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文化的墨韵

参文网收录的高二作文文化的墨韵,文化,本就是由不同时期的发展而形成的产物的累积,对于文化的理解与弘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dqu.....下面随小编来详细看看文化的墨韵吧。

文化,本就是由不同时期的发展而形成的产物的累积,对于文化的理解与弘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无疑,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文字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书法便是形象表现文字百态的最好不过的方式,让我们体味文化的墨韵。

不管是最初的甲骨文,金文还是现如今的简体字,都是文化的进步与传承的体现。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就开始根据事物的形体与自然界的向人类发出的语音来开始造字,每一个文字都好似这个事物的简笔画一般,强烈而生动的直击着我们的双眼,最开始的书法的形成单纯而又直接,其作用不在于临摹与欣赏,而是纯粹用于交流,那是文字与书法最初的摸样。

随着时代的更替,人们追求用更美观与简洁的形式表达文字本来之意。自此,正真书法的时代到来了,不少历史上的大家便是从这些年代开始发光发亮。卫铄曾说过:“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的确,书法不仅是手上功夫,更注重的是让全身之力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在右手的各个指尖,下笔的从容与老沉真可谓不是一日两日便能练成。现在书法入门学子最多练习的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行书则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杨凝式大胆创新,不拘小节的《韭花帖》,不得不提的是郑板桥的“六分半书”,独创一格,实属不易,更有言论称之“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后人再怎么临摹恐怕都无法保留最初的那一份韵味。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练习书法,最初的我本就有些抵触但也无力反驳,父母的初衷大约也只是愿我能有一手好字,一技之长罢了吧,也许是因为长年累月的与书法单独共处一室,竟也孕出一丝喜爱来,从那时我便知,练习书法并不是单纯的便利自己,而是对那遥远仿佛摸不到的历史的回溯,采撷古人留下的书法的那份流金溢彩,细细品味便知其大有韵味,别不知。我联系过三种字体,楷书,隶书,行书,而其中隶书时间最为长久,对我的影响也最深,我练习的字帖是东汉鲜于璜的《鲜于璜碑》,可能比较冷门,但却与我书法的风格很是贴切。书法最讲究的便是静心,性格的形成恐也是那时逐渐形成的罢。让我不由得暗自惊讶书法这一文化带给我的益处真是可圈可点。

书法作为一种书写艺术,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显赫,也在世界文化中独放异彩,试想,仅仅便是这一种书写艺术便传载了如此多文化的精髓,而用他们记载下来的历史以及传统该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啊。书法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的作用,另一方面拥有独特的造型艺术,但愿有机会,有更多人愿意去研读这方面的史料,让文化带着独有的墨韵,去感染更多人。

柳公权有言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是书法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点。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它依旧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文化的墨韵将代代相传。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