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药学卫生 » 医药学 » 正文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检验方式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检验的结果, 以作为临床检验的依据。方法 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血常规、血清学抗体检测、痰液支原体培养等进行临床检验, 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 整理检验结果。结果 50例患儿中38例(76.00%)血小板数量>100×109/L;12例(24.00%)血小板数量< 100×109/L。26例(52.00%)白细胞数量>10.0×109/L, 15 例(30.00%) 白细胞数量(4.0~10.0)×109/L, 9例(18.00%)白细胞数量<4.0×109/L。两次血清学抗体检验总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支原体培养检查结果92.00%显阳性。结论 临床为准确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可综合使用多种实验室辅助手段, 借此提高判断准确率, 避免误诊而造成诊疗不及时等严重后果。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疾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012 
近年来, 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MP感染发生率高达10%~30%[1]。患儿感染MP后, 易引发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 严重的会引发脏器损伤甚至死亡, 所以, 对于此病应做到尽快确诊后及时治疗。本研究对本院确诊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做相关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4个月~13岁, 平均年龄(6.31±2.98)岁, ≤1岁患儿18例, 1~7岁患儿27例, >7岁患儿5例;病程1~21 d, 平均病程(7.23±2.34)d。患儿初期多表现为发热伴有咳嗽。50例患儿入院检测确认感染疾病, 包括支气管炎19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例, 支气管肺炎21例, 其他2例。 
1. 2 方法 本研究中选用血常规、血清学抗体检测、痰液支原体培养等方法进行临床检验。实验室检查操作过程严格遵循操作流程规定。 
1. 2. 1 血清学抗体检查 取患儿血液样本, 制得血清后加入检测板, 经过稀释后等待5 min进行观察, 检测板视窗显示两根红线即判断为阳性。对于检测结果显示阴性的患儿7 d后复查1次。 
1. 2. 2 痰液支原体培养 取患儿咽部痰液标本, 将痰液置于培养基内, 放于恒温箱(37℃)保存1 d后观察结果。培养基显原色(红色)或较浑浊的黄色即判定为阴性, 培养基显清亮的淡黄色即判定为阳性。 
1. 2. 3 治疗方法 患儿确诊后, 马上进行抗生素治疗。选取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进行静脉滴注, 重症患儿在此基础上配合地塞米松短期治疗, 患儿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1. 3 观察指标 对50例患儿进行诊断, 采取血常规、血清学抗体检测、痰液支原体培养等方法进行临床检验, 统计结果为阳性的患儿数量, 按类别计算符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常规检查结果 对50例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查, 包括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 
2. 1. 1 血小板计数 患儿中38例(76.00%)血小板数量>100×109/L;12例(24.00%)血小板数量< 100×109/L。 
2. 1. 2 白细胞计数 患儿中26例(52.00%)白细胞数量>10.0×109/L, 15 例(30.00%) 白细胞数量(4.0~10.0)×109/L, 9例(18.00%)白细胞数量<4.0×109/L。 
2. 2 血清学抗体检查结果 对50例患儿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查, 初次检查结果显示阴性患儿于7 d后复查1次, 第1次检查符合率为36.00%, 7 d后对第1次32例阴性患儿进行第2次检查, 其中23例为阳性, 第2次检验合率为82.00%, 两次检验总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痰液支原体培养结果 从50例患儿咽部获取痰液进行培养后, 阳性46例, 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符合率为92.00%。 
3 讨论 
MP感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小儿肺部感染, 支原体通过呼吸道黏膜表面, 附着于黏膜上皮细胞, 其释放有害物质对上皮细胞造成损伤, 呼吸道飞沫传染是该病常见的传播方式。MP感染的临床表现多为各种肺部症状:干咳、发热等。早期MP感染患儿易因临床表现不明显等原因造成误诊, 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造成严重后果。近年诊断治疗的患儿中, MP感染的人群主要分布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 且小儿MP感染的患儿数量有所增加[2]。有资料显示[3], 患儿发生MP感染后, 患儿免疫状态呈现相对低下的状态, 其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项目均会发生变化。血常规、血清学抗体检测、痰液支原体培养等方法是反应较敏感且有效率高的实验室辅助检测手段, 可以配合临床医生精准快速诊断病情。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实验室辅助检验, 统计分析其结果, 50例患儿中大部分血常规检测值呈现不同幅度的上升;血清学抗体检查时, 由于MP感染有一定潜伏期, 某些患儿就诊初次检查, 结果显示阴性, 7 d后二次检查时才呈现阳性反应;因抗体产生后会存在数月时间, 所以患儿血清学抗体检查第1次显示阳性也不能判定MP感染, 还需同时结合临床判断。以上检查虽均能产生一定结果, 但单一检查缺乏特异性, 所以应联合使用多种实验室检测技术, 才能科学、准确且快速进行诊断, 避免漏诊。 
综上所述, 由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为配合医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建议临床同时进行多种项目的检测, 采用综合分析的方式进行最终结果判定, 以达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 李文松, 韩玲芝, 李玉洋, 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5):53-55. 
[2] 廖旭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3):241-242. 
[3] 李政锦, 周文, 彭昌, 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5):3221-3223.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