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物流管理教学模式的革新研究论文(共3篇)

随着现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也让物流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且也成为了企业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物流的管理的效果其实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就整理了关于物流管理的相关论文范文,来供大家欣赏借鉴。

第1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戴博(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长沙410100)

摘要: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提出了集成供应、生产、销售、逆向物流,中央集控,分布式布局的智能物流管理模式。该模式构建了跨时空、跨地域、信息集成、物物相联的智能物流系统。该模式分步分阶段实施后,可实现全产业链物资、产品及服务的存储、配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提升交付水平和质量,并优化供应链运作成本。同时,还将带动产业链成员共同转型升级,具备较好的探索和示范效应。

关键词:智能物流管理;高端装备;分布式布局;中央集控;自动化仓库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正走入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经纷纷转型,进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新常态”。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等先进思想影响下,制造业物流也将从传统走向现代物流体系,智能物流也因此成为转型重点。

通常来说,智能物流利用条形码、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自动定位系统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1],并结合大数据处理、网络通信技术,因此具有智能化、一体化、层次化的特点。智能物流在功能上要实现6个“正确”,即正确的货物、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地点、正确的质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价格,在技术上要实现:物品识别、地点跟踪、物品溯源、物品监控和实时响应[2]。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3]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企业,一般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其生产组织通常具备多品种、小批量、客户需求高度定制化、产品生命周期长、可靠性及质量要求极高等特性。智能物流是为了实现产品及服务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在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中,一方面通过对物流资源进行信息化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来降低全产业链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加强物流过程管控、提高物流效率,不断改进物流服务质量。因此,选择建立合理、有效的智能物流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智能物流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中方兴未艾,对于企业如何构建有效智能物流管理模式,参考文献较为缺乏。房殿军[4]对德国工业4.0背景下的智能物流系统建设进行了阐述,他提出智能物流是联接供应、制造和客户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未来智能工厂的基石。智能单元化物流技术、自动物流装备以及智能物流信息系统是打造智能物流的核心元素。陈俊梅等[5]提出了基于工业4.0的智能生产物流系统模型及管理平台,重点论述了智能配送模块,包含瓶颈智能控制、智能配送和智能存储等内容。其平台通过配送、缓存、仓储的智能化减少了生产环节中的瓶颈和在制品。陈思芸等[6]指出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信息共享、协同合作、信息交流形式灵活及多样化上,强调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实现物流过程的敏捷化。

因此,本文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提出了集成供应、生产、销售、逆向物流一体化的智能物流管理模式,具备中央集控、分布式布局的特征。该模式有助于从全局角度优化供应链物流运作,提升运作效率与成本,并已在国内某世界五百强高端装备企业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

1智能物流管理模式

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物流管理模式以企业各生产园区为中心,整合客户、供应商上下游资源,形成全球分布式、中央监控与调度式的物流网络布局。

在该布局下,企业总部成为物流网络的中央监控、调度与指挥中心,实时监控各分布式网络节点运行状况,并具备网络资源集中调度职能。各节点赋予一定自组织和自治权限,相互之间能快速建立合作联系。因此,将建立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混合式物流网络管控模式及系统。该模式及系统将随着市场情况不断变化,允许节点的加入与退出,从而构建动态演化的自适应物流网络,以快速、有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变化。

该模式构建了跨时空、跨地域、信息集成、物物相联的智能物流系统,实现全产业链物资、产品及服务的存储、配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该模式集成了采购供应物流、生产物流、成品及备件销售物流、逆向回收物流,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

第一,合作范围突破:物流合作参与方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方、装备工程施工方、工程运维方、第三方物流、智能技术及服务提供方等多种角色;在地域上联系程装备生产地、工程施工及使用地、智能物流中心等。

第二,智能技术突破:在高端装备产业链上全面导入无线传感网络及射频技术、智能物流成套设备及系统、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智能感知、监控与决策分析技术,实现信息融合及深度挖掘分析。

第三,运营管理突破:实现高端装备产业链物资、产品及服务的存储、配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并覆盖装备生产制造、使用及运维全过程,从而有效提升交付水平和持续优化运营成本。

