当别人还在梦乡里,他已在背诵着一个个英语单词和课文;当别人在吃饭说话时,他却在边吃饭边看着自己那本已经被翻得掉色、泛黄的笔记本;别人在上课走神时,他在仔细地聆听和记笔记……

经过几载春秋的始终奔跑,父亲的学习成绩跻身进到了班级前列。

父亲学习成绩的蜕变,让班上的同学和老师感到惊异。他的默默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高中毕业后父亲顺利考上了河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这对于一个农村孩子,一步步走到今天,即是幸运,也是努力所铸就的。大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连续五年获得三好学生,毕业时获得“特别优秀毕业生”荣誉。

大学毕业后,父亲主动选择了当时无人问津的放射专业,之后父亲又读硕士、攻博士和国内外研修,学习一直没有停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工作表现突出,父亲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38岁那年当选为河南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最年轻的全国省级学会主任委员)。

从他放在家里的名片上获知,我的父亲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医师奖、河南省优秀专家、优秀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2017年当选为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放射医师协会副会长,2018年又当选为河南省首届“中原名医”,是他一直引领着河南省放射学专业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在我的眼中和心里父亲是一个“巨人”,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突破、超越和奔跑,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他这种执着的精神将永远地影响着我,让我沿着他的足迹不断加速前行!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