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疾病预防论文案例赏析(共2篇)

导读:疾病预防论文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很多人也都是会觉得不知道如何写的,毕竟现在论文的写作要求也都是特别高的,所以大多数人对论文写作也就愈发的重视,本论文分类为药学卫生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疾病预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研究

摘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保障类别一般分为:参公管理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当地财政经费保障,为一级预算单位,人员经费及日常公用经费全额保障,日常经费按财政零余额账户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设定的各项专项业务费用,按年初预算下达使用。随着暂停各项涉企收费的推进落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入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近年来由于地方政府的重视与财政投入的不断提高,疾控机构的经费补助规模随之增大,尽管与医改方案中提到的預算管理综合目标还有一些差距,但对比以往的管理模式还是有质的改变。随着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财政对疾病预防控制专项业务无论是立项数量、项目规模也逐年增多和增大。因此,在达到预算目标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达到既定项目管理的绩效目标,将是我们财务工作者急需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保障;财政资金;效率

一、介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来源的种类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指省内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前身是卫生防疫站,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春风,2002年我省大部分卫生防疫站改制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公益、技术为显著特征的疾病预防控制、职业病防控制、卫生监测检验、预防性诊疗服务、科研培训的技术指导中心。由于其中工作的性质,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分为:一是财政补助收入;二是行政事业性收入;三是承接委托业务经营服务类收入。

财政补助收入,主要是指中央、省、市涉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年度内职能范围的政府工作经费投入,其中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为主,近年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将部分工作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去,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规模增长快速;另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经费与日常公用经费按年初人员编制定员定额下达经费,市级职能范围的专业项目经费是通过本级财政补助经费的形式予以保障。

行政事业性收入,是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一些对职业病职能范围及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体检工作和疫苗流转过程中收取的部分运输成本,在年初预算编制时,这部分收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

承接委托业务经营服务类收入,是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对部分不属于企业类的单位和个人委托部分监测、评价、咨询的业务,经双方协商予以收取的这部分经营服务类收入,定期向财政收缴专户办理缴存,在年初预算编制时,这部分收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参照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各类经费收支管理的特点

(一)财政补助收入,主要分为一般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项目补助收入两大类。其中:一般财政补助收入是指本级的经费拨款收入与行政事业性收费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收入则范围更广,它涵盖中央、省、市三级的项目经费补助。

1.一般财政支出主要是本级财政统筹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两大部分,人员经费包含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按定员额方式下达全年总指标,预算单位在预算编制时自行根据实际需求,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具体支出用途;

2.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因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而略有不同。近年来,根据事权归属的管理要求,中央、省级项目经费的下达统一由省级财政部门直接下达指标到本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不再通过本级财政部门进行二次分配环节,大大节省了经费下达的在途时间。

(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里,有些地区还承担着从业人员体检(含职业病)的服务职能,以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地区范围内的二类疫苗运输配送成本收费等事项,这部分上缴收入,在年初预算编制时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模式进行经费使用。

(三)承接委托业务经营服务类收入,所体现的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共同协商达成服务价格的经营性收费。在年初预算时,要求预算单位准确预测年度收入,并根据相关成本构成,合理编制支出。

三、当前制度下受到的影响及对策

2018年开始,广东省已推行上级财政经费两年内使用完成和本级财政经费当年使用完成的要求,对于没达进度或无法完成年度经费使用的项目,次年扣减一定比例项目经费的批复预算。因此,对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经费使用绩效有着很高的要求。具体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年初预算批复项目内容差异的影响及对策

1.没有保留原来预算项目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补助,因此,在预算项目没有得到批复保留的时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年预算需要作出最根本的调整,甚至停止部分项目的开展计划,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将已进入立项阶段的项目停止,不再纳当年预算安排。

2.只保留原来预算项目的部分内容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针对预算项目获得批复的规模,调整年度工作计划,减少日后因预算不足而引起的结算问题,同时,重新部署涉及立项、采购部分的前期工作,并根据下达经费的规模而对相关参数重新讨论定案。

(二)市本级追加预算项目的影响及对策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出现追加预算项目,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有突发应急的公共应急事件,财政临时补助的救灾防控制经费;二是由于某项临时的上级任务,需要追加工作任务而下达的经费。当出现上述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会出现工作被动,反应滞后的现象,无法按原计划更好地发挥资金的绩效。

(三)中央、省级预算资金下达滞后的影响及对策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职责里,有很多涉及中央、省级专项工作职责,因此,这部分经费每年是根据年初拟定的任务数下达,随着项目经费分配方法的改变,从原来的项目法逐步向因素法过渡后,这部分经费下达更具不确定性。按照现时财政经费管理的要求,对于需要立项的项目内容需要明确资金来源等明细信息,如果年初工作开展时还无法确定相关具体信息的,工作将无法有效开展,严重时甚至会被政府追责。

针对上述情况,财务管理者应从几方面着手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

1.全方位统筹谋划,对市本级经费没有按预算项目、规模、用途下达时,应及时按原预算草案作出调整,预算部门要积极与各业务部门去沟通,以保障基础的大前提,调整各项目的支出,务求在更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年度的预算使用。

2.对于中央、省级项目经费的使用,财务管理都应积极向制定具体工作任务的部门核实任务量与实际下达经费规模等明细信息,确认经费是否充足或短缺,及时调整拟定的年度预算,减少超预算超范围使用项目经费。