2模式核心内容

智能物流管理模式强调以智能化、精益化管理思想为核心,结合各类信息系统及技术,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等环节开展物流活动。其中,投入是指零部件的采购供应物流;转换是指企业内部生产材料、零配件、在制品、成品的物流配送;产出是指公司对外销售物流和服务物流,以及产品召回、废弃物回收等逆向物流。

首先,在采购供应物流环节,须确保生产产品所需原辅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等物资能及时、准确送达至企业生产园区。制造企业下达采购订单及到货计划,国内外供应商通过第三方物流或自行完成物流运输,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

本环节中,企业物流中心是衔接采购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的重要与核心节点。在高端制造企业,物流中心负责所有生产所需零部件供应管理,来自供应商的中小零部件按照到货计划准时送达物流中心,大型零部件通常根据生产计划进度顺序直送生产线边。其中,多种先进物流管理方式深度融合:一为供应商管理库存VMI,部分物资通过与供应商共享库存信息,能在有效保证生产供应的同时,以较为准确的信息指导供应商生产及时补充库存,减少需求波动对供应商生产的影响,从而有效控制供应链上整体零部件库存。二为循环取货Milkrun,对位于制造企业周边的供应商,通过第三方物流循环去往各供应商处取货并集中送至制造企业,从而确保市场所需物资的台套配送,同时代替供应商自行配送、节省采购供应物流成本;三为准时化配送JIT(JustInTime),结合精益管理思想,将正确的零部件物资、以正确的数量、按正确的时间、送到正确的地点,从而消除物流过程浪费、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此外,智能自动化立体仓库(如图3所示)、无线射频(RFID)等先进技术、设备及系统同步应导入其中,保证零部件物资库存信息齐全、可追溯。自动化立体仓库包含智能物流成套设备、仓储信息管理系统WMS等核心内容,可实现零部件物资在物流中心的自动入库、出库、货位分配、分拣提示等,已经在生产型工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周永华[7],蔡安江等[8])。WMS系统将与erp系统有效结合,确保库存信息准确、有效。

第二,在生产物流环节,制造企业在园区设计须考虑生产物流布局,按照精益物流思想进行规划,呈现U字或一字型布局,从根源上避免物流活动浪费。生产物流包括从物流中心发出的零部件上线物流和内部生产工序间的转运物流。其关键在于各环节间的信息传递机制,应体现拉动式思路。制造执行系统MES是本环节的核心,车间生产计划指令信息由它实时传递至WMS、ERP系统,指导零部件和在制品的准时化JIT、顺序化JIS(JustInSequence)供应与生产。同时,在生产完成后及时报工,其中记录生产过程信息、物资信息、质量信息并与每个产品绑定,随后进入成品库管理。

本环节中,自动化立体仓库WMS系统与MES系统互相联动,共同实现零部件物资的智能、快速分拣与配盘,其中“货到人”技术已经逐步开始得以应用(朱凌[9]),即采用货动人不动方式对物资进行拣选作业,其拣选效率极高,是传统拆零拣选的5倍以上,每小时可处理500订单行以上;同时,误差率可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此外,自动引导机器人AGV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刘振亚等[10]),供应生产线的零部件、工序间转运的物资可通过AGV自动完成。

第三,在销售物流环节,制造企业须按照客户要求时间和周期将产品及备件准时、准确、高质量的交付。销售物流包括成品运输、零担/专车运输、备配件运输3种类型。由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成品和零担/专车物流具备以下特性:产品通常体积和重量巨大,存在超宽、超重、超长情况;发运地点偏远,运输周期长;运输费用高昂。因此,成品运输和零担/专车一般采用专业的、第三方具备大件运输资质的物流公司完成。备件运输由于任务零散、临时、交期极短,一般委托大型、网点布局广泛的快递公司。其中,制造企业一般导入运输管理系统TMS,与客户管理系统CRM、ERP系统、车辆定位系统互联,进行运输订单安排、车辆调度、运输过程跟踪、承运商绩效管理、成本统计与分析等工作。

本环节中,为快速满足客户售后及增值服务需要,制造企业一般会选择区域适当建立配件中心,自行管理或由经销商进行管理,其库存信息与企业内部ERP系统、客户管理系统CRM共享。

