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提要]高职教育发展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行业服务能力,主动且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通过背景研究,提出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服务行业发展能力,可以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进校企合作课程,实现课程体系优化;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共建共享校企资源,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提升教师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服务范围。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27日

高职教育是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发展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行业服务能力,主动且有效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国曾多次对高职教育“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高职院校要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能力,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一、研究背景

(一)连锁经营管理类人才需求旺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连锁经营企业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对各类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浙江省是经济强省、消费大省,是国内连锁企业的布局重点。在浙江,各类连锁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尤其旺盛。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快推行经济转型升级,其中一个重点是大力发展包括连锁零售业、连锁餐饮业、连锁住宿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与此同时,浙江省正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这些战略举措均直接导致相关各类连锁企业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长。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职业发展跟踪评价调查表明:在“住宿和饮食业”就业的高职高专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74%,其次是“零售商业”,为69%,而住宿和饮食业、零售商业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面向的主要就业行业。据统计,截至2015年,社会零售额达到14,000亿元,其中连锁业占到30%~37%,约5,000亿元左右,由此导致的对各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新增需求量激增。

(二)连锁经营管理类专业人才供给有限。从人才供给的角度看,目前浙江省内仅有包括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8所高职院校和个别中职学校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仅有1,0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最近几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展的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均显示,在浙江省的连锁零售、连锁餐饮、连锁经济型酒店等行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正在遭遇人才数量和人才素质的双重阻碍。根据2017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专业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永辉超市、华住酒店集团、星巴克、华润万家Ole’等企业年人才需求量超过1,000人,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符合新零售需求的专业人才短缺。随着人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变化,互联网和科技创新赋能零售行业,不仅引发了新一轮消费升级,也颠覆了传统消费品牌和服务方式。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涌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变革消费模式、重塑消费流程,催生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兴起。2017年,以多业种、多业态融合为趋势、以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为驱动,以用户体验升级为核心的新零售迅速崛起,新零售时代的新商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新要求,这对高职院校而言,其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想可持续发展,在同类职业院校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就需要结合区域经济转型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

二、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服务行业能力的实践路径选择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为依据,不断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内涵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经营过程的良好对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提升专业教师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范围。

(一)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现在已经在部分高职院校试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代学徒制强调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生在校期间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有学校老师和学校师傅“双师”教学,要求培养学校、合作企业、在校学生三方都要签订合同,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通过机制完善来确保学生学校所学与企业所用相一致,有利于学生从入学初就能直接接触企业,学到有用的知识、过硬的技術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体现其就业竞争优势。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即学校专业带头人及企业专业带头人,坚持三年一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以及一年一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进企业与企业专家面对面交流、进兄弟院校调研、找毕业生调研,并进行重点对象重点访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机制。专业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选择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学徒制研究,主要以杭州联华华商集团、华住酒店集团、永辉超市三家企业为主要合作对象,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基地建设,到招生就业全方位合作,合作企业参与学院育人过程,使学院的专业教学充分体现相关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人才的不可替代性。

(二)引进校企合作课程,实现课程体系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强调的是对某一产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技术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课程是其重要载体,所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落在课程建设上。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根据产业岗位需求分析其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确定5门核心课程,同时从服务于专业课程需要建立基础课程,并根据学生后续发展需要建立拓展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以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为补充,从专业实际和学生个性化需求出发,引入校企合作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选择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在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沟通,企业参与合作开发课程、合作编写教材、指导学生课程实训,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三)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不断尝试,不断错误和不断修正错误中进行思考,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改变传统的“填鴨式”教育,真正做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企业不仅接收毕业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企业实践教学还渗透到学生大一、大二的课程实训及专业综合实训,实现学生从连锁企业“认知实训”到“门店营运实训”到“企业总部综合实训”三年贯穿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从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中能够逐渐积累经验,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共建共享校企资源,实现校企无缝对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硬件+软件”两种资源来支撑。硬件资源主要是指实训基地建设,而软件资源主要是指教师队伍建设。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建共享资源,与企业共建校外合作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学校通过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校企联合组织企业员工、学生培训及实训,为实训基地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和职场氛围。

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师资互通,实现学校老师到企业上课,企业兼职教师进学院课堂的双交流制度,使得企业教师和学校老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互补,双方还共同开发微课等信息化课程,共建连锁经营管理教学资源库,合作开展应用性研究,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五)提升教师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服务范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服务行业能力方面,应不满足于学校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而要拓展社会服务范围,让自己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员工授课,为企业提供咨询,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学校的学历教育和企业的在岗培训已经密不可分,形成互补的状态,企业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满足企业员工个人未来发展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连锁经营管理行业就业门槛较低,随着新零售、新技术、新概念的出现,很多员工有培训需求,所以专业在完成基本的学校课堂教学基础上,要重视对在岗和下岗人员及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提升其知识与技能水平,满足不同人员对技术技能培训的需求。

专业教师也可以深入企业,为企业具体项目或某个产品提供技术咨询。咨询方式包括挂职锻炼、访问工程师、科技特派员等,以提高自身对区域经济、行业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鼓励教师在行业协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力争成为行业内专家,参与行业发展规划及标准制定,引导行业发展。

作者:潘茜茜

下载文本