3.针对下达经费指标,统筹谋划,多部门多渠道布局使用前的经费,规范合理地促使经费使用,具体操作流程图如图1:

四、结语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已逐步走向全财政预算经费管理,表现形式是财政经费为主,经营收入为次的管理模式下,全面、系统的经费预算管理,是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得以提高的保障,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深挖自身经费管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管理手段,合理、合规提高效率。

第2篇: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探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总结了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随后探索了强化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期望推动疾病预防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网络、多媒体、电子信息逐渐进入千家万户的生活之中,且在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与疾病防控、疾病防控计划和规划、卫生监测管理存在关联,信息化管理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系统分类、处理、管理、调用档案,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研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十分有必要。

一、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势

首先,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下,档案工作人员不再肩负较重的工作强度,通过信息化管理档案,可将档案数据更全面且有效地保存,因此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在光盘、硬盘及计算机等具有大容量且空间占据小的存储软件运用下存储信息,可实现档案储存空间的有效节省。其次,有效保障原始数据及维护工作。疾控档案形成于特定条件、环境和时间下,是长期收集、积累并整理后形成的,所以必须重视疾控档案维护。现下,为保障储存的及时性,会及时归档形成后的电子文件。传统模式下的纸质档案材料因温度、湿度及重复使用等影响,会出现较大的损耗。电子档案备份方便,出现损坏的可能性极低,原始数据即使被破坏依旧能够还原,维护方面的优势显著。最后,保密性极强。档案使用期间,为保障私密性,通过标引、关键词等检索,可将档案室翻查及归档后的整理等免去。同时,合理加密档案密级,将档案资源提供给用户时,有相应权限方可进行对应档案资料的查询、下载。

二、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

(一)工作重视度不足。当前,多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独的档案科、信息科并未成立,安排了多数不是专职人员且对疾病控制业务工作不了解的工作人员,加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室设置不同、开展的疾病防控业务繁多,形成的档案资料及管理复杂而又繁琐,短期内无法看出成效,所以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对其重视不足,此类专职人员不足的管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此外,由于人员、资源投入有效的缘故,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也不具备创新精神和积极性,更是加大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

(二)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多数基层疾控中心都不具备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基层单位对疾病防控业务工作和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能力建设等工作开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却忽略了档案管理,以致于档案管理体系缺乏健全性和完善性。如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随意委派人员担任此项工作,专业化档案管理队伍不存在,工作中难以顺利地执行公证文书立卷、归档及保管等工作内容。

(三)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存着各类病案,需要详细记录疾病情况,以便将相关疾病专业资料提供给研究人员使用。这样一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就具有了更强的专业性,立足于信息化角度而言,也提出了较强的科学归纳、专业管理要求。现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将各类疾病进行了大类处理,同一类档案没有实施二级或三级分类,档案资料利用率无法提升,查阅人员也无法将相关档案更迅速地找出。对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拥有计算机操作能力、档案分类能力,方可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运用下,结合疾病专业化档案管理情况合理分类档案信息。若是此类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发展。

(四)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疾病控制档案管理工作具备自身特性,要想切实提升档案信息化程度,就必须保障软硬件能满足实际需要,如大容量服务器、优良性能的电脑及局域网等,同时需要进行档案管理专用软件的开发,着重强调档案网络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等。但是,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部门资金基本都源自于财政开支,有关档案信息化管理资金方面的需求难以满足,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三、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全面增强重视程度。档案管理工作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信息化管理人员尽力获取更多的支持,在与领导的积极沟通、交流下,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价值深入人心,达成全员共识。同时,在讲座、培训、会议或是新媒体视频等多样化宣传形式的运用下,促使档案工作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人对其职业生涯中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具有更深刻的了解,逐渐提升他们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推进档案管理正确认识的形成。普通疾病档案管理中,需要将其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促进统计数据的形成,以便研究人员科研分析、学术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二)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力度,可将有力的信息保障供于疾控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档案资源共享便捷性的提升,在填写档案时也能优选具有更高准确性的选项形式。同时,确保所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依托信息化系统进行档案的管理,并将不规范的问题翔实记录,将必填项的内容标准及填写格式明确。信息系统中,将可读权限明确规定,将病人重要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落实,委派专人负责提交信息的审查,针对信息记录不准确、不全面或与标准不符合的档案需要驳回,并再次填写。

(三)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在培养档案管理人才时,应当选取集中培训方式,促使他们成为具有信息化管理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邀请计算机专业人才开展培训活动,为现有档案管理人员提供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化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将专业信息化操作能力及档案管理知识掌握,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灵活运用,如此一来,方可将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不断输送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助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信息基础化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必须落实各类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存储设备、信息安全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等硬件可谓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得以实现的必要支持,加强档案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一方面,逐步购置增加计算机、打印机、刻录机、扫描仪、移动硬盘、密集架等硬件设备;另一方面,逐步实施数据库、档案查询系统、信息安全软件、局域网等软件建设;在落实安全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之后,方可为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科学与可持续的保障。同时,需进行部分升级空间的预留,在档案存储新途径的积极探索下,促进档案信息管理整体效率的充分发挥。在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运用下,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必定趋于信息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必须着重提高重视度,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管理实效性更足,主动提供利用,提升档案实际利用率,如此一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可真正且高效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