第四,在逆向物流环节,随着国家对于绿色环保的重视、高端装备保有量增大及使用寿命较长等情况,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陆续推出了经营性租赁、融资租赁等供应链金融模式。因此,二手整机设备及备配件等维修、再制造业务量逐渐加大,得到了重点关注和发展。本环节中,二手设备运输主要通过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运输管理系统TMS支持其业务工作。

综上所述,智能标识、智能感知、智能监控、智能排程与决策等要素贯穿以上四个物流环节,ERP、MES、WMS、SRM、CRM、TMS多种信息系统得到深入应用。在系统自动采集得到各种数据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准确分析与挖掘,可实现供应链上各种物流过程中大量运筹与决策的智能化,为物流业务持续优化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其中,运筹学(张成羿[11])、智能启发式算法(杨文强[12])等技术可大量应用。举例来说,智能决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方面。

1)在采购与生产供应物流端,将需要数量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时候、送至需要的地点,并根据不同产品生产需要实现零部件动态智能组盘、组合配送。

2)在销售及逆向物流端,动态进行配送调度、排程与路径导航使得产成品、备件及服务合理组合、集中配送,并准时的、经济的交付至客户处。

3)在全产业链端,综合考虑供应商、各生产园区、经销商、客户各处仓库的零部件及备件的库存信息,通过集中调度实现库存共享、调拨、协同及快速补货,减少供应链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3模式实施策略研究

由于高端制造企业智能物流管理模式所含内容众多,涉及范围广,其建设一般需要分步分阶段进行实施。

1)基础建设阶段

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核心园区以建立智能物流中心(含自动化立体仓库和仓储信息管理系统WMS)为核心,实施上线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系统,牵动制造企业内部的营销/计划/运营/采购/生产/质量/服务等职能,以及供应链的外部供应商、关键客户、第三方智能物流技术及服务提供方,实现采购供应、生产物流关键环节的标准化、信息化、局部自动化及智能化。

2)深化建设阶段

以建设供应链上的采购供应、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高效运作为主要内容,初步纳入逆向物流,并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其他园区复制推广智能物流中心运作模式。同期导入运输管理系统TMS、制造执行系统MES、客户管理系统CRM、供应商管理系统SRM。该阶段牵动供应链上所有供应商及客户、第三方智能物流技术及服务提供方,初步建成智能物流管理体系,实现采购供应、生产、销售物流的标准化、准时化、信息化、自动化、初步智能化。

3)全面完善阶段

纳入地下工程装备产业链上的所有逆向物流,使得智能物流管理体系覆盖全产业链。同时,进行系统深度开发与大数据挖掘应用,实现全产业链的物流智能化、全自动化、高效化、柔性化,形成物流管理水平和效率持续提升机制。

4模式预期效果

智能物流管理模式实施后,将从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给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及全产业链都将带来较大效益。

首先,针对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构建的全产业链,模式将产生以下有形效益:产品及服务及时交付率提升20%;物资周转提升20%,呆滞库存比例降低20%;库存总成本降低20%,运输成本降低20%;物资齐套性、及时交付率、质量合格率提升30%;物流仓储、配送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

其次,模式还会带来以下无形效益: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身,通过打破传统业务信息传递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建立重要信息桥梁,不仅能有助于制造企业营收持续增长,还能为建立以制造企业为核心、上下游垂直一体化整合的产业链布局提供坚实保障。通过实现供应链协同管控、上下游业务的快速协同处理,能够优化整体产业链运作,打造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建立智能化物流新格局,能及时快速准确的满足市场需求,并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交付水平,实现物流管理标准化、精益化、信息化。此外,模式将带动装备产业链上各成员的转型升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合作联盟,为我国高端装备智能化、国际化、走出去提供重要示范效应和探索实践。

5结束语

展望未来,随着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管理模式逐步深入实施与完善,将成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内的物流综合信息平台,会有更多的物流信息需求方和供应方加入平台,从而在更广泛的层面建立物流合作。如此一来,将对所在行业社会就业、服务产业经济。

