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浅谈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张玉凤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山东·青岛)

摘要:内部管理机制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部分。在众多科研事业单位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例如资金运转不畅,工作效率低下,部门协调能力不强,绩效评价不科学等众多内部管理问题。因此,解决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的尖锐矛盾和突出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着手,提出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索

一、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财务预算,单位采购,财务支出,资产和项目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内部控制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管理风险和操作误区,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防范风险的措施,以此来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风险分析

在对内部管理控制的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分析不同单位或者行业的具体风险和行业特征,对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风险,主要存在于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预算的管理。具体的,在单位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类风险。首先就是预算缺乏标准限制。随意的变化预算数额导致了预算管理不能落实,考核绩效和评价标准不能准确的实施,这样使得单位的前期计划形同虚设,执行能力不强。其次在编制预算和目标设定的过程中,各种限制要求缺乏具体的操作基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缺乏科学依据,从而导致了盲目管理的问题。最后,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目标设定太过宽泛,缺乏细节和具体事项的监控管理,导致预算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

2.风险防范

在我们对先前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明确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三个方面的风险防范方面的措施。不同的单位在具体的事件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内部管理风险问题,我们不能用一种以逸待劳的方式,通过一种模式性的方法解决所有单位的问题。在操作中需要全面了解单位的具体经营运作状况,并结合相应的管理原则和策略进行内部管理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设计出适合单位自身的内部管理模式,使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以发挥。

我们在对内部管理风险的分析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不同的单位和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外部环境,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按照相应的预算管理程序进行分析设计,制定出适合当前单位现状的发展路径和管控标准。否则一个错误的目标往往会导致单位发展的重大偏差,得不偿失,不仅耗费了巨大的资金,而且限制了单位的长远发展。在预算管理控制的设计中还要关注执行力的方面,使设定的预算标准具有可操作性,一个不具有操作性和实施性的预算管理规定往往是空中楼阁,形同虚设,不能真正的为单位发展服务。

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综合分析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冲击,竞争的增强使得经济社会的各个层次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尤为关注,不仅对于营利性的企业,对于社会服务性质的科研事业单位更是如此。推进科研事业单位竞争力的提升,增强我国的科研能力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大部分科研机构已经认识到了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在机构的设计和管理的优化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并且试图将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单位工作的各个环节上,然而依然有很多单位存在着管理思想意识淡薄,内部控制战略不当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建设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例如不合理的限制因素极大的阻碍了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身特性的展现,导致员工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消极不满的情绪,影响具体工作的开展实施。可是在某些重要管控的环节上,由于机制设计的缺失,导致对员工行为和工作进度的管控不足,也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1.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完善

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管理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方面的控制,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衔接和完善。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科研事业单位往往只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关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是忽视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等后勤项目的控制。强调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在申报课题过程中较为主动,可是缺乏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的控制。关注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和完美性,但是对于其可操作性和实施难度缺乏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的缺陷直接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效率,财务管理是单位正常运行发展的基础。人才引进更要注重质量,而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寻求增长。此外在控制的风险评价上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风险控制的内部控制力较小,操作实施难度太大,具体约束力不强等。

2.内部管理控制操作弱化

科研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不利于内部管理控制的操作实施,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具体操作部门之间并不能够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情况。和谐共生的平行体系使得财务部门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只关注本部门的工作和利益,不会考虑其他因素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审计部门由于职权因素和部门间的限制不能对财务部门实施有效、及时的审查和监督,并分析财务流程的问题和风险,而且具体操作部门的工作往往也不受财务和审计部门的限制。此外人才的专业性也是限制部门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工作流程的僵化和业务水平的落后,在具体监督核算过程中,财务和审计部门的工作能力有时会受到复杂工作的限制,导致内部控制不能有效的实施。

3.全面管理控制措施粗略

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在编制预算表时较为粗略的计算总支出,总收入,总体科研经费和总体费用等。在具体事项的经费分配中没有一个很好的计划和协调,这往往就导致了预算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误差而导致工作无法开展,只能调整预算和调配各种资源等。这种随意而且不科学的频繁的资金调整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往往会出现超出限额的情况,进而影响内部管理控制的实施。公费的松散限制,往往也会出现浪费消费,公款吃喝的现象。对专款专用的管控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这样不仅保证了单位资金的安全和高效的利用,而且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样,在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买上,采购部门没有一个完善的购买清单和购买计划,往往会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随意、重复购买等。专项资金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不够,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提升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1.树立和强化内部管理意识

在科研单位的内部管理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业务和操作的不熟悉,而是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对内部管理意识的淡薄。首先我们要在单位的管理层和领导层充分开展管理思想的学习和培训,让他们从日常管理中就形成一种内部控制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自上而下的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其次就是要加强具体的业务人员的培训,并增强会计和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形成一种良好的监督控制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各尽其职,认真负责,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保证预算等项目的具体实施。最后,更加不能忽视的就是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互相监督。要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相互激励的环境,良好的氛围和工作状态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内部管理控制人人有责,人人参与。

2.设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

首先科研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在各个工作环节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例如预算风险,收支风险,采购风险和项目风险等。其次,在分析业务流程和风险的基础上详细制定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措施,例如编审决策的预算,资金支付的合规,采购流程的健全,项目控制的科学。最后,要将经济活动的控制细化到信息系统的设计中,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和风险,完善业务流程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保障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实现各部门的协调高效运转,保证内部管理计划科学有效的实施。

(责任编辑:刘海琳)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