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研究性学习在“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食品营养学”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研究中获得能力和发展,教学成效显著。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食品营养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编号:JYYB2015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7-0051-02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方法,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今国内外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实施研究性教学,推动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食品营养学”是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用性课程。目前,大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仍旧是以灌输、接受为主要特征并占绝对优势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制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束缚并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开展有意义学习,形成主动探求、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各种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所带来的兴奋感和自信感,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课程知识的学习系统日益完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对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教师的研究性教法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以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为支撑的,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激励与爱是教学中的核心因素,教师正确的引导与鼓励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并有兴趣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具体实施时,教师在总体把握本课程内容之后,确定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提炼相关问题。课程前期将研究性学习问题发给学生,学生分组选题。考虑到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学习,如果将他们习惯的被动式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研究性学习,恐怕很多学生会有抵触情绪。因此,研究性学习内容不宜过多,研究内容的选择就很关键。研究性学习中,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问题很重要,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就会探究怎么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策划和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的,进行专题设计。

“食品营养学”课程内容有4部分知识体系,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是关于营养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包括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各营养素营养价值、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等,这几部分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使学生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建立知识框架。第四部分是关于不同年齡阶段和不同人群的营养膳食需求,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实用性强,贴近生活,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本课程将此部分内容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设计主题(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比如:“我的青春我做主”“老爸老妈有我呢”“宝贝计划”“征服癌症”“完胜糖尿病”“打败高血压”“决战高血脂”,或根据自己兴趣自拟题目,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归纳各类人群的特点,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膳食指南、饮食起居计划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前提是建立在充分掌握已学过的营养学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学生是带着问题去听讲、去学习、去思考,这样的学习就有动力,整个课程的学习模式都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

2.学生的研究性学法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按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根据兴趣选择想要研究的题目,带着研究的问题听讲,带着思考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和研究思路。

具体实施时,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根据兴趣选择想要研究的题目,带着问题听讲,带着思考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完成最后部分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其任务包括查阅资料、学习讨论、信息梳理、分析简答问题、撰写论文、制作PPT、设计汇报和答辩等。需要学生按组撰写专题论文,教师进行相关论题讨论和论文撰写的指导,学生以PPT形式进行答辩。对于学生讲授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给予补充或修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的营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包括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讨论、撰写论文、汇报展示、团队协作等。

3.改革考核方式

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关键是改革考试制度。高校的教学和考核都应灵活多样,考核方式不改革,教学改革的路就走不远。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大胆探索,制定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期末成绩占70~80%,平时成绩(即上课出勤率、作业)占20~30%,这种考核方式说白了就是“一张试卷定输赢”,导致学生出现考试投机心理,大部分学生在考前突击记忆几天就可以过关,对学风和考风建设没有益处。

原有的考核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重理论,轻应用,方式单一,评价片面,既没有全面公正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也没有客观真实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学校对“食品营养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将期末考试成绩比例缩减到50%,增加研究性学习成绩(包括答辩和论文成绩)。答辩成绩包括资料收集、回答提问、幻灯片制作、展示与演讲、演讲时成员间配合、时间控制几部分。最终成绩构成由三部分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50%;研究性学习成绩占总评成绩3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10%,出勤率占10%。这样的考核方式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也促进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教与考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逐步形成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并将之运用到其他课程学习中。在系统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拥有更多实用的营养饮食知识,具备指导和设计膳食方案等相关技能,能够指导自己及家人的膳食营养,实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有了能力基础和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作者:乌日娜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