第2篇: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分析

禹华平、杨海艳

摘要:目前,我国加入WTO的步伐正逐渐深入,经济也在加速发展中,这使我国的物流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却十分匮乏,21世纪以来,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中就包括了物流人才。高等教育是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工作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物流业务进一步扩大,造成了对高级物流行业服务与管理人员的大量需求。但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缓慢,难以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使国民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因而,只有大力发展高校物流教育教学工作,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而物流人才的培养要求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因而,目前物流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迫切需要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达到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并重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与专业培养目标

(一)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

现代物流人员被要求不仅对系统中的物、财、人、设备、信息和方法六要素进行管理,还要承担包装、储存、运输、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还有一系列的职能,如经济管理、技术支持、物流计划、质量控制。因而,现代物流人员要求必须具备以下技能。

1.基本的职业素养。人格健全,体魄强健,行为习惯良好,心理素质良好;尊重知识,尊重科学,责任心强,事业心强;正确的三观,道德品质良好;专业技能基础扎实,科学文化知识丰富。

2.良好的能力结构与人际沟通能力。现代物流人员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有较强的能力,且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科研开发能力;有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业务谈判能力;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能够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升华。

3.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当今,计算机在物流业被广泛运用,物流人员能够熟练应用各种网络软件是十分重要的。

4.与其职位相称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当今物流人才应广泛掌握与物流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研究创新,用创新研究推动实践的发展,同时掌握国家物流的相关政策法规,培养全方面多层次的物流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对现代物流人员的培养应加强其各种能力的培养,要求物流人员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多种能力,如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丰富的实践工作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现代物流专业发展的全方面人才,以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创新与发展。

二、当前高校物流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宽泛,与市场需求脱节

当前,我国物流专业实际设置较落后,不符合国内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由于我国的物流专业起步较晚,因而物流专业教育也存在问题,不同教育层次分工不明确;在就业方面,就业结构矛盾突出,存在人才紧缺和过剩的问题;在教育方面,物流专业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

(二)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由于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在相关专业基础上擦边设立或是依托原来相近专业而转变过来的,因而发展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同时,这样造成了我国物流专业教育在研究与创新方面的能力不足,专业的物流教育人员严重不足,教材种类混乱,缺少权威性。这都将会造成学生或受训者在系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障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物流教育的发展。

(三)高校物流师资力量薄弱且分散

当前,我国物流教师经验不足,且缺乏专业性,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师资分散。目前高校物流教师本就缺少专业性的知识技术,又缺少培训,知识得不到更新完善,不利于物流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实践实训教学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

由于高校的经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使物流专业的学生在校得到的实践机会少。另外,由于地区经济和物流业发展水平的不同,使物流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机会很少。而这些都与物流学科的高实务性和实践性相背离。这也就造成了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

三、高校物流专业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的对策

(一)物流学科专业建设策略

1.高校应增加物流专业教师的数量,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的质量,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同时广泛招纳高学历物流专业人才,加快物流专业师资力量建设。

2.细化高校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设教材,使课程设置系统化。组织物流专业各方面的人才组成攻关团队,共同讨论上述问题的落实。物流人才的培养应结合地区经济情况、物流发展及该学科特点,其目标应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建设全方面多层次的物流人才队伍。

(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1.加强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例讲解,使授课内容更为深刻,同时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并应用到实际中去;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有轻有重,有粗有细,把握每章的重点难点,着重向学生讲解。授课时,教师应多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施,延伸课堂教学的宽度,丰富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眼界。

2.加强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课本之外的与物流相关的视频、图片、文件等实践性较强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客观的视频、图片、文件等资料,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演示,解决问题。

3.进行案例分析与专题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指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并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专题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宽。

4.组织课堂游戏和小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游戏和小实验,对物流工作进行课堂模拟,以简单的方式在课堂上对物流流程情景再现,同时加上教师在一旁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足和错误,保证实验的合理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物流工作各流程的认识和了解。

5.应积极开辟物流管理网上论坛。物流专业人才均可利用网络平台开辟网上学习论坛,可上传或下载一些与该专业相关的视频或文件等资料,方便了学习,促进了信息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

