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摘要:信息化及其软件技术在当前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其渗透的行业领域逐渐增多。在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技术能够迅捷地传递和整合数据,使其工作执行效率可以得到一定提升。文章从现有的技术水平和高校发展情况出发,根据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以及相关形式进行理论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1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在各行各业的逐渐渗透,其作用范围也逐渐延伸至教育管理行业。作为时代发展与科技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能够以技术优化的形式帮助其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对此,须对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制定合理的方案以及建设形式。

2高校行政管理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入不同行业的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现阶段的高校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已引入电子校务系统,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授课教学以及日常管理等。引入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概念不同于信息化建设,前者主要重于形式,且没有形成完整的运行模式与信息化管理体系,后者在概念上,除了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外,还重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制定以及运行模式的优化。在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仅停留在技术应用阶段,而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且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针对性,比如在教学管理、课题研究、项目科研、人力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没有实施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覆盖率较差。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对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在于其建设力度不足。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及其职能运行,核心在于信息技术形成的管理体系,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得高校管理工作以现代化的运行模式实施多项管理。该过程中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人员管理工作而言,一方面是管理模式的解析过程,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融入过程。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高校在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改善实施质量与执行效率等,在提升办学水平与高校良好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信息技术及其管理理念的研究与应用。

3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

3.1“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在运行过程中,主要通过工作分类成立多个部门,使其根据管理需要执行相关工作。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性质和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造成行政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实施质量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不同操作系统及数据标准也是影响行政管理系统运行质量的重要原因。不同软件、硬件公司在操作系统和数据标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高校的多部门管理工作运行而言,在实施工作交流与传递的过程中,造成系统出现不适应性,从而导致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较差。在此行政管理运行情况下,数据信息的集成水平较低,教师与学生在应用教务系统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的系统模块内执行相关操作,比如党员组织工作需要在党务模块进行办理,财务报销工作需要在财务系统内办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功能运行和工作模式上,独立性较强而相互性较弱,造成管理信息的“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3.2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较差

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形式与观念上较为传统,此情况也造成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进程较为缓慢。此外,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职责体系较为宽松,对于行政人员的工作考核缺乏明确指标,导致行政人员工作的执行效率较差。同时,在信息化设施的应用上,没能进行深入应用,仅停留在基础功能的应用阶段,与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初衷相背离。比如,相关行政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化办公时,只应用软件设备进行简单的表格制作,而对于工作信息的整理、优化与交流等,仍存在质量低下和效率低下等情况。由于工作质量考核的实施力度较弱,使得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效率较差。多数行政人员在观念意识中,认为信息化设备仅是表格制作和浏览网页的工具。高校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由于部门工作体系和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存在忽视等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行政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对此,在实施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人员方面的观念建设和工作质量考核,使其通过正确的认知观念执行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3.3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差

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涵盖范围较大的工程项目,在高校范围内的规划与建设中,一方面需要成立专项部门实施统筹规划,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引进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使其在相关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落实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与高校环境下,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信息化的项目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其信息工程建设仅仅停留于表面,既没有实际落实信息化建设,也没有成立专项部门实施统筹规划,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体系在运行上,能够通过技术手段高效处理相关工作信息,同时通过高效的信息传输方式,使不同部门之间可以进行高效的工作交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对此,在当前阶段的高校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并且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专项部门与人员之间的工作效率。

4相关优化思路与改进方案

从现阶段高校实施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来看,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比如在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方式上,其规划与设计方案缺乏针对性。对此,在执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专项部门与人才方面的建设,使其在信息化建设的项目中,能够根据存在的不足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改进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质量。相关的优化思路与建设改进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4.1优化顶层设计并加强制度建设的规范性

CIO信息化管理体制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中,属于重要的体制建设方式。ChiefInformationOfficer的简写为CIO,通常将其译为信息主管。CIO作为信息管理的统筹单位,通常情况下由小组为单位进行职能应用,该小组单位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主要行使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职能。该小组由主要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构成,在行政管理工作体系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统筹、引导与管理作用。通过成立该小组,使高校单位在行政管理单位的建设中能够实现工作的分层化和具体化,使高校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指导思想逐渐适应当代的信息发展潮流。此外,高校单位应在行政工作部门的构成上,引入信息化人才,行政部门的工作者应包含行政人员与以信息技术人员。在管理人员的选择上,需要重视其互联网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其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能够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避免出现行政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出现重大矛盾。

4.2加强数据传递与整合

行政管理信息的“孤岛”情况在高校范围内属于主要的建设难题之一,需要在信息管理建设工作中加强体系化建设。在CIO小组的领导和工作制定的基础上,根据已制定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在高校范围内建设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通过集中的信息管理体制建设,使高校范围内的工作项目实施集中管理与规划,在统一的信息体系建设下,行政部门在数据传递和信息交流等方面,能够实现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沟通模式,该方案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软件硬件支持以及建设周期。此外,还可通过行政工作与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使其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实现工作数据信息的良性沟通与传递。在此现有的高校业务管理系统中,可建设业务工作的数据模型,针对现有的工作流程与主要环节等,分别制定改善策略,从而在一定基础上实现行政管理系统的升级与优化。新建的行政工作项目,须对其经费管理、数据传递规范和标准等制定合理指标,使该项目在成立与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协调整体的行政工作模式,避免出现部门工作之间的断层,从而影响整体的行政管理质量。

4.3重视行政管理人员观念的科学性

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工作项目的主要实施主体,其信息化观念的创新性、科学性和质量性等,都是影响行政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若行政人员的管理观念没有紧随时代发展而改变,对于行政管理系统的建设将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对此,在人员方面管理工作中,需重视其观念的科学性,通过标准化工作模式的制定,使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在应用信息化设施执行工作时,可以根据创新思维的引导,使行政管理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得到一定优化。在业务系统的创新优化过程中,需要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主动思考能力,使其在观念上能够加强信息化观念的构建,同时在CIO主体中,可以更好发挥其管理职能和高效化工作模式。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大范围宣传,比如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宣传、组织项目研究会议以及知识培训讲座等,使管理人员在观念上能够加深对信息化的理解,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建设过程中,还可拓展线上和线下的培训模式,确保行政管理人员在观念和管理形式上能够得到科学认识与优化。

5结束语

根据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模式以及现状,并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特点,分别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改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行政工作的实施质量。

参考文献:

[1]田珊.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J].智库时代,2018,151(35):60,62.

[2]青菁.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农家参谋,2018(17):179.

[3]张又月.试析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新途径[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2):118.

[4]张宇昕,王昊泽.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131.

[5]王诚,姜博.论行政人员在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态度、速度与尺度[J].才智,2018(12):206.

[6]陈园园.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5):216.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