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关于医学教育论文范文推荐(共2篇)

导读:医学教育论文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应该都不知道要如何写作的吧,毕竟很多人也都是第一次开始撰写论文,所以对此写作方式也不怎么了解,本论文分类为药学卫生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医学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循证医学教育在胆石症外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循证医学教育在胆石症外科见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我院胆石症外科实习的70名本科生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教学,研究组采用循证医学教育。见习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的理论知识成绩、临床实践技能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与常规组学生相比,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分数和临床实践技能分数均明显偏高,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P<0.05);研究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各项结果均优于常规组,两组间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把循证医学引入胆石症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能够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循证医学胆石症外科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59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九十年代末发展的一种新型临床治疗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制定时应将临床证据、个人临床经验与患者实际状况相结合。[1]与传统医学相比,EBM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强调基于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性评价与荟萃分析的临床证据。循证医学的出现为临床医学教育开辟了一种新型的模式,其更侧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本文将循证医学教育模式运用于肝胆外科临床见习中,与传统见习教学法进行比较,观察循证医学教育应用于临床见习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我院胆石症外科实习的70名本科生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7人。单数组35名同学为常规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双数组35名同学为实验组,采取循证医学的教学方式。两组均使用人卫出版的《外科学》第8版为教材,两组的教学总时长、大小课比例及带教老师均相等,且见习生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考试成绩等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向见习生讲述胆石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思路与手术方法等,同时与她们进行病例的讨论和专题讲座。

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學理念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3~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利用科室的病案资料及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具体的教学方法为:(1)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准确的查阅所需文献,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能力;(2)针对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对患者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病因、治疗等需要解决的问题;(3)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查询文献资料,找到有临床价值的临床证据;(4)根据所获得的临床证据与患者资料,结合患者意愿后提出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案;(5)带教老师对文献资料的真实性、所提出问题的价值性等进行点评并提出临床方案。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主要侧重对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进行引导。

1.3教学效果评价

在临床见习完成后,采用理论知识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与问卷调查三种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满分100分(客观题与主观题各占50%),试题由学校题库随机抽取;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满分10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答题和病历书写、病例分析等的能力;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主要内容为:见习是否能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增加文献阅读能力、提升临床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眘)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n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客观题得分与常规组无显著性的差别(P>0.05),而实验组学生的主观题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P<0.05),见表1。

2.2临床实践技能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成绩平均分为(85.87€?.88),远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平均分(78.39€?.69),两组学生间的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中有更多的同学认为见习能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增加文献阅读能力、提升临床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临床见习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传统的临床教学(Lecture-basedLearning,LBL)以教材和老师讲授为主,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教育,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思维。而医学知识的半衰期一般为5年,更新较快,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发散的思维,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世界医疗事业。[3]近几年,随着循证医学的出现与发展,将循证医学的理念运用到临床见习中成为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核心思想是要求学生在临床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已有许多医院的科室在教学中采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4]常玉梅等[5]通过对循证医学教育相关文章的Mate分析发现,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能显著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并且医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呈支持的态度。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分数和临床实践技能分数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P<0.05);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中有更多的同学认为见习能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增加文献阅读能力、提升临床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且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綜上所述,把循证医学引入胆石症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能够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第2篇:混合式教学方法推动高校医学教育改革的实用性

摘要:医学教育本身具有专业性、实用性以及技术性等特征,教学质量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传统医学教学方式较为简单,对学生临床能力、思维的培养而言较为不利。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临床医学界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PBL教学打造医学学科间整合模式以及CBL教学巩固教学效果的模式两种具体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以期为高校医学教育改革工作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法高校教育医学教育改革

高校医学教育肩负着为我国社会培养时代医药卫生人才的责任。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医学教育主要具有如下特点,具体包括学科体系较为庞杂、专业名词数量较多,课程各项内容彼此独立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以及有关知识点辨析与记忆难度较大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医学教学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另一方面,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等医学模式的产生,也为医学生以及开展医学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当前时代的持续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及多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的现象并不少见,以便不同教学方式都能发挥预期的效果,彼此优势互补。故而,怎样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混合,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也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重点。

一、临床医学教学现状及困境

如今,高校临床医学理论教學一般是采用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存在教学时长不足而课程内容过于丰富的矛盾,虽然有赖于课程整合使得理论课程内容得到压缩,但如此一来,许多内容教师无法帮助学生进行讲解,以令学生对有关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仅能通过学生自学,这就对学生自学能力有较强的依赖性。而即便是教师课堂中教授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加深理解的时间,仅仅是教师在快速完成课程内容讲授之后,学生于课后通过书本或是笔记针对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进行温习,而在高校教学中,通常情况下,教师课后同学生之间的交流趋近于零。如此一来,高校医学理论教学也仅仅是的一种单方面理论知识输出。

二、混合式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有机融合探讨

(一)PBL教学建立医学学科之间整合模式

基于学生针对团队模式愈发熟悉,且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也逐渐开始朝向内科学、外科学等更为注重临床病症或是基础的课程偏向,PBL教学方式的优势也逐渐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可,并开始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实际教学过程中,PBL教学通常需要将教师与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一般8名学生至10名学生搭配一名临床教师,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会为学生设定一个临时情境,激励学生彼此讨论并分析存在问题之后的知识点,从中了解自身对知识了解方面存在的漏洞,课后借助搜索有关资料自主研究以及弥补自身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借助后续的学习主以及同其他学生之间的讨论明确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合理解决问题。如今,PBL教学的运用模式一般分为如下两种:第一,作为TBL教学方式联合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即教师将TBL教学方式之中的临床案例改变为PBL案例,案例的设计所不再是针对某一单元设计的内容,而是更加富有综合性,融合有多项内容。另一种则是设计辅助型的PBL教学模式,即类似于TBL教学联合传统教学的模式,彼此优势互补。以上两种模式之中PBL教学案例的设计与临床实际情况更为贴近,是综合性且标准化的典型案例,以案例之中包含的基础知识、原理以及体系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添加PBL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有关知识,并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临床能力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该教学模式也展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能够令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更为深入,同时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得学生不只是了解有关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以及判断能力。而问题的场景同时也灌输人文科学知识,学生处在与现实临床场景相近的环境中,对提高学生个人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道德素养方面而言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且该方式评估方法也更为的科学,采用定量定性分析联合评估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二)CBL教学巩固教学效果的模式

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医学课程学习,已然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学基础形式也更偏向于临床实际应用,因为CBL教学模式更倾向于病症现实解决方案,故而,更适宜于培养学生临床实践或是临床之前的培训工作。而该模式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也倾向于单独设立辅助性CBL教学课程,运用在不同科室见习或是实习工作之中。相较于PBL所设计的案例,CBL教学与临床实际情况更为相近,教学的重点也从有关知识点朝向诊治流程、预后处理以及临床技能为主。

该教学模式于实习、临床课程的,包括内科以及外科等的学习之中更为多见。CBL教学属于PBL教学模式的一种演化,首先令学生分析典型的案例或是诊断标准化病患,与该期间,如果学生产生不同的思路或是观点,教师以及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中断模拟,并针对有关问题与思路予以补充,主要针对病患的发病原理、诊治方案以及预后处理等各方面内容予以讨论,若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教授学生相应的处理方式。

结语

基于时代的高速发展,高校医学教育理念也发生明显变化,进而产生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各种方式特征鲜明,且各有利弊。故而,作为高校医学教学工作,应明确当前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并积极尝试引入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机地将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融合,通过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我国医疗机构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