6.加强学生对科研小论文撰写与物流方案制作的能力。教师可通过加强学生对科学小论文的撰写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易于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分析中去,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制作物流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7.企业参观。带领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可以增强学生对物流企业的了解,同时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学生在企业参观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明确目的与任务。学生通过企业参观对物流的了解从抽象的书本知识上升到具体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8.应加强校企对接,增加学生到企业去见习、实习的机会,实现“项目教学”与“订单培养”相结合。“项目教学法”立足于实际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是一种工具,最终服务于实践工作。高校可从物流企业获得相关项目,让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企业的项目,学生不仅发挥了自身价值,还提升了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应多与企业进行交流,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根据企业的要求,创新培养模式,培养物流人才。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各有优点,因而只有实现它们的结合,才能真正地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从教学的视角来看,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可以获得更为优秀且经验丰富的物流专业人才。

9.高校应增加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高校物流专业可通过增设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学生对物流行业就业趋势的了解,尽早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和设想,确定未来就业目标,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可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增强,为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提供了便利。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可由本校的教师讲授,同时,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士、企业人员进行讲授指导,通过与企业人员近距离沟通,多方面学习,使学生了解更为丰富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对职业规划和就业课程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明白了物流企业对专业人员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更好地规划。

四、结语

由于我国的物流业起步晚,因而影响到物流专业教育的起步,物流专业教育者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员,缺乏物流教学经验,这就要求教育者们进行改革和创新。当代,技术更新一日千里,要求教师们不断交流研究,及时更新物流知识,保证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在我国高校物流学科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中,物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合理课程设置和明确培养目标,它的重要方向是校企合作,它的重要手段是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和案例教学,教学工作的主线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3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

王维娜(郑州科技学院,郑州,450007)

内容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领域的革新影响着未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面对信息化的新营销环境,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以创新的方式把握机遇,迎接市场挑战。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特别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引起了国内的普遍关注,更是未来物流管理模式革新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围绕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进行探索与分析。通过对当前物流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的解析,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协同现代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发展,最后,结合案例提出有效措施,以期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革新对策

引言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形势。电子商务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如今国内诸多电子商务平台的迅猛崛起,不仅改变着我国市场经济格局,还改变着国内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习惯。同时,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还刺激着物流管理模式的不断革新与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革新有着良好的技术基础、管理基础、人才基础、政府支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渐渐变得有序、科学、低耗、高效。而在目前的中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初期成长阶段,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物流管理模式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慢、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这些问题导致难以适应电子商务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媒介、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以先进科技为推手的新形势,不能保持与电子商务的平行发展,甚至制约着电子商务信息集成化、电子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高效化的革新与进步。

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保障,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化国民经济的动脉和基础。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革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只有二者密切配合、彼此适应,才可能实现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协同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电子商务已经成了社会的焦点,是千家万户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消费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的物流管理模式,其起点高、起步早、发展快,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我国都与之有很大差距。所以我国应以积极的态度,根据国情及企业特点选择性地吸收或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案例。

(一)国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经济全球化促使电子商务行业迅猛发展,推动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不断发展、革新、完善,使其处于世界物流管理模式发展的前列。国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系统性强、专业性强、信息化程度高、网络化、内部管理一体化等,国外成功的物流管理模式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管理基础、人才基础、政治基础,为电子商务新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革新做出了良好的铺垫,能更好的适应电子商务的新形势,它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物流管理模式的先驱,代表着世界物流管理模式的先进水平。

物流管理部门中采购、仓储、包装、配送、运输及相关物流信息存储等这些复杂繁多的管理部门并没有打乱国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先进的制造业和营销业中JIT、快速响应、连续补货等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条形码技术、EDI、卫星通讯技术的采用,系统、有序的对物流管理进行市场定位、需求预测、采购计划、仓储管理、合理包装、严格配送、智能运输控制、信息集成管理等步骤,使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网络化、有序化、内部管理一体化。

国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者拥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且专业性强,不断带领业务部门开发市场,负责业务资源的管理及优化整合、车辆调配、物流跟踪等,国外物流企业员工经过严格的专业性培训及考核,其整体素质较高。另外,国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以客户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以政府为支持,进行物流资源的整合及优化,严格做好各个管理部门的控制和沟通,以最低的存货量获得最高的收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刺激社会需求,从而促进国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健康发展。

