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汇编语言课程教学研究

 摘 要:汇编语言在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中的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已无法适用人才培养的需求。论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调整与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考核过程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突出了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汇编语言;教学方法;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6-0103-02 
1概述 
应用型人才主要指利用其所学的科学原理和知识,从事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等技术性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也在逐步放大。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也成为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2]。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先导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汇编语言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用的范围逐渐减少,使得很多同学产生了汇编语言不重要的想法[3]。同时,相比高级编程语言,汇编语言是构建于硬件之上,可移植性较差,学习过程需要了解较多的硬件知识、没有较好的集成开发环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也影响后期的相关课程的学习[4]。故此,需要对汇编语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在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增砖添瓦。 
2 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硬件关系密切,难度大 
汇编语言是基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可移植性较差。目前,国内高校汇编语言课程教学仍然以80X86CPU系列计算机作为教学模型开展教学活动[5]。课程先介绍计算机的硬件,X86CUP的工作方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等硬件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汇编语言的语法和编程技巧的教学。在学习课程之前,学生具有较少的硬件相关知识和理论体系,面对汇编语言的学习经常感到很抽象,很多概念理解起来异常困难,例如寻址、寄存器、地址加法器等。 
2.2 侧重基础,学生兴趣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的汇编语言教学是把其当成一门编程语言来教学,注重语法和算法的实现,对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原理以及其在现实中应用重视不够。汇编语言不像高级语言,其具有很强的直接性,学生无法通过简单的组织和编程来实现一定的应用。同时由于其本身难学的特点,致使很多学生开始还明白,随着学习的进行逐渐失去了兴趣,也就很难学懂了。 
2.3教学方法陈旧 
课题教学按照基础理论的教学方式进行开展,按照书本的安排一章一节采用常规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知识点相对较为零散且显得枯燥乏味,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汇编语言体系。再加上课程本身的难度,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全无,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3 教学改革措施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经典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通过改革使其能够适用人才培养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3.1 明确教学目标 
侧重通过汇编语言的教学,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大多数同学将来的工作都是基于高级语言,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与汇编语言发生关系。因此,我们应将汇编语言的教学重点放在,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编程和汇编语言程序运行的原理上,而不是汇编语言本身的语法规则上。 
3.2设计教学顺序 
相对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的入门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它需要较多时间、较大的耐心和较好的硬件知识才能够顺利入门。大多数教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通过是按照基础知识、寻址方式、指令系统、程序格式和程序设计、子程序编程和DOS与BIOS中断调用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照顾教学进度,前期的基础知识部分占用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这又大大增加了课程的难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非常大的打击,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因此,将汇编语言汇中的许多需要记忆的汇编指令,按照功能进行分散,将其的学习分散到各个章节中去,这样减少短时间的记忆任务,简单的指令安排到前面章节,复杂的指令安排到后面的章节,如,add、sub等简单指令安排到第二章就进行学习,而复杂的div和mul指令则放在后面的章节进行。另外为了弥补,汇编语言学习的抽象性,巧妙的设计实验,尽可能将实验的结果可视化,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3.3 更新教学内容,紧扣技术发展 
汇编语言的课程开设了几十年,在64位软硬件系统已经广泛普及的今天,汇编语言的教学内容依然是基于8086的16位机的教学内容。当然,这些内容也存在一定的优点,与62位或32位软硬件系统相比,更为简单、直接和容易理解,使得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但,还应对其进行更新,将32位汇编指令和程序设计进行相应的梳理和精简,并纳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他们日常使用和熟悉的操作系统的运行细节,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有兴趣从事硬件驱动开发和病毒分析等应用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3.4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汇编语言的特点决定了常规灌输式教学的效果不会太好,同时由于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但是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应该综合这些因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把所学知识理解、掌握。3.4.1 基础概念教学 
课程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相关的概念、定义和语法规则,在运用上并不涉及到复杂的算法,但是对于内容本身要能记住、明白和理解清楚。它们是课程的基石,内容相对简单,侧重点要放在记忆和理解,因此适宜采用逐层次理论理解和分析的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强调内容的理解,通过反复的重复训练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4.2 程序设计教学 
程序设计部分相对于基础概念部分来说,更加灵活,其注重程序语言特性的理解,并结合相应的算法思想来实现灵活的程序设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侧重于语言特性的理解、程序设计思想的培养和设计方法的训练。这部分内容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发散思维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更加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活动,强化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走向理论和实践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3.4.3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摈弃传统的互动性较弱的板书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网站和仿真软件等,加强教学内容的可视化、理解的具体化和生动化、学习的便捷化和互动过程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的线性教学变成多途径、多方式的综合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知识获取的便捷性,教学互动的及时性。 
3.5 改进考核目标和方法 
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技能,因此课程的目标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从课程的考核目标和考核方法上支撑培养目标。考核方法上一定要注重人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改成注重平时、注重实践的平时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点突出实验考核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均进行考核,减少实验报告考核成绩的占比,突出随堂考核的地位[6]。 
4 结束语 
“汇编语言”作为应用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作为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又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课程培养目标不清等。因此,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使其符合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论文,分析了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梳理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目标,重视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程宏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改革[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5): 5917 - 5918. 
[2] 陈逸菲,赵丽玲,张颖超,等. 汇编语言的对比教学法[J]. 计算机教育, 2011 (24): 39 - 42. 
[3] 朱庆保,张颖超,孙燕.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72-74. 
[4] 李民政,陈智勇,蒋俊正,等.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2):41-43. 
[5] 刘民岷.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及实验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1):64-67.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