以美国零售业的巨头沃尔玛为例,作为全球第一个发射物流通信卫星的企业,沃尔玛通过革新物流管理模式,建设零售型配送中心,快速的成为了国际零售业的巨头。通过便捷的信息技术,迎合电子商务发展,沃尔玛构建了全球第一个物流数据处理中心。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便建立了物流的信息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快速的实现了内部的二十四小时计算机物流网络化监控,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例如,顾客到沃尔玛店里购物,然后通过POS机打印发票,与此同时负责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的人以及供应商的电脑上就会同时显示信息,各个环节就会通过信息及时完成本职工作,从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加快了物流的循环。

(二)物流管理模式分类及创新

从战略层次分类物流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取决于企业的物流配送系统,是依托于什么技术,哪个主体。时下,常见的物流模式包括:第一,自营物流,也被成为第一方物流。这种物流模式即整体的物流配送工作,由货物供应商及生产商自行完成,其优势在于利润可以保持在企业内部,在宏观上保障了自身的效益;第二,第二方物流,即将销售物流转嫁给用户,促使用户自行开展物流配送,销售方没有货物运输的义务;第三,第三方物流,即物资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以外的第三方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或配送公司,去提供物流配送业务的运作方式,这种方式是时下比较常见的方法;第四,第四方物流。从定义上讲,即供应链的集成商,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第四方物流开始承接多个供应链职能和流程的运作责任,其工作范围包括制造、采购、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技术、需求预测、网络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和行政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也逐渐壮大起来,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焦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也随之不断革新改善,正处于起步期的我国物流企业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革新的方式方法。例如京东物流模式,2015年京东正式对外发布面向服饰鞋帽、通信数码、食品酒水、美妆护理四大行业的物流供应链革新解决方案。通过对四大行业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深度探索,结合不同分销体系的供应链特性,京东物流将为商家提供了丰富的服务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组合,实时确保商家成本和销量的最优平衡。商家在兼顾最优运营和管理成本的同时,全面改善终端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实现商品物流的优化和商流的提升。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促使电子商务的诞生和发展,电子商务给传统的商务活动带来了一场革命,刺激着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发展,从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效率。

而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保障,一定程度上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但是目前的物流管理模式没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新形势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当前电子商务新形势下物流管理模式中物流配送体系松散、集成化管理程度低,信息化、电子化程度低,专业性人才匮乏等等。具体问题如下:

(一)物流管理模式中缺乏专业性人才

由于物流管理科学刚刚兴起,科学系统还不完善,物流管理科学内容还很欠缺,另外,物流管理模式中的大部分管理者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物流的层面上,他们的专业性及经验都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与发展。还有我国物流公司普遍存在员工未经物流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直接上岗的现象,员工素质整体偏低。

(二)物流管理企业技术水平低且系统性不强

物流管理学刚刚起步,员工缺乏专业性知识和经验,加上物流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普遍存在缺乏市场定位、物流产业化意识差、快速响应技术、连续补货技术、零售链接技术、远程通信技术、EDI等先进技术未得到广泛应用等缺点,使得物流管理模式中的整体技术水平低、系统性不强。当前电子商务新形势下物流管理模式中物流配送体系松散,集成化管理程度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现有物流企业多、规模小,市场定位不准确,一个企业物流配送多元化严重,易造成物流资源浪费,不能实现现有物流资源的最大价值;物流各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存在空隙,增加了物流运作成本;物流产业园内各物流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性差,内部管理混乱,不能实现集成化管理。

(三)物流管理模式中的电子化程度低

目前电子化程度只是停留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极少的部分使用电子方式进行管理控制。仅仅将企业相关产品信息在网络上宣传,不能主动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缺乏以客户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的物流管理体系,政府方面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包含着巨大的信息,各环节信息之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没有使用电子化手段进行资源共享,信息管理的冗杂繁乱使物流管理不能综合考虑所有的信息,从而难以实现优化信息资源的目的,物流功能的效率较低;物流管理模式中电子化程度低阻碍着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模式的协同发展。目前,零售链接系统、自动补货系统的应用较少,物流信息不能以电子化的方式提醒管理者每天的业绩、库存、补货量等相关信息,使其效率低下、错误率高。

(四)内部管理缺乏一体化

物流管理模式中管理部门多,协调性差,内部管理缺乏一体化的问题。物流管理的产业化程度较低,物流管理部门中采购、仓储、包装、配送、运输及相关物流信息存储等部门彼此之间的沟通协作较少,并且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不能实现物流管理模式中内部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另外物流企业的规模整体来说较小,现有资源得不到优化整合,不利于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电子商务及物流模式管理的发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们的发展、革新、完善是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较发达国家来说,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较慢,起步晚,起点低,信息集成化程度低,内部管理混乱,技术水平落后,系统性不强,员工的素质偏低。可以说,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发展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初期成长阶段,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电子商务铺天盖地地进入千家万户,在电子商务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下,只有将物流管理模式做出相应革新才有可能促进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发展和完善,这不仅是物流管理模式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电子商务继续发展前行的要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热点,物流管理也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动脉及基础产业,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也成了社会上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信息集成化、内部管理一体化、专业化、技术水平先进、系统性强、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是其新的目标,从业人员一定要虚心严谨的不断研究探索,寻找出适合自己的革新对策。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同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和天猫平台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一万亿元,日包裹量1,200万单,单日峰值超过7200万单。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崛起与迅速成长,使得国内的经济形成了新常态化的发展,而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中,则需要更全面的物流基础设施以及各个企业革新物流管理模式。2013年,为了解决物流压力,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宣布,“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正式启动,合作各方共同组建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鸟网络”)正式成立,马云出任董事。这项前期投资一千亿元人民币的菜鸟网络,开启了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模式,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菜鸟的新物流管理模式,基于大数据处理平台,配以物流信息调配中心,更快速的完成数据处理与物流管理任务,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国内的其他物流企业学习和借鉴。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对策

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可谓是盛世空前,备受瞩目。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是电子商务保障生产的基础,是服务于整个商务活动的后续者,但也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研究很有必要。

针对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革新对策: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专业化、系统化程度,提升物流管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深化内部管理一体化、信息化、电子化程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等。只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变革才有可能实现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模式的协同发展。

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专业化、系统化程度,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理念,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也是其向前发展的趋势。应普及国内现有的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另外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管理科学及技术,对其成功的案例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及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的、科学的、技术经济均可行的、系统的物流管理模式。

同时,提高企业及从业人员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企业对员工定期培训、考核以提高员工的专业化程度及整体素质;对企业员工采取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励培养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吸引专业人才,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深化内部管理一体化程度是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的重要目标。物流产业园将物流管理的各个部门集中起来,提高了它们的关联度和彼此之间的拉动能力,为内部管理一体化做好了基础建设,同时制定出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增进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对各部门进行实时管理,使得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中内部管理一体化、产业化的程度逐渐加深。

物流信息集成化、电子化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管理模式中的采购、仓储、包装、配送、运输等环节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大量的来自各个管理部门的不同信息,将系统中各子环节和用户的信息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编码,实现全系统信息共享,综合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信息,以实现整体上物流管理模式的最优化处理;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条形码技术、EDI、卫星通讯技术将这些大量的信息集成化,另外加上JIT、快速响应、零售链接系统、连续补货等技术的采用,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更加方便对各部门的管理和控制,达到无缝点对点的严谨管理,有利于实现现有资源的整合优化,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提高物流的效率。

另外,政府应努力完善电子商务及物流管理方面相关的法律体系,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扶持对一些有潜力的物流企业,给与其技术支持和政策财务支持,扩大物流规模,改善物流行业规模小、市场定位不准确等现状。

以上对策不仅可以推动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革新,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繁荣。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二者密切配合,才可能实现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协同发展。

结论

在当今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它们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国内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寻找出适合我国电子商务新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起来,电子商务也渐渐深入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工作、学习、消费等方方面面,随之也推动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在网络时代的大潮中,只有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模式相互适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一起不断革新、不断发展,才能达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